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西宁的轨道交通,西宁人估计都会很有感触,毕竟期待了太久。不少新建的公共项目和开发企业的项目底下都预留了地铁站的出入口,尤其是西宁火车站出口相关地铁站的标识和枢纽都清晰的让人感觉到西宁的轨道基奥特就要来了。但是在2017年中国政府突然暂时中止城市轨道交通的审批事项,并重新制定审核建设标准。直到2018年6月底,才正式公布了最新的城市轨道建设新项目审批规定。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而西宁在这两项指标上都有所欠缺,所以需要进一步做工作促成轨道交通的申报工作。
4月28日,省政府出台《幸福西宁·绿色交通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重点围绕“绿色发展”和“综合提升”,用三年时间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计划要求编制完成《西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报告》及相关支撑性专题报告。协调省、西宁市相关部门推进湟中县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以满足轨道交通申报条件,继续加大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的沟通协调力度,争取政策倾斜支持,力争项目早日批复。从计划的这一段要求和表述我们可以看出,湟中县的撤县设区会对西宁轨道交通的申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那么一旦轨道交通促成了,轨道交通会率先连通哪些区域呢?湟中县的撤县设区又有什么意义呢?
湟中县撤县设区意义何在?
西宁想要申报轨道交通其实按照现有规定来说多方年都无法满足条件。西宁目前市区常住人口不足150万人,如果湟中县设区就可以补充西宁市区人口数量近50万,这样一来西宁的常住人口数量就可以突破150万人,能够满足轻轨的申报条件之一。第二,西宁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全年只有1289亿元,不能满足轻轨申报的1500亿门槛。第三,西宁一般财政收入2018年也只有92.9亿元,同样无法满足轨道交通的申报门槛。所以,湟中撤县设区的最大促进作用就是增加了西宁市区的常住人口数量。同时,在配合相关部门的协调争取政策倾斜,说明西宁地域上的特殊性。并且再配合云轨、快轨等新型轨道交通方案的参考,相信也可也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如果轨道交通来了会率先开通哪片区域呢?
轨道交通的建设一定是解决人口和交通上的问题,所以哪里人多自然就会从哪里过。城中区的市中心,人口和集散作用明显,但是不论轨道交通是线开通东西还是南北都必须从中心穿过,所以城中区就自然排除在范围之外。而在湟中县撤县设区之后,湟中县人口更为集中的应该就是多巴了,而多巴则与海湖新区城西区相连。同时就目前的人口分布来看,西宁人口最多的两个区就是东区和西区。如果这样算来,轨道交通率先开通东西一定会是最佳的选择。而这一点从进来年不断加快建设的东西路网就可以看出,西宁正在逐渐加强东西的交通便利度。而且再加上多巴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轨道交通率先连同东西应该是没有什么悬念的。
城西区目前是西宁发展最快的一个区,海湖新区的成功也给城西区带来了不少的发展前景。而这种前景今后还将持续。如果轨道交通率先开通东西线,那么作为西宁入口的城东区自然会向西运输各种人流和需求。所以,西边的发展前景今后一定是西宁市当中最好的。按照现有的规划来说,海湖、西川、多巴今后将要连为一体,同时各自又要有不同的各自定位。但是总体来看这个连通还是有连续性的,这也预示着西宁向西的发展今后将汇集更多的资源,发生更多的可能。
城西区的利好发展,也将带来的楼市的利好
对于西宁这几年的发展而言,城西区就是西宁发展的样板间。而海湖更像是样板间的一个标准模板。现在海湖更像是西宁的一个新商业中心。不少外来的品牌都会首选从海湖入驻开始,这也说明了海湖目前的商业价值很高。而商业价值的提升带来的就是海湖整体楼市的上升,房价的高涨也是发生在海湖中心大型商业体陆续开业的这三年。今后,随着轨道交通的开通和西宁市向西扩张连通多巴的建设逐步形成,海湖新区也将成为西拓环节的一个重要枢纽,集散和商业的地位也会不断的提升。因此,就海湖的楼市发展而言,未来还是充满了可能。
湟中县撤县设区不仅可以促进轨道交通的申报,同时也可以持续给城西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毕竟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多巴最近的主城区连接点就在海湖新区。而这也恰恰说明海湖新区以及城西区今后的地位还会进一步的提升。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