
青海省
青海因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后世蒙古语称之库库诺尔,藏语称之错温波,均为对汉语“青海”的译称,译为“青/蓝色的海”)。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设立。

西宁市
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并置西都县。西晋析置长宁县(治今大通县长宁镇),因长宁水为名。宋崇宁三年(1104年)置西宁州,取西陲安宁、西事底宁之意命名。明设西宁卫,清置西宁府,后改西宁县, 1944年置西宁市。

大通县
乾隆二十六年(1761)改大通卫置大通县。1958年迁驻桥头镇。县以大通河而得名。1985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大通县,并于1986年7月10日在原行政区域内建立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至今。

湟中县
清代时地属西宁县。1943年,西宁县县城迁至鲁沙尔,1946年,始称湟中县并沿用至今。新中国建立后,湟中为省直属县。1960年1月至1961年7月,属西宁市。1961年8月,复为省直属县。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1979年,划属海东地区。2000年1月,属西宁管辖。因地处湟水中游,古为“湟中地”,故名湟中。

湟源县
1913年改丹噶尔厅置湟源县,因地处湟水源头而得名(注:后由湟源县析置海晏县,湟水源头今位于海晏县)。别称丹噶尔。1913年,丹噶尔厅改为湟源县。1949年9月9日湟源解放。1949年10月至1978年9月,湟源为省直属县。1978年10月9日,海东地区成立,辖湟源县。1999年12月5日,湟源正式划归省会西宁市管辖。

海东市
海东是青海省地级市。因位于青海湖以东而得名。 1978年设海东地区,驻平安县,2013年改设海东市。

平安区
1978年由湟中县析置平安县,因驻地平安镇而得名。2015年2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青海省调整海东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平安县,设立海东市平安区,以原平安县的行政区域为平安区的行政区域。

乐都区
后凉置乐都郡,北魏废乐都郡,置乐都县,后废。 北宋置乐州,后废。 明置碾北卫、碾伯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碾伯县,1929年改名乐都县,取历史上的乐都县一名命名,2013年改设乐都区。 “乐都”寓意吉祥、平安。

互助土族自治县
1930年析西宁县置互助县,因地区多民族聚居,取义互助协作。 1954年改设互助土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9月改称互助土族自治县。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1930年析乐都县置民和县,因地区多民族聚居,取义民众和睦。 1986年改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化隆回族自治县
西魏废帝三年(553年)置化隆县。 因境内化隆谷(一作挖隆谷,藏语作哇隆)而得名。 化隆,羌语,其义不详。 藏语继承古羌语,意为“黄牛(沟)”。 唐先天元年(712年),为避李隆基名讳,改化隆县为化成县。 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广威县,后陷于吐蕃。 清乾隆九年(1774年),在今化隆巴燕置巴燕戎格抚番厅,1913年改设巴戎县,1929年改名巴燕县,1931年改为化隆县,取历史上的化隆县一名命名。 1954年设化隆回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名化隆回族自治县。 按:巴燕戎格,一作摆羊戎,简译为“巴戎”,蒙古语,其中“巴燕”意为富饶。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北宋筑循化城,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循化营,取“遵循王化”之意命名。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河州同知于循化,改置循化厅,1913年设循化县。 1954年设循化撒拉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名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海北藏族自治州
1953年设立海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因位于青海湖以北而得名,1955年改称海北藏族自治州

海晏县
1940年由祁连自治局析置海东设治局,旋改名海晏设治局,因邻近青海湖,取“海晏河清”之意命名。 1943年改设海晏县,1949年设海晏区,由湟源县领导。 1951年恢复海晏县,1952年改设海晏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海晏县。

门源回族自治县
1929年析大通县置亹(mén)源县,因地处古浩亹水(即今大通河、古浩亹水,亦名阁门河, 西汉曾置浩亹县,治今甘肃永登县河桥镇、北宋在浩亹河上筑大通城,此河遂因大通城而改称大通河)源头而命名。 1953年设亹源回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为门源回族自治县,1959年,亹源简化为门源。

刚察县
1950年设刚察区(县级),1954年改设刚察县,因当地藏族“刚察”部落(一译岗察、冈察,语义不详、该部落来自今贵德县常牧镇冈察村)为名。

祁连县
1939年由门源县析置祁连自治局,以境内祁连山为名。 1950年由门源县领导,1951年改设祁连区(县级),省直辖。 1952年设祁连自治区(县级),1953年改祁连县。

海南藏族自治州
1953年设立海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因位于青海湖以南而得名 1955年改称海南藏族自治州。

共和县
1929年析西宁县、湟源县置共和县,取“五族共和”之意故名。 1952年改设共和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共和县。

贵南县
1953年析贵德县南部地区设贵南藏族自治区(县级),因原为贵德县南部地区,故名贵南。 同年改为贵南县。

贵德县
西汉筑归义城(在今贵德县尕让乡境内),元至元八年(1271年)设贵德州,取“以德为贵”之意。 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贵德州为归德州,洪武八年(1375年),又改为归德守御千户所,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归德所为贵德所。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改贵德所为贵德厅。 1913年改设贵德县。

兴海县
1939年置兴海设治局(一名大河坝设治局),取振兴青海之意。 1943年改设兴海县。 1952年改设兴海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兴海县。

同德县
1935年析贵德县置同德县,1952年设同德藏族自治区,1954年复改同德县。 并赋予县名“同心同德”的新意。 《中国地名语源词典》里说“由同仁、贵德二县析置同德县,同德由同仁、贵德各取一字为名”,此为误解。 同德县并未从同仁县析地。

黄南藏族自治州
1953年设立黄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因地处黄河以南而得名 1955年改称黄南藏族自治州。

同仁县
1929年析循化县置同仁设治局,旋改为同仁县,因地区多民族聚居,取一视同仁之意为名。 1952年改设同仁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复改同仁县。

尖扎县
1952年析贵德县东部置尖扎区(县级),因当地藏族尖扎部落(意为“野兽出没的地方”,一说意为“哥哥的后裔”)为名。 1953年设尖扎县。

泽库县
1953年析同仁县南部地区置泽库县。 泽库,藏语意为“泽曲(河)谷地”。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1954年设立河南蒙古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称河南蒙族自治县,1964年改名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因地处黄河以南而得名。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1954年设立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专区级),因位于青海湖以西而得名 1955年改称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63年改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85年改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德令哈市
1956年设立德令哈工作委员会(县级),1958年改设德令哈县,1962年撤销,并入乌兰县。 1988年析乌兰县置德令哈市。 德令哈,蒙古语,源于柯鲁沟旗中心寺——“阿拉腾德令哈”寺“阿拉腾德令哈”意思是“金色的原野”,德令哈是“阿拉腾德令哈”的缩略。

格尔木市
1956年设立噶尔穆工作委员会(县级),1960年改设格尔木市,1965年改设格尔木县,1980年复置格尔木市。 “格尔木,蒙古语音译,标准读音应为“郭勒木德”,意思是“河流密集的地方”。 因境内格尔木河而得名。 民国时期译作“郭里峁”,1955年改译为“噶尔穆”,1960年将“噶尔穆”简化为“格尔木”。

都兰县
1917年设都兰理事,1931年改设都兰县。 1951年,改为都兰自治区(县级)。 1952年,设立都兰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县级)。 1954年设立都兰蒙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复改为都兰县。 都兰,蒙古语,意思是“温暖”,因都兰寺(在今乌兰县铜普镇)而得名。

乌兰县
1958年设立茶卡工作委员会(县级),1959年改设乌兰县。 乌兰,蒙古语音译,意思是“红色”。 《乌兰县志》认为县名由来有两说:一说因县城(当时驻茶卡)东北有座“乌兰哈达”山(蒙古语,意为“红山”,位于今茶卡镇乌兰哈达牧委会),取“乌兰哈达”的前两个字而命名、、一说为纪念1952年初牺牲于“乌兰布拉格”山(蒙古语,译成汉语为“红水泉山”,位于今柯科镇卜浪沟)的7烈士,取“乌兰布拉格”山的前两个字“乌兰”命名新县。 《中国地名由来词典》中说“因境内有乌兰诺尔(即茶卡盐池)而得名”。此为误解,茶卡盐池蒙古语称达布逊诺尔(意为盐湖)。

天峻县
1954年析原都兰县地置天峻藏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设天峻县。 天峻,因境内“直尕天钦”山(简译天峻,俗称天峻山,意思是“阶梯状山”)而得名。 藏语“直尕天钦”源于蒙古语“天沁察汗哈达”,意思是“陡峭的白山崖”。

大柴旦行政区
1960年设立大柴旦市(县级),1964年7月改设大柴旦镇,1992年设立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县级)。 大柴旦,由蒙古语“伊克柴达木”湖(意思是“大盐湖”。 “伊克”,意为“大”、、柴达木,谐音为“柴旦”)演变而来,因临近伊克柴达木湖而得名。

冷湖行政区
1957年,设立冷湖办事处(县级),1959年改置冷湖临时工作委员会(县级),1960年10月改设冷湖市(县级),1964年改设冷湖镇, 1992年,设立冷湖行政委员会(县级)。 冷湖,为蒙古语“奎屯诺尔”的意译。 因镇西北“奎屯诺尔”湖(奎屯,意为“冷”、诺尔,即湖)而得名,该湖湖水冰冷异常,故名。 一说,1955年6月,地质工作者在石油勘探中发现一无名小湖,因其不引人注目,便起名叫“冷湖”。

茫崖行政区
1956年设立茫崖临时工作委员会(县级),1964年改设茫崖镇, 1984年设立茫崖行政委员会(县级)。 茫崖,蒙古语音译,标准读音应为“茫乃”,意思是“前额”,原指今“老茫崖”,位于茫崖湖以东,为雅丹地貌,土垅前端突出,酷似人的额头,所以才有此名。

果洛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头人” 相传过去有格龙巴部落反败为胜,打败其他部落,故名 明清之际,出现“郭罗克松”(意即“三郭罗克、、三果洛”)的名称,清代通译“郭罗克”,清末,又译“俄洛” 民国以后,通译“果洛” 1950年设果洛区,1954年设立果洛藏族自治区(专区级),1955年改称果洛藏族自治州。

玛沁县
1957年析甘德县置玛沁县。 玛沁,藏语音译,系“阿尼玛卿山”一名的省译,意为“黄河上游最高大山”。

班玛县
1955年设班玛县。 班玛,藏语音译,意为莲花。

甘德县
1954年设甘德县。 因境内有甘德贡麻、甘德哇尔麻、甘德休麻三条沟,取其中的“甘德”(意为安乐、欢乐)而得名。 《中国地名由来词典》称“甘德,因山为名”。 此为误解。

达日县
1955年设达日县。 因境内达日河(藏语达日曲、达日勒曲、达尔洛曲)得名,“达日”系藏语“兴旺发达”之意。

久治县
1955年设久治县。 县名系藏语译音,意为团结。

玛多县
1957年析甘德、达日两县置玛多县。 “玛多”系藏语“黄河源头”之意。

玉树藏族自治州
1951年设立玉树藏族自治区(专区级),1955年改称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又译作玉舒、优秀、优受),藏语意为“(宫殿)遗址” 相传过去有部落头人垦布那钦(一译肯布那钦)率领部众在通天河支流聂恰曲流域(在今治多县境内)、格萨尔王岳父嘉洛的宫殿遗址(格萨尔王妃珠姆的诞生地)一带活动,其部落遂被称为“玉树(优秀)”族 。一说玉树因“树贵如玉”而得名,此为误解。

杂多县
1953年析玉树、囊谦二县置扎朵县(一译杂朵县),1954年改译为杂多县。 “杂多”为藏语“杂曲(即澜沧江)上游”之意。

称多县
1937年析玉树县置称多县。 因境内藏族称多(意为“万人聚集”)部落而得名。

治多县
1953年析玉树、称多两县置优秀县(优秀,藏语,为“玉树”异译),年底更名直多县,1964年改译为治多县。治多”系藏语“治曲(即长江)上游”之意。

囊谦县
1933年析玉树县置囊谦县。 因境内藏族囊谦(藏语“囊伦谦宝/囊伦钦布”的简译,意为内大相)部落而得名。

曲麻莱县
1950年改星川设治局为曲麻莱设治局,1952年改曲麻莱区(县级),1954年改曲麻莱县。 取境内“曲麻曲”(又称曲麻河、“莱央滩”(一译莱涌滩、莱央大滩、楚玛尔河,藏语意为红水河)、莱阳大滩,位于曲麻河与通天河汇合处)而得名。

图文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