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被称为“中国夏都”,源由在于她夏季的不酷暑,是中国夏季避暑胜地之一。高原的气候类型给予她冬季也不是很严寒的特惠,总体而言,高原地区的气候常常会使平原上的人感到无可奈何。2012年2月3日,我初次踏上这片土地,就被她冬季夜晚的气温着实唬住了。二月的西宁,气温可从七八摄氏度下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温差大的吓人,于我这广东人而言,南至南方久住的人,这样的气候着实是罕见的且极不适应的。
列车从湖北武昌开往西宁,海拔层层递增,从第二阶梯上升至第三阶梯,植被景观便如动漫制作般大为不同了。一路上的观览,在八百里秦川的西安,是一览无垠的广袤,途中三三两两凸起的土堆是当地先人的安息之地,让我大开眼界。武昌尚不见雪花,列车走到甘肃,在祁连山脉的中坡和坡顶,皑皑的白雪让人心情激动,恍如进入一个童话般梦幻的冰雪天地中。然后,瞬间明白,我真的来到了远方,极远极远的远方,来到一个气候迥异、民族不同、政治敏感的地区了,不觉中也陷入迷迷惘惘之中,这对于一个17岁的少年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从沿海青葱常绿的植被,营造的活泼现代;到中部温带的落叶林,呈现的静谧古朴;再到西部高寒草原荒漠,冲击着大气盛名;民风愈来愈朴素,我该是要潜移默化和入乡随俗的了。本来嘛,一个南方人只身跑到西部去,就是要让人评作是发了疯的。像是昨晚在酒店与班主任彭老师的通话,他听到我所在的位置和将要到达的地方时,不禁吃惊和彷徨,沉默了好久,“啊哈”了好几声。他是极不愿看到我这样荒废学业的,认为我还可以成为他的骄傲;但我心意已决,不免断了他的希冀。
我初次看到的是西宁的夜景(火车站一旁的郊外),安静祥和,有乡村古朴的风格。到了晚上八点左右,街市便冷清了,想来也是,零下十四摄氏度的围绕,叫谁也忍受不了的。出外有了经验,不接受火车站旁的住宿,一个个举着宾馆牌子的人在冲你纠缠,于是匆匆坐上公交车往市区奔去,在一个叫“虎台”的地方找到了安全卫生且合理的旅馆。疲惫围绕我多时了,看到暖和的床,窜上便不再想起来,一觉睡到次日近十点,真是太累了。当暖和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到我的脸庞,我看到的又是个不同风貌的西宁。穿好衣服,看时间仍充裕,往街上奔去,没有目的,纯粹闲逛了事(去往拉萨的车票已经在西宁火车站排队预订好了)。在青海省博物馆附近找了个面馆,权当个早餐,品尝了青海的特色小吃——面片,味道辛辣浓厚,是加了辣椒和牛肉末,却也没有牛肉的膻骚气儿,非常好吃,是预寒保暖的好法儿。
此间,行人也不多,慢慢地走,哈着白气。树的枝桠光秃秃的,叶子落光了;草地上已没了雪花,倒是铺了一层薄薄的冰,阳光灿烂多时了也不见消融,奇特的景,气温渐渐回升。中午,我在青海省博物馆(醒来方知,原来这博物馆就在我所居宾馆一侧)里逗留了个把小时。外观而言,博物馆的建筑宏伟庞大,对称和谐,是典型的藏式宫殿风格;馆外的广场上人渐渐多了,有许多家长带着小孩在耍着各种各样的玩意儿,纸鸢、转轮盘儿、陀螺等等不尽言了,都喜悦在这暖暖的冬阳里。让我印象深刻的馆藏品,拥有各种民族特色的饰品、金属和印章,远古人的骨头饰品更加令我惊叹;骨针的精细,骨珠的圆滑,不得不对远古人的智慧感到佩服。那时我在初中历史书上看到那些骨针饰品,原知是出自这里的。竟也还看到了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真真开了眼了。
匆匆略过,便赶往西宁火车站,下午四点坐上了前往拉萨的专线车,要在次日下午四点才能到达拉萨站。火车驰骋在青藏高原五彩斑斓且蓬勃的世界里,等待我的将是又一个更加新奇的生活画面和人文景观。
2012年2月4日于西宁开往拉萨的火车上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