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站
茶卡盐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茶卡盐湖的生动实践
2014年茶卡盐湖景区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
2016年茶卡盐湖景区接待游客171万人次;
2018年茶卡盐湖景区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
一组井喷式数据足以说明,位于青海省海西州的茶卡盐湖,已成为青海最热门景点之一。
戈壁滩上的静谧与荒芜,伴随着萧条与无奈,没有人想到,曾经默默无闻的茶卡盐湖有一天会华丽转身,惊艳了世人。
8月12日,“壮丽70年·奋斗新青海——2019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看青海”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茶卡盐湖景区,通过实地采访,了解景区在短短几年迅速崛起的“秘密”,成为青海加快推动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发展的生动案例。
摄影:官皓然
摄影:官皓然
茶卡盐湖是一座静默在戈壁大漠中的盐场,采盐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固液并存的卤水湖能将蓝天、白云和对岸的山都倒映在湖中,因此被人赞誉为“天空之镜”。如今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只为一睹她的芳容,在如镜的湖面留下自己最美丽的倒影,定格在影像里,定格在生命最美妙的记忆中。
为了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关系,景区在开发建设之时,就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实现科学、绿色、可持续发展。在青海省全面推行河长制之初,景区所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便率先垂范,将茶卡盐湖纳入了河长制管理范围。
今年50岁的孙首振,是茶卡盐湖景区的一名清洁工,他和他的团队负责管护茶卡盐湖景区内的保洁工作。7月茶卡盐湖景区进入旅游旺季,每天平均客流量在10000人次左右,每天天一亮,孙首振和他的团队就会沿湖巡查,清理垃圾。
如今的茶卡盐湖,环境卫生设施不断得到加强,游客秩序也井然有序、环境卫生整洁、美观。连清洁工们也成了整个景区观光人群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他们在湖中偶尔捡拾垃圾的倒影被游客这样称赞为天空之镜“最美丽的倒影” 。
与此同时,茶卡盐湖旅游的开发,带动了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迅速增长,也为当地农牧民带来了致富的好机遇。茶卡盐湖所在的茶卡镇,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被誉为柴达木东大门。曾经农牧民收入只能依靠向外“输血”打工,如今茶卡盐湖“火”了,农牧民通过制作盐雕、开农家乐、开旅行社等多种方式“造血”致富。何元福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茶卡人,伴随着游客涌入,何元福开始从事出租车行业。一到旅游旺季,他从早到晚都不能休息,从镇子到景区短短4公里路上,他一天甚至能拉五十多趟。这还不算,何元福还利用自家小院,开起农家乐,2018年挣了20多万元。如今的茶卡镇,市场主体已达558户,对于人口仅4100人左右的小镇来说,每7个茶卡人中就有一名老板。
得益于景区发展,茶卡镇先后获得“国家特色小镇”、“中国最具文化价值特色小镇”及第四批“全国美丽宜居小镇”三项国家级荣誉称号。一项项荣誉,增强了投资商在茶卡镇及周边地区投资建设的信心,使得当地城镇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通过青海茶卡盐湖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打造,景区不断以创新求变革迈向了全域旅游发展时代,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全网推介,推出诗歌行、观星空、文明游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促使景区从旺季游客激增到淡季平稳过度,实现了全年人数稳固增长的“量变”。
从春日里低悬于天际的白云落在湖水里,分不清是盐更白还是云更白,到夏季湖水如湛蓝的天空一般沁人心扉,到秋天干涸的湖面冰清玉洁,平坦无垠,到冬天的苍凉荒芜,茶卡盐湖一年四季美景连连,让游客流连忘返。除此之外,茶卡盐湖的湿地和草原是其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秋霜过后,湿地中成群结对的赤麻鸭展翅起飞、遮天蔽日,金色的马莲滩展现的是盐碱地上生命的顽强不屈。
纵观茶卡盐湖的发展,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作为一个“年轻”景区,其发展有高度,更有深度。从旅游业起步较晚,到短短两三年时间风生水起升至国家4A景区,冲刺5A;从单一工业生产、单一旅游观光,到时下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百姓富裕多位一体综合发展……茶卡盐湖不仅仅是将青海藏于深闺的美丽风光打开了一扇传播窗口,其构架的立交桥式的高速转型发展路更是让人惊艳赞叹。
茶卡盐湖蕴养着戈壁深处的繁荣与发展,使山水和城镇呈现出一副美丽的“倒影”——有人文,有景观,有发展更有保护,有淡淡的乡愁更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美生态和崛起的金山银山。
第八站
青海湖
青海湖:碧水绿岸生态美
一提起青海,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多数人会回答:青海湖。
湛蓝的湖水,金色的油菜花,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青海湖以其诗意、远方、在路上的体验,满足了人们对旅行最好的向往。
8月12日,“壮丽70年·奋斗新青海——2019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看青海”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青海湖二郎剑景区,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8月的青海湖,风轻云淡,水天一色。湖泊在天空掩映下平静如一面镜子,沉静而深邃地镶嵌在草原上。作为青海的龙头景区和形象代表,其拥有众多国家级乃至国际级荣誉称号的湖,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和“国家旅游名片”,是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现今青海湖已进入旅游旺季,环湖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就是最好的证明。吸引人们到此的不仅是一张“5A”名片,而是其是拥有众多生态旅游资源的旅游综合体。其一,青海湖旅游资源丰富,其周边有二郎剑、金银滩草原、原子城、日月山、茶卡盐湖等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其二,青海湖充满传奇色彩,这里是昆仑神话中西王母和穆天子相会的地方,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交汇于此,《在那遥远的地方》和《金瓶似的小山》从湖畔唱响世界。还有连续18年举办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亚洲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可以说,青海湖是青海省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
从长远来看,青海湖的生态地位不言而喻。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称为我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青海湖也被称为“鸟的王国”,有大天鹅、斑头雁、黑颈鹤等225种鸟类,青海湖中唯一的鱼种“青海湖裸鲤”是在淡水中产卵,咸水中生长,每年只增长一两。“普氏原羚”是世界上只在青海湖仅存的偶蹄类动物,数量一度比大熊猫还稀有。青海湖拥有众多野生动物和445种植物,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被誉为“青藏高原基因库”。
近年来,青海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确保青海湖生态环境绝对安全,青海湖湿地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不断得到有效改善,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主要表现为“三增、三减、一不变”。湿地面积持续增加,累计增加1.35万公顷;高密度植被覆盖率持续增大,累计增大21.33公顷;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保护区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累计减少3960公顷。保护区内保护功能性用地14年来保持不变。
作为青海省旅游的富矿区,青海湖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获得了“金山银山”。近年来,青海湖在推进生态旅游的同时,积极拓展共享发展新空间。
记者从青海湖景区管理局了解到,目前青海湖充分挖掘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加大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力度,打造生态文化体验、生态科普、生态观光旅游等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和线路,积极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旅游业,着力打造高原湖泊生态旅游示范区。主要表现在,扎实做好青海湖“水上”文章,实现南北通航;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景区管理模式,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大力推进景区标准化建设,有效提升游客满意度;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环湖乡镇为依托,着力实施环湖旅游业融合发展项目,集中打造黑马河特色旅游小镇,促进青海湖旅游业有序发展,带动环湖地区共享发展,确保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其实,青海湖生态持续优良,只是青海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守好蓝天碧水净土的一个缩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已成为全青海省近600万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
青海的生态地位虽然特殊,但生态强省和富民强省的目标是一致的。2016年以来,青海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任务,一边探寻摸索,一边创新实践。
2017年起,青海湖鸟岛、年保玉则等风景区保护性关闭。而后,青海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取消了8个省级农产品主产区所属县和20个重点生态所属县GDP等指标,引导各地切实履行好生态保护责任,全省近三分之二的县牺牲发展机会,全力保护生态,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青海以鲜明的态度,作出了生态优先的战略抉择。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这是青海的战略意义所在,使命所在。
青山叠嶂,碧水潺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这是青海人民的共同心愿。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樊永涛
编辑:童洋 责编:马振龙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