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西宁城市群(以下简称“兰西城市群”)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跨省区城市群,人口和城镇相对比较密集,水土资源条件相对较好,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地,在维护我国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兰西城市群规划范围
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景泰县,定西市安定区、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东乡族自治县、永靖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尖扎县;
总面积 9.75 万平方公里,2016 年地区生产总值 4874 亿元,常住人口 1193 万人。规划期限至 2035年。
战略定位
着眼国家安全,立足西北内陆,面向中亚西亚,培育发展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新型城市群。围绕上述总体定位,加快在以下发展定位上实现突破:
-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支撑。围绕支撑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和北方防沙带建设,引导人口向城市群适度集聚,建立稳固的生态建设服务基地,形成城市群集约高效开发、大区域整体有效保护的大格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切实维护黄河上游生态安全。
- 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重要平台。支持和推动兰西城市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合理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聚能力较强的城镇,增强综合承载力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积极推动人口经济格局优化,着力推动国土均衡开发,进一步发挥维护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
- 促进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支点。依托沟通沿海内地、联通西部边疆和欧亚大陆的地缘优势,提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和水平,重点面向中西亚和东南亚广阔市场,强化国际产能合作和经贸文化交流,打造高层次开放平台,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支撑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挥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较强和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市场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与关中平原、天山北坡、宁夏沿黄等城市群协调互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脱贫攻坚,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的支撑作用。
- 沟通西北西南、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发挥区位优势,推进陆桥通道的功能性调整和结构性补缺,加快建设沟通川渝滇黔桂的综合性通道,积极推进铁路国际班列物流平台建设,强化兰州、西宁的综合枢纽功能,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提升内通外联能力。
发展目标
- 到 2035 年,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各领域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巩固。
-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形成,生态空间不断扩大,黄河、湟水河、渭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取得重大突破。绿色宜居城镇和森林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 85%以上,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城市群内外生态建设联动格局基本形成,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建设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 人口集聚能力和经济发展活力明显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短板和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创新活力、创新实力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特色产业体系有效构建,人口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口总量和经济密度稳步提升。
- 强中心、多节点的城镇格局基本形成。兰州作为西北地区商贸物流、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功能得到加强。西宁辐射服务西藏新疆、连接川滇的战略支点功能更加突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基本建成。中小城市数量明显增加,城镇密度逐步提升,对周边地区的支撑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
- 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城市群开放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与周边区域的协同合作能力持续增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型经济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面向中西亚、东南亚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健全。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区域市场一体化步伐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机制不断完善,城市群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不断创新,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构建“一带双圈多节点”格局
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加快兰州—白银、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重点打造兰西城镇发展带,带动周边节点城镇,构建“一带双圈多节点”空间格局。
- “一带”,指兰西城镇发展带。依托综合性交通通道,以兰州、西宁、海东、定西等为重点,统筹城镇建设、资源开发和交通线网布局,加强沿线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向东加强与关中平原和东中部地区的联系,向西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打造城市群发展和开放合作的主骨架。
- “双圈”,指兰州—白银都市圈和西宁—海东都市圈。
- 兰州—白银都市圈。以兰州、白银为主体,辐射周边城镇。提升兰州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兰州新区建设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推进白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稳步提高城际互联水平,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加快都市圈同城化、一体化进程。
- 西宁—海东都市圈。以西宁、海东为主体,辐射周边城镇。加快壮大西宁综合实力,完善海东、多巴城市功能,强化县域经济发展,共同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积极提高城际互联水平,稳步增加城市数量,加快形成联系紧密、分工有序的都市圈。
- “多节点”,指定西、临夏、海北、海南、黄南等市区(州府)和实力较强的县城。推进沿黄快速通道建设,打通节点城市与中心城市、节点城市之间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商贸物流、特色文化旅游等产业,因地制宜在黄河沿岸发展库区经济。强化海南对青藏高原腹地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定西、临夏、海北、黄南对周边地区脱贫攻坚带动,进一步发挥节点城镇对国土开发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县有序改市,尽快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管理,积极培育新型城市。
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全面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维护黄河上游地区生态安全。
畅通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充分发挥陇海—兰新通道作用,加快青藏铁路扩能改造,规划建设兰州(中川机场)—张掖铁路,打造沟通我国东西部、连通我国和中亚地区的东西向大通道。充分利用兰渝铁路通道,推进西宁(兰州)—成都铁路、兰州—中卫高速铁路建设,规划研究西宁—玉树—昌都、格尔木—成都铁路,打造沟通西南西北、连通南亚和东南亚的南北向大通道。优化中川、曹家堡机场航线结构,积极开拓面向中西亚的国际航线,强化航空枢纽功能,带动周边支线机场发展,打造连通国内外重要城市的“空中丝绸之路”。
- 完善城市群内综合运输网络。加强主要城市和重点城镇的交通联接,打通节点城市间公路联系,改善公路通行条件,完善安全设施,构建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基础、县乡和农村公路为补充的外通内畅、快速高效、便捷安全的公路网络。以兰州、西宁为核心,形成城市群客运铁路骨架。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市域(郊)铁路为重点,建设兰州、西宁都市圈城际综合快速路网。
- 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兰州、西宁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核心,加快兰州国际港务区、西宁曹家堡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强化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强化与综合保税区、开发区、物流园区等重点区域有效对接,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有效衔接,优化枢纽内部交通组织,积极推进客运枢纽“零距离换乘”、货物换装“无缝化衔接”。推进临夏、定西、青海湖等支线机场以及一批通用机场建设。
- 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优化运输组织,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城际客运服务公交化运营,鼓励同城化服务。推进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客票一体联程和不同城市间的一卡互通、公共交通一卡互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加强运输服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