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词语。
夏天,也应该是一个多彩的词语。
仰望过雪山的巍峨,眺望过草原的辽阔。
谢先生问我:“今年想去哪里?”
我说:“我们去西北,去看沙漠吧。”
在这个充满活力且多姿多彩的季节里,我竟然想去荒芜的沙漠。
确定目标后,我便没有迟疑,选定路线,最终确定青海湖大环线。因为这条路线不仅可以看沙漠,还可以去门源和青海湖看油菜花,一偿我多年心愿。
谢先生制定了本次旅途的路线:门源-张掖-鸣沙山-青海湖。我也是做过功课的,发现谢先生的这条路线与众不同。因为所有人都是从青海湖开始,而谢先生制定的方向正好相反。
我提出了质疑,以为内藏玄机:“可是所有人都先去青海湖呀。”
谢先生问:“为什么啊?”
原来谢先生是完全不知道别人怎么走的。
我说:“不知道呀。”
谢先生:“那我们先去张掖。”
事实证明,逆向游玩,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还有好处。其中一点就是,在一些热门地点,可以避免堵在路上。
旅行开始之前,张掖是这条路线上对我吸引力最小的地方。来过之后,我却最喜欢这里。
曾经在电视上看过张掖的宣传片,当时也被张掖的七彩丹霞震惊。赤裸的山体,像是被阳光长期照射,导致通体发红。山上寸草不生,浑身透露着西北大汉般的粗犷。
我们到达张掖当天刚好是零点。路上一片黑暗,虽然什么景色都看不见,但还是能隐隐约约感受到国道两旁有两排高大笔直的树,可以想象,这条路一定很美。
我们住的地方叫做七彩镇,就在七彩丹霞景区的旁边。第二天早上,我们先去了冰沟丹霞,相比较而言,冰沟丹霞的名气不如七彩丹霞的名气大,游客也相对少一些。也正是因为这样,更能安静地走走逛逛看风景。
与七彩丹霞相比,冰沟丹霞的颜色没有这么红,色彩也没有这么丰富。冰沟丹霞的特色在于形态,看着有点像广东的丹霞山。
七彩丹霞的特色在于颜色。丹霞地貌一般是红色土壤,而七彩丹霞的山则在红色土壤上,还有一条一条的彩色条纹。看着像是有人拿着画笔一条一条画上去一样,蔚为壮观。
西北地区日落时间很晚,我们一直等到太阳下山才离开。当然,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所以如果要看完日落再下山,要做好心理准备。
虽然景区的人很多,但是住在七彩镇的人似乎并不多。或许是由于七彩镇多以民宿为主,难以接待大型旅游团。跟团的游客应该大多会住在张掖市区。吃完饭后,我和谢先生手牵手走回客栈。小镇很安静,西北的夏夜很凉爽,没有南方的燥热。晚风吹来,凉风习习,整个人都很舒服。
第二天早上,我坐在客栈的餐厅吃早餐,看着窗外蓝得纯净的天空,没有一丝白云。窗外正好有间红房子,在蓝天之下显得特别和谐。这样的夏日,真美好。那一刻,好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多待一段时间。
脑海中对于沙漠的印象应该是土黄土黄的。然而,我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颜色去形容沙漠。
回看鸣沙山的照片,发现沙漠其实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光影下,颜色也是不同的。在太阳最猛烈的时候,整片沙漠可以被照射得白晃晃。于是,我将沙漠定义为白色。
因为,也只有白色,能容纳各种各样的颜色。
人类对于未知或许总是抱有好奇心。没有去过沙漠的人,对于沙漠的了解可能都是通过传说、新闻或电视剧等。沙漠并不是一个适合生命的地方,所以寸草不生。沙漠更加不适合人类生存,所以人迹罕至,多少人迷失沙漠,葬身沙海。
一次,我在朋友圈上偶然看到一张鸣沙山的照片。前面是笔直的马路,路的尽头却是一片沙漠。这种城市与沙漠共存的冲突感反而吸引了我。
鸣沙山通常与月牙泉“相提并论”,因为两个景是在一块,融为一体。鸣沙山之所以叫鸣沙山,听说是因为起风时,沙子互相碰撞能发出声音。而月牙泉,顾名思义,就是形似月牙的泉。据说,月牙泉正在消失,面积已从上世纪60年代的20多亩锐减到现在的8亩。水深也由过去的10多米下降到现在的2米。若不是当地政府采取外围补水的措施,可能月牙泉已经干涸了。得知这个信息后,有些难受。
也许是因为大环线实在是太热门了,而我们来的时间恰巧又是旺季。这里的人比张掖更多。想象中的沙漠应该是荒凉的、安静的,实际上却是喧嚣的、热闹的。反而失去了沙漠应有的神韵。
以前在电视上看人在沙漠上走如履平地,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自己走过一遍才知道。沙漠的沙非常细、非常软,踩上去有点感觉踩在沼泽上,脚会陷入沙子之中。因此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看着烈日当空,想着待会还要爬上沙山,心里有些发颤,这么松软的沙子,该怎么爬上去。走到沙山下,看到有一条用一根根木头绑在一起的梯子,原以为会轻松一点,没想到比爬一般的山还要难。只爬了大概三分之一,我已经气喘吁吁。更重要的是,在这么干燥的环境下,人脱水厉害,爬山就显得更加辛苦了。
来一趟沙漠,真的就明白了深入沙漠腹地的人,一旦缺水真的会随时面临生命威胁。山顶的景象和山脚其实并无异样,一样热闹,甚至还有玩起沙漠摩托的。远方有一个人,不知道是不是也不喜欢这么热闹的沙漠,一个人一直远离人群走。看着他逐渐变小的身影,才终于找到了一丝身处沙漠的感觉。
为了赶路,路上我们放弃很多地方,好在我们没有放弃翡翠湖。
去年,我们曾经经过茶卡盐湖附近,不过因为不够时间,所以最终没有去。今年,再次因为不够时间,我们不得不放弃茶卡盐湖。又得知,在前往德令哈的路上,有一个叫翡翠湖的地方,可以和茶卡盐湖媲美。于是我们决定路上抽时间去一趟翡翠湖。
翡翠湖也是一个盐湖,目前还没开发,所以路也是坑坑洼洼不好走。
虽然这里尚未开发,但是知道的人已经不少了。一路上来来往往的车不少。到底要有多美的风景,才能让大家甘愿忍受一路的颠簸过来呢?
直到我亲眼看到翡翠湖的时候,确实惊讶了。
“翡翠湖”之名果然名不虚传,湖面呈碧绿色,如同一面翡翠玉镜一般。翡翠湖虽然面积不大,但是颜值恐怕不输茶卡盐湖。
小学学过一篇课文,叫做《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青海湖。
蓝天之下,是一片湛蓝的湖水,湖边是娇嫩的油菜花、湖的尽头是连绵的雪山。这一幕景象已在我脑海中出现了无数次。终究觉得,我还是要亲自去看一眼。
青海湖是我们行程中的最后一站。前一晚,我们住在德令哈市,到青海湖大概三四百公里。虽然我们计划中途去一趟翡翠湖,但是整个行程并不赶。谁知,太顺利的,真的就不是我们旅行了。
刚到青海湖,我们就遇到前面封路。有几位交警、有一辆车停在前面,路口拉起了警戒线,不让通行。一开始我们以为是遇到车祸了,但是看现场也好好没有事情。下车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环青海湖自行车赛要封路,至少两个小时。
突然有些奔溃,就这么又要浪费两个小时。而且不一定两个小时就能解封。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没有办法了,我们就在路边坐下来吃午餐。换个角度想想,估计能在现场看环湖赛的机会也不多,正好遇上了也是一种幸运。
这么一想,还挺开心的。
大概两点多,比赛选手终于来了。其实比赛就是一闪而过,不过要等绝大部分选手过去才能解封,有几个落后的,姗姗来迟,最终等到3点多才解封。
路段解封之后,我们往前走了一小段,就看到湖水了。原来我们已经来到青海湖边上。蓝天、高山、湖水、草原、牛羊,感觉每一眼都是一副画。那天的天气特别好,湖水湛蓝湛蓝的,蓝得非常纯净。
路边总有很多小路口,可以直通到湖边。站在湖边,却感觉青海湖其实有点像海,近看反而没有什么特别。
大学在报社实习时,曾经听过有人在谈论青海湖的油菜花和婺源的油菜花的区别。
一位老师说,青海湖的油菜花是一望无际的辽阔美,婺源是小家碧玉似的美。那时的我两个地方都没去过,也根本没有概念。
西北大环线上看油菜花有三个地方,一个是门源,一个是扁都口,一个就是青海湖了。经过门源时,正好是下雨,景色还是有影响。经过扁都口时更是到晚上了。因此前两个地方完美地错过了。
说实在,夏天的青海湖已经不知道湖是主角还是油菜花是主角。两种色彩交相碰撞,两种颜色都如此纯净。相信无论谁离开了谁,青海湖的景色都会逊色不少。
戈壁公路:壮美与孤单相伴
离开青海湖后,我们这趟旅程就要结束了,接下来的路都是归程。10天的旅程,有6天是在路上,途中时间非常紧张。很多地方来不及好好地感受,途中经过的一些地方也来不及去看。所以,我一直不太喜欢匆促的旅行,可是偏偏又无可奈何。
西北大环线上的大部分都是隔壁和荒漠,连绵几十上百公里,几乎都是同样的景色。
经常走了很长的时间,身边的景色却都没有什么变化。
我记得有一段路,四周都是黑乎乎的高山,中间是一块辽阔的平原,我们在路上一直走啊走,感觉前方无穷无尽,永远无法走到头。路上的车非常少,偶尔驶过一两辆。
这一刻,又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
一路上,我们看过西北的风力发电站、各种各样的矿山,一方面感慨西北资源的丰富,另一方面又庆幸西北生存环境的恶劣。如果西北不是这么不适合人类居住,也许这里现在就不是这样的景色了。
西北就像一个冰美人一般,有着绝色的美貌,却用冷若冰霜的性格警惕“生人勿近
。这是何等的孤独,不过也正因为能承受这种孤独,才能守护这一方土地。
旅途是一个调色盘
自从买车后,我们每一次旅行都是自驾,当然这次也不例外。曾经考虑过这次路途遥远,我们时间也不多,要不要在当地拼车更好。不过,谢先生依然觉得自驾自由度更高。
“不自由,毋宁死。”谢先生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说。
也是,如此向往西北的我,难道不也正是喜欢荒漠的辽阔与自由吗?
自驾虽然慢,但是从祖国的南端一路向西,穿过秦岭,从丘陵山地到黄土高坡,再到青藏高原,从第三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最后到达第一级阶梯,一路上景色的变化仿佛穿越一般。
我曾经以为黄土高原就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我曾经以为地理书上说的植树造林只是一种理论,如今一看才发现原来是真的。黄土高原上已经慢慢种上了适合当地生长的植被,高坡上是一垄一垄绿油油的植被。
没有亲眼目睹,书中看到的终究只是文字和图片。
自驾游这么多年,给我们日后留下深刻印象和美好回忆的通常都是在路上的时光,尽管那些经历在当时不一定是好的。路上看到的,遇到的,都会为这段旅程添上更多色彩。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