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为万物镀上一层薄薄的金色时,小喇嘛们稚嫩而清亮的诵经声便如同高原上和煦的微风,吹拂着在吾屯下村的每一个角落。
村民们便在这诵经声中醒来,红顶白墙中升起一缕缕炊烟。
吾屯下寺晨光
与此同时,在距离这里八公里外的同仁县城内,千年古刹隆务寺,敲响了清晨的钟声。
一位僧人沐浴在阳光里,为寺院前广场上的生灵们播撒着炒熟的青稞面。鸽子们咕咕着聚过来,在空中、石缝里成群结队地啄食。
当地的人们早早赶来寺院,开始了数年如一日的虔诚膜拜。
亦有来自远方朝圣的人们,就这样一步一叩地走到隆务寺门前,与千百年来无数的朝圣者身影交叠,在地面印上一个又一个狭长而光滑的凹痕。
这片被藏语称为“热贡”的神奇土地,便渐然苏醒过来。
长河流域:艺术与信仰流连的热土
位于青海省南部与甘肃交界处的热贡地区,是一片神奇而热烈的艺术沃土。这里,拥有着世界闻名的“热贡艺术”:唐卡、堆绣、壁画、雕塑、图案……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勾勒着大量佛教人物与佛经故事,带着热烈的色彩与藏传佛教文化信仰,流传至全球各地。
给这片沃土带来勃勃生机的,是在青海南部高山峡谷深处奔腾的隆务河。
这条发源于青海山区的长河,是黄河的支流之一。它在青海同仁县内历经了2000多米的极速下落,穿过泽库草原与麦秀林区,在甘肃回转青海的河湾里,欢快地冲刷出一片平坦的原野——
在隆务河流域,农耕与游牧并存,藏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文化交融共生。
正是这样多元的人文地理特征, 孕育出最为独特的热贡风情:行走在这里,你能够极为深切地体会到,镌刻在热贡人生活与生命中的两样东西:艺术,与信仰。
于热贡人而言,它们如阳光,如空气。
吾屯下寺
在隆务河的谷地,有一座矗立六百多年的著名寺院——吾屯下寺。这座寺院作为热贡艺术的发源地,拥有着大量珍贵的唐卡、堆绣、雕塑等艺术品,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吾屯下村,入眼皆是白墙红瓦的藏式建筑。寺院就融合在村落里,我们寻了很久才找到寺院的大门。
大门的每一寸石木,都被丰富的彩绘包裹,配合着繁复的雕花,
刚踏入门内时,眼前呈现出的是一排一排的房屋与小巷,白砖红檐相连。
这些建筑是寺内僧人们的居所。路过门庭时,还能够看到进出的小喇嘛们,他们在寺内修行,日常就居住在自己上师的家中。
在这里,吾屯下村的村民们都以能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寺院修行为荣。在他们的心中,藏传佛教信仰是最为崇高的存在。
从小在寺里长大的喇嘛们,并非都如我们所想的远离家乡。
他们在自己出生的地方修习智慧,再把佛法播撒到所经的每一寸土地上。
小喇嘛提着家里送来的食物
我们在路上,甚至遇到家长们会来到寺院外面给孩子送吃的。“有些像过去我们中午放学时的样子呀”,同行的伙伴感叹。
走过成片的喇嘛居所,吾屯下寺的建筑就在眼前铺展开来。这里的建筑占地面积约有八十亩,拥有大经堂、弥勒殿、护法殿、千手观音殿等众多殿堂。
沿路向前,可以看见一座殿堂,是吾屯下寺的大经堂。经堂里摆着长长的还未使用的酥油灯,穿红色僧袍的喇嘛们穿行其间。
这里几乎没有游人,除了僧人便是前来膜拜的当地居民们。整座寺院色彩热烈的建筑物,全然笼罩在一种宁静的肃穆与平和之中。
行走在寺院中,远远便能看到一尊极为高大的露天金佛。
这座佛像是2005年,寺院更登钦佩上师在四川峨眉山金顶,顶礼朝拜普贤菩萨时,在普贤菩萨加持之下,发愿在大西部青藏高原上修建的最大一尊三面露天阿弥陀佛大像。
而寺院里的另一尊露天金色大佛,大佛所在之处,是寺院的佛堂和图书馆。
院子里生长着茂密的植物,佛堂和图书馆是一座三层高的小楼,阶梯很陡。我们走上去,看见有一位师父正在门前修理什么,旁边扔着被毁坏的门锁。
就在这里,我们正巧遇到了一位吾屯下村的唐卡画师,缘分使然,他能够说一些汉语。画师告诉我们,师父早上来的时候,发现佛堂的门被撬开了,里面东西都没损坏,只是丢了几十块的供养。
我们颇为吃惊 —— 在这样普信佛教的地方,居然有人敢盗窃供养?
师父说,估计是附近的小孩来这里偷的。师父的语气出奇的平静,怜悯大过责备,就仿佛老师在讲一个做错事、需要引导的孩子。
我忽而出了神,想起刚刚看到一旁的图书馆内,除了佛经之外,还有着大量实用类、文学类书籍,可供借读。
此刻深切地体会到,于这里的人们而言,寺院不只是朝圣之地,也是生活中学习和修行的地方;而这里的师父与信众对待彼此,更像是师生般的关系。
信仰的最终目的不是祈求神佛给予什么,而是获取智慧,追寻真理。
从方才相遇,年轻的唐卡画师就热情地带我们行走。他很自豪地告诉我们,佛塔里建筑上的彩绘就是他参与创作的。而他的弟弟,正是吾屯下寺的僧人。
“村子里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会画唐卡的人,我弟弟来到寺院之后,跟师父学习绘画。”
原来,小时候送到寺院里的孩子们,跟着自己的师父学佛的同时,通常也学习唐卡的绘制。于热贡人而言,绘画,也正是修行的过程。而修行,是每个人毕生要经历的、通往精神圣境的旅程。
隆务寺
行走于热贡的另一座著名寺院——隆务寺,也能够看到随处可见的绚丽彩绘与壁画。
在安多地区,隆务寺的地位极高,影响力仅次于甘肃省拉扑楞寺、青海塔尔寺。它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是一座古老的格鲁派寺院。
来到这里时,我们惊奇的发现,隆务寺的建筑不但拥有着极富藏族特色的装饰,也体现着许多明式建筑的风格。
原来明万历年间,皇家对隆务寺颇为青睐,曾支持寺僧人与当地群众建成大经堂。明天启五年(1625)熹宗帝还曾题“西域胜境”匾额,悬于新建大经堂门首。因此这里的建筑,也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结果。
通往寺院门口的一整条长廊,都镶嵌满藏红色的转经筒。藏民们入寺的朝拜之路,往往从此处拨动每一只经筒开始。
穿过古朴木质寺门来到前广场,瞬间便被隆务寺大经堂恢弘的气势震慑了——
这座占地面积有足1700平方米的经堂内,供奉着释迦牟尼等数十尊塑像,造型精美,庄严盛大。尤其是宗喀巴大师像,高11米,佛像座底嵌满金玉宝石,十分辉煌壮观。
大殿的每一根柱子、每一寸墙壁都绘满了佛经符文、图腾以及佛教故事中的图景。
大经堂外,与在吾屯下寺时一样,我们没有看到太多游人,这里几乎都是虔诚的藏人们,面对着殿内一遍又一遍地顶礼膜拜。
从大经堂侧面穿过门口,可以看到隆务寺层层叠叠依山的建筑,一直蔓延至山顶。
行走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位当地的居民,手中都提着一兜看着像食物的物品,快步向寺院深处走去。从一位朋友生涩的汉语中我们大概了解到,今天寺内有法会,他们手中拿着的是供养。
这时,空中忽然响起非同寻常的角声。我们匆匆寻声向着法堂赶过去,正看到一位师父正在吹响一只犀牛角法器,一声连着一声明亮而浑厚的角声,仿佛瞬间就将人带入了远古胜境。
法堂外庭院
这堂法会不容许喇嘛之外的人进入,我们便在门前聆听高低起伏的诵经声。
门前摆满了喇嘛们统一制式的靴子,与殿内整齐划一的肃穆不同,靴子们的摆放有的整齐平整,一丝不苟;有的东偏西歪,潇洒躺倒,大抵是反映着每个人的个性,十分有趣。
法会结束时,喇嘛们鱼贯而出时,能够看到刚刚向上师虔诚跪拜的藏民们,与他们的上师亲切地打招呼。
穿过法堂边的一道色彩明丽的小门,便来到寺院殿堂与喇嘛们居所之间的小路上。
石板路上,遇见一位年纪很大的喇嘛颤巍巍由山下走来,拄着一根细树干做的拐杖,还拎着一袋水果。看到正要进门的小喇嘛,便往他手里塞了两个果子。
信仰与生活的融合
在这里行走,无论是街巷还是寺院,都可以看到神圣与神秘、亲切与随和很融洽地呈现出来,从人到物皆是如此——
庙宇高堂,油盐吃穿,肃穆朝拜,亲密谈笑……你丝毫感觉不到精神信仰与日常生活的割裂。
它们在人们身体中化为一体,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生命历程。
热贡,所遇的每一个人,喇嘛,信众,老人,孩子,唐卡画师,由内而外都是那么从容笃定。
来到这里,来到寺院,去走近热贡人的生活,就会恍然明白,为何热贡,能够塑起令世界为之倾倒的艺术之巅。
在绚烂的艺术色彩之中,在藏传佛教信仰充盈的土地上,你能够感受的不止是视觉审美上的冲击,更是一种热烈之下纯粹的安稳与平静。
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交融并存,将一条通往智慧与真理的修行之路,化为每一天的生活,一呼一吸,日出日落。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