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
青海省省会城市
青藏高原的第一大城市
平均海拔2200米
夏季凉爽宜人
因此有着“中国夏都”的美称
西宁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先后成为汉族、羌族、鲜卑族、藏族
蒙古族、回族等民族的竞逐之地
这让西宁既有多元文化融合的瑰丽
又有战火烽烟掩映下的残酷杀戮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
青海的省会为什么一定要设在西宁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
看看西宁这座城市是如何成为西宁首府的
西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湟水河谷地区
由于良好的水土资源和低海拔的优势
所以它成为了青海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湟水河谷的面积在青海省的比例不过2.2%
却拥有青海省55%的耕地面积
将近60%的人口
早在远古时期这里已有人类活动
湟水河下游喇家遗址的发现佐证了这一点
西宁的位置恰好就在湟水河谷的核心地带
湟水与其两支流南川河、北川河在此汇流
冲击形成了流域内最大的西宁盆地
从西宁一路向东的湟水谷地谷窄山险
乐都、民和等盆地可利用土地,规模远不及西宁盆地
而小峡和老鸦峡等天险,又对人类活动造成阻隔
因此西宁成为湟水流域最适合居住的地区
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
这样温暖的河谷真的不多,拉萨、西宁仅各占一个
但,海拔只有2200米的西宁盆地
似乎更能成为人们迁居至此的理由
商、周、秦、汉时期
湟水河流域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
元鼎五年西汉在此置西平亭、长宁亭等
后在汉昭帝年间始有县级行政区建置
东汉末年从金城郡析置出西平郡
西平郡的郡治西都县
便是西宁城最早的发迹
三国时期凉州地图
张骞通西域后
“丝绸之路”这条东西商道逐渐建立起来
而丝绸之路青海道便是由
金城沿黄河和湟水上溯至西宁后
沿北川河北逾大通山、祁连山
穿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
西宁由此对接上了庞大的丝路贸易通道
东晋十六国时期湟水流域先后经历
前凉、后凉、南凉和北凉政权统治
这其中397年由秃发鲜卑建立的南凉
更是一度将西平(西宁)作为都城
今天西宁市城西区的虎台
便是南凉在西宁建都时的重要遗迹
虎台遗址
之后另一支鲜卑族部落吐谷浑在青海兴起
成为隋和唐初的边患之一
唐初,唐王朝将十道之一陇右道
治于鄯州湟水县(今青海乐都)
湟水河流域由原来的化外之地
已逐渐成西北地区的政治中心之一
唐—陇右道东部
在羌族、秃发鲜卑、乞伏鲜卑(吐谷浑)
等少数民族先后与汉族竞逐于西宁后
在青藏高原上兴起的吐番登上历史的舞台
对青海和西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时期—吐蕃
唐前期,丝绸之路青海道经久不衰
另一条经由西宁的唐蕃古道也在
汉藏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形成
文成公主便是沿着这条大道入藏
成就了一段汉藏友好和睦的佳话
唐蕃古道
然而好景不长
安史之乱爆发后
驻守在河西、陇右的军队东调平叛
吐蕃从唐军手中夺取了鄯城
那时城池四周山上林木参天、青翠葱茏
所以吐蕃族称为青唐城
青唐城遗址位于昆仑中路近南大街
唐末五代吐蕃势力逐渐衰落
这里的藏族为抵御西夏威胁组成部落联盟
北宋时期形成了唃厮啰为首的青唐政权
宋军两次西进河湟,征服了青唐政权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
取“西陲安宁”之意、改鄯州为西宁州
“西宁”之名便由此而来
明洪武年间改西宁州为西宁卫
在原西宁州酒城基础上建筑了新的西宁卫城
此后,从嘉靖到万历初年
西宁卫城又屡经修缮和加固
清雍正元年(1723年)
驻牧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发动反清叛乱
面对青海动乱的形势
雍正帝命年羹尧在西宁调兵平叛
叛乱平定后设置“青海办事大臣”驻西宁
这奠定了现在青海省级行政区的雏形
清中前期西宁得到快速发展
到了嘉庆年间
整个西宁府人口已超过70万
西宁周边少数民族的贸易往来和
塔尔寺、佑宁寺、东科寺等
寺市贸易的发展为西宁的商业贸易
提供了广阔的腹地
塔尔寺
2018年末
青海常住人口突破600万人
西宁市常住人口达到237万人
独特的自然、交通、气候、区位优势
让西宁设为青海省会成为必然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