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人物名片
赵新录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站长。多次荣获全国、全省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先进个人称号。在十多年来,行程百万公里,巡山500多次,参与破获盗猎、非法捕捉、倒卖和运输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案件107起,其中重大、特大案件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和违法人员354人,收缴枪支21支、子弹30000多发、藏羚羊皮3909张,以及其它各类野生动物产品、制品300多件。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雷远东 青海格尔木摄影报道
如果土地能够言语,可可西里想要讲述的,定是近百年的悲怆和愈合。
这里是保持着完整原始生态系统的无人区,藏语中的“北部昆仑山下的荒芜之地”,但从不缺少人类的欲望纠缠。
曾经,淘金者涌入,重型挖掘机直接在从未有人类脚印的土地上,砸出深坑。盗猎者疯狂追逐,成百上千只藏羚羊尸体随意堆积,嗜肉秃鹫上空盘旋。保护者一路追捕驱逐,他们将自己视作“被这片土地选择的,要用生命去保护生命的人”。
好坏善恶、信仰现实、人性道德,所有一切,都在这片无人区纠缠博弈。
海拔4479米,位于109国道边的索南达杰保护站里,一岁左右的小藏羚羊并不知晓这些,它还带着胎盘就被救回,标志性的黑色长角还只有中指长短,正撒娇一般蹭着索站站长赵新录的腿。
它在长大,在被一步步送回属于它的世界。
赵新录
这样的救助,每年都在发生。最初,赵新录还会给照顾的小藏羚羊取名字,现在,他已经很久都不会做这件事了。“它们属于可可西里,不属于人类,有了人类的名字,牵绊更深。”
在这里,盗猎的枪声,已经十余年没有响起。
又是一年夏至,可可西里的夏天将至,属于藏羚羊的迁徙早已开始。
裸黄广袤的高原上,藏羚羊妈妈们正从冬季交配地一路向北,行至夏季产羔地,约300公里的跋涉后,在卓乃湖、太阳湖等处,这个族群将迎来新生。
草枯草绿、百畜安生,一如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秩序,神秘从容,未曾被打扰。
可可西里
守护
可可西里不能被打扰
当你意识到已经进入可可西里时,那感觉会有一点特别。
从格尔木出发,沿着109国道向拉萨方向行驶,海拔逐渐升高,雪山绵延在两边。天地之间一片静谧,藏羚羊忙着迁徙,藏野驴悠悠甩着尾巴,偶尔一只藏野狐飞快跑过,带起些微尘土,不远处的野牦牛打了个响鼻。
这是一片伟大的荒原,沧海桑田,时间流逝,它依然保存着上亿年前,青藏高原隆升以来最完好的原始地貌景观、演变痕迹,即使是眼下,仍正见证着高原缓缓抬升。
毫无知觉地,不冻泉保护站出现在眼前,在可可西里外设的五个保护站中,这是进出保护区的“咽喉”所在。每年,城市春天到来,队员们就开始为迁徙的藏羚羊护航,他们拦截下过往的汽车,待藏羚羊群顺利通过车道后,再恢复通行。
人们小声交谈,远远目送着藏羚羊妈妈们,它们穿过109国道,跑过青藏铁路,沿着千百年来整个族群固定的线路,走进荒原深处。
可可西里不能被打扰。
青藏铁路设计时,尽量绕避穿越可可西里、羌塘的铁路线,同时,根据沿线野生动物的迁徙规律等,在相应地段设置动物通道,以保证它们的迁徙不受影响。
如今,可可西里的动物们似乎已经习惯疾驰而过的列车。根据2004年以来青藏铁路沿线野生动物迁徙监测数据显示,野生动物通道的使用率已从56.6%逐步上升到2011年以后的100%。
赵新录热爱这里。1997年,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建立时,刚从部队复员的他是第一批进入保护区的队员。如今,他是索南达杰保护站站长,那里有着外设保护站中唯一一所藏羚羊救助中心。
“到现在,藏羚羊的种群数量已经从濒危时的不足两万头,到现在接近七万头。雪豹、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盗猎
曾经有人因贪婪杀戮
枪声,在空旷安静的荒原,已经多年没有响起。曾经,它是这片土地上最为突兀的存在。
对赵新录而言,他永远不会忘记,也不敢忘记,那些疯狂盗猎后留下的无声画面。
被剥皮的藏羚羊,血肉模糊,静静躺着,一层一层堆积起来。有的一颗子弹打穿了两只羊,有的羊,被打伤后就开始剥皮,残忍凌迟后还有微弱气息,睁着眼慢慢死去。血流成河中,蹒跚的小羊艰难寻找着母亲的乳头,最终倒下。更多的,是母羊肚子里已经成型的小羊,无缘人间。
一次,在追捕到盗猎团伙后,就在羊群的尸山旁,盗猎分子们,慢悠悠做着饭、哼着歌。迅速控住住这群人,赵新录看见,一只被剥皮的母羊,还保持着下跪的姿势,而身边,一只小羊已经死亡。
那个瞬间,这个一向和气爱笑的警察红了眼,他一把抓住盗猎分子,按着他给羊群下跪。
在可可西里,有人因为贪婪杀戮,也有人在用生命守护。
1994年1月18日,杰桑·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抓获20名盗猎分子,缴获7辆汽车和1800多张藏羚羊皮,在将盗猎分子押送至太阳湖附近时,索南达杰遇袭。他在与持枪偷猎者对峙中牺牲,零下40℃的风雪中,被塑成一尊冰雕。那一年,他40岁。
索南达杰的牺牲,让全世界都认识了可可西里和藏羚羊。
1997年,可可西里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7年,这里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个,也是国内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可可西里的巡山队员们
拯救
赋予被救动物以独立
盗猎、淘金,曾经,无人区里,人类的贪欲蛮横进入。而保护者们,正在努力将属于自然的秩序还回去。
每年,藏羚羊产子的季节,卓乃湖保护站的队员会一直守护着直到藏羚羊携子离开。赵新录曾经是卓乃湖保护站站长,在两个多月与世隔绝的守护中,只有他和另外一位伙伴朝夕相对。每天早上起床,帐篷外围满藏羚羊,他们穿着短裤行走羊群中,互不打扰。
遇到过棕熊,也遇到过狼,赵新录会和伙伴一起躲开或者是驱赶。而当有野兽袭击藏羚羊时,他们不会有任何干预。
“弱肉强食,这是大自然的法则,我们不能去干预。”事实上,每次看见狼咬着小藏羚羊扔来扔去时,把玩猎物,听着小羊和羊妈妈的哀嚎,赵新录会难过,但所有人的共识就是,动物的事,就应该让动物自己解决。
于是,在索南达杰保护站,被救助的野生动物,都会被赋予动物的独立性。
事实上,这是一个看似矛盾又艰难的过程。
龙周才加和被救助的小藏羚羊在一起
副站长龙周才加曾将还带着胎盘的小藏羚羊用毛毯裹着,捧回保护站,这个没抱过婴儿的小伙子,带着没满月的小藏羚羊同吃同住。三个月前每天三顿奶,半岁了每天两顿,十个月后每天一顿,到了一岁之后,就不再喂奶。而藏羚羊的活动区域,也随着年纪长大,从5亩地的小围栏,一步步扩大到几百亩的三层区域外,直至能够野化放归。
“藏羚羊很有灵性的,每天都跟在我后面。”刚开始,“羊奶爸”会给它们取名字,“卓玛、尼玛、慧慧、燕燕,都取过。”
但慢慢地,他们再也没这样做过了,因为担心小羊放归后,还会习惯性的亲近人,没有防备,也觉得,取了名字,就和自己的牵绊更深。
“它们不属于人类,它们才是可可西里真正的主人。”
索南达杰保护站
春秋
想念家乡小河和苍绿
事实上,命运的打磨,总是猝不及防。
2014年初,在可可西里工作了18年的才仁桑周突然倒下,他得了眩晕综合症,在病床上躺了20多天才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再也无法适应可可西里的巡护。如今,从高原退到格尔木后,他在可可西里管理处宣教科任职。
高原病,这几乎是每一位可可西里的保护者都会有的印记。
35岁的袁广明,曾和队友一起,开一天一夜的车,翻过雪山,将巡山中出现高反的伙伴送出高原。那是淹没引擎盖厚度的雪,走到半山腰,呈50°倾斜的地面几乎到了行车极限。于是,需要有人下车把车顶着,在大雪中行走3公里。
赵新录曾和达才的父亲,一起将严重高反的伙伴送下山,退到海拔3000米处,伙伴突然清醒,说看见飞机。两人知道那是幻觉,一路哄着送到医院,后来,这位伙伴在重症监护室呆了整整7天,清醒后也只能退居格尔木。
如今,他们很少讲起这些,更多的,总是希望有机会在送补给时,回到高原上,哪怕只是短暂待上半天。这就是可可西里保护者所拥有的同样的气质,隐忍的接受,历尽艰辛而沉默不语。
保护站随时都是忙碌的,没有了盗猎枪声的可可西里,依然面临着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的重任,每个人都相信可可西里会越来越好。
但如果非要说遗憾,龙周才加觉得,不管是可可西里,还是格尔木,夏天都太短了。每年等他夏季巡山结束,格尔木路边的树叶已经金黄,“感觉好多年没有穿着短袖短裤,坐在家乡的小河边喝啤酒发呆了。”
龙周才加和被救助的小藏铃羊在一起
记者手记
守护在可可西里
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无论有没有穿着警服,可可西里的守护者都能被一眼看出。因为,常年坚守在生命禁区的烙印,不仅印在脸上,还反映在言谈举止中,更深深镌刻在每个人的灵魂里。
它赐予了每位保护者一张特殊的脸,这是一张黝黑的、纹路微深的脸,它让人一看就知道,那是来自荒原之地的脸,同时,每一双眼睛又是干净澄澈。
他们还有一双几乎一样的手,手掌宽大、指节粗粝,那是长期高强度劳动所致。那双手,能在巡山时,合力将深陷在泥坑的车轮拉出,在追捕时,将疯狂逃窜的盗猎者绑起,在救助时,将食物小心喂到动物嘴里,还能将车祸的游客抱起送到医院,能做出三两个拿手好菜,能拍下巡山中的动植物作为科研材料。
如今,可可西里管理局就在格尔木的一条街道里,办公楼和家属楼中间,隔着一个半大的篮球场。管理局的人们,每个月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无人区待着,守在保护站,或者是巡山。回到格尔木,单位和家就在同一个小院子。他们相互之间是过命的情谊,是生活和工作都高度重合的圈子。
在荒原,有慈悲,见自己,这就是属于他们的世界。
更多阅读
寻找可可西里的“平衡” 他用镜头记录那些淘金者、盗猎者、保护者
索南达杰保护站协警达才:巡山被困45天,没人猎杀一只动物充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