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 陈郁摄影报道)昔日光秃秃的南北山绿树成荫,可可西里再无枪声,藏羚羊数量增加至10万只,青海湖鸟类数量种类逐年递增,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逐步恢复,野生“明星动物”频频登场……
一组组数据,无一不凸显着青海生态发展的强劲势头。
11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江苏、江西、湖南、广西、安徽、甘肃、青海七省(自治区)网信办协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承办的“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活动走进青海,近30家媒体聚焦青海,在高山大湖中切身感受青海生态的蓬勃发展。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采访团一行人员踏冰迎雪,先后走进我省西宁市、海北州、海南州等地,在“生态文明之窗”通过远程视频观测,在屏幕前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亲密接触;了解高原海滨藏城在公厕改建、垃圾分类中的独特“手段”;探寻“蓝宝石”——青海湖近二十年沧海桑田的变迁;领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高山、冰川、森林、草原的相辅相成;亲临黄河边、触摸黄河水,体验“天下黄河贵德清”……
“我是第一次在冬季来到青海湖,来到祁连山下,感受到了冬季高原壮阔雄浑的美。这次‘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给了我一个机会,深入了解到青海省在生态环保方面不惜‘壮士断腕’也要守护一方绿水青山的决心,也看到了青海人民在政府的带动下,不断提升的环境保护意识。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青海省会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把三江源头保护得更好,生态多样性更丰富,使‘中华水塔’永保洁净。”光明网记者张蕃说。
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指导工作时提出“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要求,为做好青海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央有部署,青海有行动。省委省政府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新要求新部署同深入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准确把握进入新时代青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时俱进深化省情认识,在深入实施“五四战略”的同时,突出省情特点和比较优势,制定了《关于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若干意见》,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创造性地推动中央生态优先决策部署在青海落地见效,开启了新时代新青海发展的新征程。
近年来,我省在扎实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基础上,以“五大生态板块”为抓手,切实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获批,可可西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生动局面。
这些年,我省大力度实施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以“城乡绿化美化”“全民义务植树”等八大行动为载体,大面积推进人工造林增绿提质增效;积极落实重点生态工程,启动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等重大生态工程;启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组织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草、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
近几年,在我省先后启动全国首属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如今的青海已成为了在全国首个承担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省份。
期间,青海以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着力理顺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关系,有力改变“九龙治水”局面,切实解决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积极探索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一户一岗”,且正在多方面、立体式打造生态保护、文化、科研“高地”,探索“村两委+”社区参与共建共享机制……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三江源头再现“千湖美景”,每年将流出逾600亿立方米清洁水源滋润华夏大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监测到5只雪豹同框画面,并在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工作中时隔30年后再次记录到“鸟中大熊猫”黑鹳,反映出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向好。
纵观今日青海大地,从三江源头到湟水河畔,从柴达木盆地到祁连山下,一片片“绿洲”在荒漠中山头上点亮发展希望,一个个牧民享受着生态共建共享机制从草原利用者转变为草原保护者,天空蓝、草原绿、河湖清再度成为青海“代言”,向世人展现绿色青海“新形象”。
“这一路上,作为媒体人而言,我们共同记录着、学习着,而同样作为一名青海人,工作之余,我更想当一位‘导游’,用心讲述这一方那一水的人民如何守护这片高原净土。采访途中,看到来自省外的记者们被大美青海深深震慑,我的内心充满骄傲。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相信,来自全国的媒体朋友在几天充实的‘生态之旅’中,用他们的脚步感受着‘青海温度’,用他们的眼睛见证着‘青海高度’,用他们的笔触记录着‘青海速度’,同样,我也坚信,等来年再聚,青海的明天定会向‘海内知己’显示别样风采!”青海日报新媒体记者顾植霞告诉记者。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