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快报 > 

在西宁的往事之四——青海湖和龙羊峡

作者:田 原 时间:2020-09-24 16:30:48 浏览量:

在西宁的往事之四——青海湖和龙羊峡

青海湖

1965年秋,到青海不久,随父亲去青海湖。

在海晏稍作停留,到达青海湖畔一个渔场。湖边几间小屋,父母进屋,我带妹妹向湖泊走去。第一次临近浩瀚的湖水,看似很近,走了一会儿还是那么远,身后的房子却越来越小,不敢再走。茫然地看着远处的湖水,一层层雪样的浪花翻卷过来。湖边白白的,是冰吗?

试图看到父母说起的鸟岛,徒劳。试图看到湖对面的湖边,还是徒劳。远处的湖水雾蒙蒙地与白云连一起。晴天,不是很晴,水,不是湛蓝,云,不是那般洁白。有风,穿着不少,微寒。空旷的湖边除了我和妹妹,没他人,夹裹在漫无边际的天地间,孤独无助,方知自己特渺小。

怕父母发现,着急,带妹妹返回。饿,吃什么都香,唯一一盘炒土豆丝呈白色,味道不错。事后知道,这儿缺酱油。

返回途中,经过倒淌河,翻过日月山。车在山涧行走,前方偶有杨树林,似无路可走。拐弯,又是一番景色,屡屡如此。父亲讲“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随景,易记。

路边,偶有干打垒村落,与山体一样,土黄。村旁散落着钻天的白杨,天空飞着一群又一群红嘴乌鸦。古朴,景色犹如陈年国画。

晒场上有鸽群,司机数次停车,持双管猎枪,屈身,利用地形地物靠近,鸽子没起飞时,打第一枪。鸽群惊起,在空中聚拢,枪声再次响起,喷出散弹,第二枪打下的比第一枪多。

儿时的脑海,清新如白纸,初遇特殊景物,留下素描。1991年7月,作《青海湖》,寄郭老师。9月,发表于西宁《艺报》。

分不清哪是云,

哪是雪?

分不清哪是水,

哪是天?

水天一色,

云雪相连。

广袤的草原,

沉寂的山峦。

穿涧的风,

掠刮着海面,

梳抚着红柳,

鼓动着雄浑的画卷。

在西宁的往事之四——青海湖和龙羊峡

龙羊峡

1978年,离开青海前两天,父亲带我去龙羊峡。行前,水利厅负责人景生明安排,问父亲要不要乘他的车。父亲说谢谢,车安排好了。像1965年去青海湖一样,乘军用吉普。龙羊峡,工地简陋。印象中仅有一栋两层楼。楼下办公室,房间小,总工程师摊开图纸,放地上,亲自介绍。

在黄河,适合筑坝的峡谷20余处,绝大部分在青海境内。青海段的黄河峡谷又陡又窄又多,约20公里形成的落差,即可用来筑坝。副总理李先念说,第四工程局要做好在青海长期施工的准备。龙羊峡四面环山,迁移人口少,坝将水头抬高百余米,可截蓄黄河两年的流量。若干年后,这里将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必须经得起蓄水后山体崩塌激起的巨浪对坝体的巨大冲击,为绝对安全,采用重力型水坝。青海高原水力资源丰富,得天独厚。水力发电成本低,产生的电力可输往华北,通到北京,极大促进西部开发。

中国西部是个天然的巨大的聚宝盆。多少年来,青海省历任领导均有大力开发青海聚宝盆的雄心壮志,不乏开发青海雄厚资源的豪言壮语。限于财力、人力,尤其是科技水平,虚多实少,乃至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料。开发格尔木,国家从冀鲁豫等地抽调数千青壮劳力进入青海。左。重施工,轻生活保障,很多死在青海。山东等领导难以向家属交代,曾状告中央。但是,开发西部,始终是中国人民,尤其是青海人民矢志不渝的宏伟志愿。

龙羊峡施工场地,两边是陡峭的石壁,水湍急,声音大,说话要凑近耳朵。施工现场,峡很窄,看上去甩一块石头,能扔到对岸。试了,不行。吊桥很高,居高临下,下面有筑坝用的导水洞,坝修好后回填。20世纪50年代中期,父亲主管郑州基建、厂矿,家里书架上,有翻译苏联的建筑类管理类的书籍。翻过,有印象。此时,触景生情,体会重大工程的艰难和意义。父亲对祖国重点工程的关注与眷恋,基于理想和奋斗,影响我一生。龙羊峡之行受益非浅,总工程师精彩的讲解,时隔40年,依然生动、隽永。

1991年,还作《龙羊峡》:

挽住了,挽紧了,

奔腾的黄骠马的缰绳;

调驯了,调服了,

烈马桀骜不驯的禀性。

从此,

在西部高原的版图上,

又一个青海湖诞生。

喧阗的激流

冲击着巨大的轮机组,

在祖国生命的血脉中——沸腾。

2017年8月,返青前,从卫星地图上搜看,龙羊峡,昂头向东,俨然巨龙腾飞的样子。面积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大,基于坝高,水深,蓄水量较一般湖水量大。约10年前,黄河下游多次断流,河床枯竭,有媒体堪忧,我不以为然,认为龙羊峡等大坝截流注水过度,调控失当。黄河大坝,犹如一座座水塔,调剂华北。有朝一日,通到河西走廊等地,西北会发生巨大变化。

在西宁的往事之四——青海湖和龙羊峡

从卫星上看龙羊峡

在西宁的往事之四——青海湖和龙羊峡

相关游记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