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河湿地公园,最令人惊艳的是水景和绿景。据介绍,在该园中,整个景区水域面积约为95公顷,绿化面积约为60公顷,水景和绿景占全园面积的70%以上,湖光水色和绿意盎然相互映衬,凸显了其“高原水城、夏都花园、文化走廊”的总体定位。观鸟塔就建在一号湖和二号湖连接的岸边,而二号湖由于水面宽阔,水草摇曳,水鸟更多。
西宁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改善和人们对鸟类保护意识的增加,西宁许多公园出现了以前难以看到的生态多样性,好
斑嘴鸭,属大型鸭类,体型大小和绿头鸭相似,体长50-64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
雌雄羽色相似。上嘴黑色,先端黄色,脚橙黄色,脸至上颈侧、眼先、眉纹、颏和喉均为淡黄白色,
远处看起来呈白色,与深的体色呈明显反差。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
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湖泊、河流等水域岸边草丛中或芦苇丛中,
也营巢于海岸岩石间或水边竹丛中,在山区森林河流岸边岩壁隙缝中亦见有营巢的。巢主要由草茎和草叶构成,
产卵开始后亲鸟从自己身上拔下绒羽垫于巢的四周,结构甚为精致。
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24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游泳和跟随亲鸟活动和取食。
“找一处有水草,便于隐蔽的河中小岛,这里就是斑嘴鸭的家。”
斑嘴鸭是候鸟,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的西南部、东南部都是回归地,冬季斑嘴鸭会往南
每年春季至秋季,斑嘴鸭会在这些地方孵化宝宝。
虽身处青藏高原,但是,斑嘴鸭在西宁创造了新的生命高度。
近几十年的观测研究发现,斑嘴鸭在高原西宁的生活与以往很不一样。
湟水河畔的海湖以及宁湖两大湿地公园记录到的另外两个育雏家庭,
西宁目前共发现了6个斑嘴鸭家族。此外,最近三年的研究资料证明,斑嘴鸭是众多野鸭中,西宁市目前记录到的
斑嘴鸭为何会在喧闹的城市定居?人口众多的城市,
水鸟能主动适应城市,选择与人类做邻居,那么,人们也可以主动接纳它们。
西宁市观鸟协会的会员在湟水河流域的多个湿地公园内记录到了绿头鸭、黑水鸡、翠鸟、凤头鸊鷉、渔鸥、野鸭、
它们选择在定居的同时,也在有意保持与人类的距离。
拿这次发现的斑嘴鸭大家族来说,16只斑嘴鸭连续两天躲避人群,
隐藏起来,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
斑嘴鸭的正常生活及栖息地已经遭到人为干扰了,
斑嘴鸭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与人们相处的方式。
长年观测水鸟,王舰艇总结了人与水鸟适宜的相处方式。
城市中生活的人类要想跟水鸟做邻居,和谐相处,
必须读懂水鸟为保证自身安全,主动划出的三种距离,
即安全距离,警戒距离,逃逸距离。也就是说,观鸟要保持适当距离,
人们也应该主动为水鸟营造适宜的生存空间
西宁市在湟水河流域兴建的宁湖、海湖、北川河等湿地公园,
极大地改善和拓展了水鸟的生存空间,
城市主动为水鸟来城市安家创造了有利的栖息条件。
湟水河流域的块状鸟类栖息地紧密连接成一体,
人的生态环保意识提高了,水流清澈了,食物丰富了,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综合质量指示生物的鸟类随之而来了。
凤头鸊鷉(学名:Podiceps cristatus)体长为50厘米以上,体重为0.5-1千克。前额和头顶部黑褐色,枕部两侧的羽毛往后延伸,分别形成束羽冠。脚的位置几乎处于身体末端,尾羽短而不显,趾侧有瓣蹼。瓣蹼十分发达,除了适于游水之外,在陆地上几乎是寸步难移的。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在既是开阔水面又长有芦苇水草的湖泊中,
极善水性,它们时常把头部朝下没进水里,接着完成一个前滚翻动作,然后在水下作一段高速度潜泳,再在远处露头冒出水面。
建造浮巢,建筑材料是水生植物的叶子,能随同水位上涨而漂起,不但不会往巢里渗水,
还可以因为湿草发酵产生热量,有助于鸟蛋的孵化,使性喜贪玩的亲鸟在孵卵期间也能忙中偷闲,到巢外去嬉耍片刻。吃昆虫、昆虫幼虫、虾、喇咕、甲壳类、
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凤头鸊鷉是一种游禽。也是体形最大的一种鸊鷉,雄鸟和雌鸟比较相似,有鸭子一样大小,嘴又长又尖,从嘴角到眼睛还长着一条黑线。
它的脖子很长,向上方直立着,通常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夏羽前额至头顶黑色。头顶两侧羽毛延长,
形成两束黑色长形冠羽位于头顶后部。黑色冠羽两侧经耳区到喉部有由长形饰羽形成的环状皱领。其基部棕栗色,
端部黑色。其余头侧、脸和颏部白色。后颈、背、腰及内侧肩羽黑褐色,
外侧肩羽、翼缘覆羽和翼上小覆羽白色,初级飞羽和三级飞羽亦为黑褐色,
初级飞羽内侧先端白色;次级飞羽亦为白色。前颈、胸、腹和其余下体白色,两胁和胸侧栗褐色。
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冬羽和夏羽基本相似,但上体羽色较暗,头顶冠羽短而不明显,皱领消失。
嘴形直,细而侧扁,端部很尖;鼻孔透开,位置靠近嘴的基部;
眼先(即眼睛前面的部位)裸露,颈部较为细长,翅膀短小,具有12枚初级飞羽,
但第一枚退化,次级飞羽则缺少第五枚。尾巴更短,仅剩有几根柔软的绒羽,
或几乎没有。两只脚的位置在身体的后部,靠近臀部,跗跖侧扁,适于潜水生活;
四个脚趾上都有宽阔的像花瓣一样的脚蹼。爪钝而宽阔,呈指甲状,中趾的内缘呈锯齿状,
后趾短小,位置比其他各趾为高,或者缺如。身体上的羽毛短而稠密,
具有抗湿性,不透水;具有副羽,尾脂腺也被羽。消化道中缺少盲肠;雏鸟为早成性鸟。
繁殖期间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平原、湖泊、江河、水塘、
水库和沼泽地带,尤其喜欢富有挺水植物和鱼类的大小湖泊和水塘,
也出现在山区湖泊和水塘。冬季则多栖息在沿海海湾、河口、
大的内陆湖泊,水流干稳的河流和沿海沼泽地带
春季最早迁到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3月中下旬,
大量出现在7月中旬至4月末。秋季迁离繁殖地的时间在10月中旬,
亦有迟至11月初才迁走。迁徙时常成对或成小群。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距明水面不远的芦苇丛和水草丛中。
成对分散营巢或成小群在一起营巢,巢属于浮巢,飘浮在水而。
通常弯折部分芦苇或水草作巢基,再用芦苇和水草堆集而成。
巢为圆台状态,似一截顶圆锥体。顶部稍为凹陷。巢上部外径为26-30厘米,
内径20-28厘米,下部直径60-69厘米,巢高52-62厘米;巢露出水面部分5-9厘米,巢深3-4厘米;5月中旬至5月末产卵。每窝通常产卵7-5枚
。大小为31.5-36.5×5l.5-55.0毫米,平均为34.3×53.4毫米。重量为30-33.5克,平均为32.2克。卵刚产出时为纯白色, 。
孵化以后逐渐变为污白色。卵的形状为椭圆形。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
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雏鸟早成性。孵化出来不久即能下水游泳和藏匿
主要繁殖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部、甘肃、宁夏、青海和西藏等省和自治区,
越冬时则经过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迁往西藏南部、云南、四川、安徽,以及长江以南、
东南沿海和台湾岛等广大地区,有一部分凤头鸊鷉也在中国东北的辽东半岛和东部沿海一带越冬。
主要以各种鱼类为食。也吃昆虫、
昆虫幼虫、虾、喇咕、甲壳类、
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水生植物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