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9月14日电(汪晓青)中秋节,对尊崇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团圆美好的佳节。而在地处内陆、略显闭塞的青海,中秋节的韵味则更加浓厚,充满了乡趣。
为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团聚,很多在青海省省城西宁市、各州县乃至省外各地工作打拼的年轻人,会在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处理好请假休假,买的大包小包,带上自己的心意和思念,踏上回家过中秋节的幸福之旅。
团圆,是这个节日最主要的关键词。
“人多热闹”是青海人最淳朴传统的想法。回到老家,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婶婶姑姑、姐妹兄弟,大家齐聚一堂,各自带着大包小包的蔬菜水果、鸡鸭鱼肉、月饼糖果,满满的一桌家庭盛宴就要开席。有的人家还保留着蒸月饼的手艺,蒸一笼传统的手工大月饼,过节的氛围则更加浓郁。
而说到中秋过节,最传统的习俗,就是“献月亮”。
在农村老家的院子里,或者在城市楼房的阳台上,很多人都还保留延续着“献月亮”的讲究。水果来一盘,肉切上一盘,青稞酒斟上两盅,再放上一个大大的月饼,为了五谷丰登的祝愿,还要放上一碗米、一碗面,为了财源广进的期盼,还要放上钱币,还有什么好吃的,统统都放上,一个小小的献桌,瞬间就摆的满满当当。最后,再点上两根红红的蜡烛,尊崇着“献月亮”的传统习俗,也寄托着当下人们对美好富足生活的期盼。
前有“献月亮”的情怀,后有“偷月饼”的情趣,这样的中秋节习俗,在农村传承得最好。
在农村,家家户户中秋节都“献月亮”,献桌上满满的贡品等待着月亮前来享用。而同时,有一群顽皮的孩子们,成为了这桌丰盛贡品的最终归宿。
中秋节,农村的孩子们都流行“偷月饼”。农村里家家户户的院墙没有那么高,孩子们三五成群互相帮忙,翻墙上房,东跳西窜,稍花功夫就能悄悄溜进旁边人家的院子里。不过,他们并不是要偷东西的小坏蛋,而且专门在中秋节来“偷月饼”的。献桌上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偷偷拿走,又循着进来时的路,悄声翻墙出去,几个人在院墙外欢欢喜喜的分食着“偷月饼”的战利品,然后又开始寻觅下一户人家。
而被“偷”了月饼的人家,则也是欢欢喜喜。看着献桌上的贡品变少了,人们会美好的当做这是被月亮“吃”过了,是自己家的贡品得到了月亮的享用,是一种来自月亮的美好祝愿。
浓浓的中秋韵味,就在传统的“献月亮”和“偷月饼”之间流动。
如今,曾经那些“偷月饼”的孩子们逐渐长大离家,曾经热衷于蒸月饼、“献月亮”的老人也渐渐年老,中秋节的传统趣味正在逐渐散去。好在,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和国家法定假日,中秋节依然是人们向往团圆、思念家乡的美好时刻,这份思念和爱意不曾改变。(完)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