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全市旅游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落实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旅游名城,中国西部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青藏高原特色旅游服务基地”为目标,按照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工作要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市场营销聚人气、以形象推广树品牌、以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大力推介“大美青海·夏都西宁”品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努力开拓旅游市场,优化配置旅游要素,培育扶持旅游主体,全力推进年度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努力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进一步发挥青藏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功能,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把握机遇加快旅游发展
省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开发更多特色旅游产品,培育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旅游职能部门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主动作为,树立“全域旅游”“全季旅游”新理念,发挥好职能作用,围绕旅游业发展重点问题调查研究,进一步改革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推进,不断释放旅游业的动力和活力,推动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得响的一流品牌,推动旅游业发展全面提档升级。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和宝兰高铁开通,西宁在全国区位条件和功能定位格局中已由原来交通末梢转变为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从原来内陆封闭城市转变为向西开放的前沿,为我们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提供了广阔空间,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西宁向东、向西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使西宁同中西亚国家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西北省区城市深入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在西宁的集散,西宁旅游业迎来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围绕自驾游体系建设中心
打造中国西部自驾游旅游品牌
—— 打造中国西部自驾游品牌。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以“全域旅游化”建设理念为指引,全力打造“一中心、二品牌、三环线”的西部自驾车旅游发展大格局,在全国形成“西部自驾游、出发在西宁”的品牌影响力。“一中心”,暨以建设西部自驾游培训、救援保障、管理服务、落地自驾服务、产业培育发展、智慧自驾信息为核心的西部自驾车旅游集散中心。“二品牌”,暨持续打造“中国西部自驾游产业发展论坛”、“西部自驾车旅游联盟”两大自驾车旅游品牌。“三环线”, 暨着力打造西部自驾车旅游线路产品。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以及地域文化单元的完整性,着力打造西宁为起点和重要节点的“大美青海”、“唐蕃古道”、“丝绸之路”等三条西部特色自驾旅游环线产品,把以西宁为首发地和大本营的自驾游产品,打造成全国及国际最受欢迎的自驾游产品,把自驾游打造成我市旅游的靓丽旅游品牌。
——实施“两线”营销战略。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充分挖掘西宁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举办“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丝路旅游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塑造“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中转站”形象。全力演好“双城记”,紧抓沈阳-西宁-丽江航线、西宁-昆明直达列车开通机遇,强化与新开辟航线、新开通高铁沿线地区的互动交流,通过高层互访、举办推介会、联合举办活动等方式,赴西安、成都、沈阳、太原、昆明、南京、重庆、开封等地开展主题营销;以西宁被评为“中国十大清凉避暑城市”为契机,借助高原绿、天空蓝、河水清的生态优势资源,通过举办“西部避暑旅游节”“乡村旅游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打响23℃清凉城概念,精心制作一批旅游形象宣传片、画册、“西宁礼物”,进一步加大在飞机、高铁等交通媒体及各类户外媒体的广告投放力度,注重通过互联网新媒体营销,讲好“夏都西宁”清凉城市品牌故事。
围绕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方向
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带示范工程
扎实围绕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幸福西宁建设要求,谋划好乡村旅游同扶贫攻坚的有机切合,全力实现工作新提升。
——推进“两淘汰,两提升”,努力实现“一个率先,三个跟进”。严格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坚决取缔对环境、生态造成污染的乡村旅游项目,淘汰水源地、河道经营性农家乐,全面加快业态转型、结构升级,加速淘汰分布零散不能形成规模,业态落后不能满足消费需求,产业链过短不利于持续发展的单一观光型、餐饮型业态。不断完善“后备箱行动”,加快农牧产品、田园环境转化为旅游商品,增加购物、住宿消费比重,不断延伸户外拓展、运动休闲、儿童娱乐等项目,增加游客消费、延长停留时间。强化规划引领,通过规划突出自身资源特色,避免雷同性产业和趋同性建设,加快制定乡村旅游配套政策,着眼联动和配合,加快短板提升,引导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率先发展,优先发展乡村旅游的区域逐步形成特色,逐步建设互补型市场和关联带动型片区。提升消费结构。率先推进投融资体系建设,探索集体荒地、自有宅基地确权流转、出租或抵押,引进社会资本以股权形式探索合作和开发,探索各类农村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快投融资平台和部门行业间合力建设,努力改善资金投入不足和投融资不够现状,全方位跟进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教育培训等各个环节,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精品民宿。结合全域旅游发展,进一步加快精品民宿规划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多业态、多层次发展,努力转变乡村旅游餐饮一家独大,体验性、娱乐性项目缺失的业态。以10条乡村旅游示范带和111个村、26个乡镇建设为依托,优先完善路标路牌设置,优先立项供水供电、通信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电力扩容、外立面改造、绿化亮化、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配套项目;围绕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立足兔尔干村率先打造的24庄廓民宿的引领示范效应,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民宿业态布局与发展。有序引导农民将具备河湟特色的宅院改造为特色民宿,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积极发挥规划建设企业自身优势,加快农村宅基地流转,率先创建一批精品民宿。制定出台符合西宁实际的民俗规范和发展指导意见,加快建设民俗+餐饮、民俗+娱乐等多种互为补充的旅游业态。对特色足、体量大、功能全的精品民宿,以政府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同时,积极落实民宿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
围绕城游一体化建设目标
打造全市旅游业品质提升工程
——打造全域旅游系统工程。从战略高度,综合系统研究重大问题,将旅游规划、旅游项目、旅游投融资和营销紧密结合,以旅游业为核心,以“(文化+科技+金融+N)×旅游业”为主要模式,一头抓旅游规划和标准制订,一头抓市场促销和市场监管,中间环节为跨界融合相关领域和产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以智力资本引领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消费资本进入旅游领域,推动全地域空间旅游业发展优化布局、全产业链旅游要素协同发展和全领域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发推出一批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旅游新景区新业态新产品,解决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完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综合协调机制,发挥县区在推动旅游业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构建适合全域旅游时代特点的“1+3”现代旅游治理机制,着力解决旅游综合产业和综合监管与原有体制之间的矛盾,全面提升旅游目的地治理能力。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旅游资源及景区开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旅游商品研发为重点,持续拓宽投资渠道,重点推进新华联国际旅游城、鲁沙尔文化产业园、生物园区博物馆群5A级创建工作、西宁卫城、南川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温泉中心、青海之窗文旅城、熊猫馆、西堡生态森林公园等项目,积极引导唐道637特色街区、康美旅游城、中发源旅游综合体、新千丝路步行街、水井巷中央商务区等旅游综合体项目与市场有效对接,加快城游一体化体系构建,增强城市休闲功能。实施西部导游服务平台、智慧旅游平台、旅游标识系统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培育各类高星级酒店、主题酒店、精品民宿等业态,提升旅游配套设施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