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今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青海西宁举办,这是此项活动自2018年设立主场活动以来,首次将主场活动设在西北,意义重大。这得益于青海在全国的生态战略地位,得益于青海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得益于青海在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中的作为。海东市作为青海省东部门户之城,也是黄河、湟水河和大通河的出境地,生态环保地位极为重要。
近年来,海东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国土绿化作为推进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以构筑青海东部生态安全屏障为己任,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抓好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工作举措,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入重视程度最高、推进力度最大、环境质量改善最明显的时期,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贡献了海东力量。
绿色屏障守护青海东大门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
海东举全市之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海东市全民义务植树条例》,连续5年开展春秋两季百万人(次)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累计参加人数达356.9万人次,栽植各类苗木2767.79万株,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用实践回答了绿色就是民生,海东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4月以来,随着春季植树造林黄金期的到来,河湟谷地又一年的绿化行动开始了。挥锨挖坑,搬运树苗,浇水填平……春意盎然的4月,海东市各地上演的均是这幕植绿场景,农民群众、驻军警部队、学校师生、干部职工把荒山洼地变成了欢乐的“植绿”海洋。
“十三五”以来,海东市坚持全域绿化,生态版图不断扩大。累计投入25.8亿元实施“三绿”建设、湟水流域规模化林场、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造林工程,累计投入2.8亿元实施湟水河10大绿化工程,投入7亿元实施南北山绿化14.8万亩,完成国土绿化376.04万亩,造林面积居全省之首,全市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32%提高到现在的36%。
全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从高速公路(海东段)的“四季有绿,两季有花”绿色景观通道,到海东境内小峡、大峡、老鸦峡三大峡口为重点的湟水河海东段生态修复和景观绿化工程,再到贯穿海东全境的10处湿地公园……如今的河湟大地,随处可见新添的一抹抹绿色,抬眼望去,是明媚的“高原蓝”;放眼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随手一拍便是美丽的风景照。
近年来,海东市委市政府紧盯目标不放松、抓铁有痕促落实,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安全保障。
海东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听取生态保护工作,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海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针对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多次亲自带领相关部门深入湟水河治理、南北山绿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污水处理厂、建筑工地等环保重点地段和单位,提要求、讲重点、促落实。海东市人大、政协定期专项督查生态治理工程。海东市纪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将环保工作纳入日常督查督办重点,市委组织部将环保责任落实和环境质量改善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目标体系,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从这些举措中不难看出,海东市之所以能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就在于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过程,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和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在环保治污中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热情,才会在生态环境铁军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
海东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属生态环境的脆弱带和敏感带。曾经的海东,植被稀疏,自然灾害频发,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成为压在海东人心头的一块石头。
“十三五”以来,海东市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执行了最严格的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经历了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大考,解决了一大批生态环境领域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开展了环保执法监测监察整改工作,明确了职责,增加了人员,强化了培训,提高了服务。严格执行排污许可、总量控制、环评“三同时”制度,全面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严格执法,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如今,海东区域内的南北山经过多年绿化,完成了荒山变青山的转变;昔日残破的矿区形成了以乡土针叶树为主,针阔混交的高寒山地森林生态体系;黄河上游增添的一抹抹绿色,充分涵养着一汪汪泉水;花红柳绿的生态住宅小区中是一幅人在画中游的图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在河湟大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盛夏的午后,走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大通苑村,崭新的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道两旁,清澈的塘川河缓缓流淌,水鸟时而掠过天空,时而轻拂水面。村民们告诉记者,以前塘川河整个河道像一条臭水沟。现在好了,离村不远的地方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家家户户铺设污水管网,生活污水可以经过管网排到污水处理厂,即便是夏天,村头巷尾再也闻不到臭味了。
走进花园式的互助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各类污水净化设施齐全,污水处理厂出口的水质干净清澈。这几年,互助县实施了塘川河支流(互助段)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和大通苑人工湿地项目。如今,塘川河的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河清了,水美了,环境变好了。毋庸置疑,这是海东一直在努力打造蓝天碧水工程的成效之一。为了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海东紧扣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启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编制工作,重点做好黄河、湟水流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工程,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全面完成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巴州河、湟水河主干道、乐都区引胜沟、平安区白沈沟、互助县塘川河等工程。与此同时,实施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河、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河、平安三合口、小南川河修复工程。
按照“河里的问题岸上治”的思路,海东市投入巨额资金开展了自然修复和生态绿化,改善了湟水河两岸的生态环境,使绿化区域流入湟水河的水质得到了净化,固定了河岸山体,增加了植被,涵养了水源,净化了空气,让湟水河重新以“清”的姿态造福海东人民,泽被后世。
几年前,海东大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以颗粒物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显突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压力持续加大。随着《海东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的出台,海东市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为了让市民天天看到蓝天白云,时时呼吸到新鲜空气,海东市委市政府对乐都、平安核心区工业企业烟气排放实行特别排放限值,严管企业烟气排放。对所有铁合金、碳化硅企业在浇筑环节执行国家无组织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实现了有效的烟气收集和处理。
同时,海东市对城市主城区有效提高机扫、湿扫和喷雾降尘的频次。在建成区划定禁燃区和限行区,有效管控过境柴油货车和冒黑烟车。继续执行燃煤锅炉煤改气改电补助政策,全面淘汰黄标车,在全国率先执行公交车气改电补助政策。全部安装建成区餐饮油烟净化器,与周边市州实行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制度,全力确保空气质量逐年向好。
海东市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捷报频传。截至去年底,海东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9%,比目标任务82%高12.9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值37ug/m3,较基准年下降14%。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比年度目标高28.6个百分点;一般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完成目标任务;黄河出省境断面官亭断面Ш类水质达标率为100%,湟水河出省断面民和桥IV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峡塘断面Ⅱ类水质达标率为100%。这组鲜亮的数据映射出海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映射出海东为确保黄河、湟水河两条“母亲河”清水出城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生态环保之路任重道远
如今的海东,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绿色行动蔚然成风。放眼望去,处处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大美风光。
据了解,今年的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由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青海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活动以广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为核心,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突出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贯穿活动全过程。同时,展示青海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成效,以及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场景,增强全社会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行动自觉,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参与美丽中国建设,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蓝图已绘,未来可期。“十四五”时期,海东市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全面把握“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为核心,强化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形成海东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格局。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