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1月9日拍摄的冬格措纳湖。冬格措纳湖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湖面波光粼粼,景色秀美。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大自然摄影队队员近日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拍摄到了一段岩羊迁徙的画面。长达30秒的画面中,一群岩羊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坡上快速移动,向着大山的另一侧进发。
雪豹母子巡查领地、欧亚水獭在通天河流域活动……在如今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内,这样的消息不时会通过媒体镜头告知社会,而一个个珍稀野生动物的频繁活动也在说明着三江源生态环境在不断向好发展。从上世纪生态恶化对人类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到如今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建设稳步推进,极地三江源正在“世界屋脊”上展现着雄浑壮丽的自然美、生态美和人文美。
说起青海的美,这里是三江之源,被誉为“中华水塔”,每年有逾600亿立方米清洁水源流向下游广大地区;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今年年初,一项重磅消息向社会公布,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监测到5只雪豹同框画面,同时还监测到了罕见的豺、荒漠猫等珍稀野生动物。
一项项生态指标的不断向好,倾注着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青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个个重要时间节点必将载入发展的史册: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我省正式启动;
一年后,青海又扛起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青海片区的改革任务。
一项项工作稳步推进,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基于此,今年6月,我省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作为全国第一个“双试点”省份,青海再一次肩负着为全国创经验、立示范的时代使命再出发。
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全力推动,按照“巩固成果、深化改革,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科学布局、系统保护,中央支持、地方努力,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盯紧“三步走”规划目标,统筹推进规划编制、本底调查、法律法规、生态工程等建设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共建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启动大会召开后,我省随即于7月和8月召开了两次领导小组会议,对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目前已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机制,及时对接规划方案编制、重点任务进展、政策制度研究等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工作的格局。
把时间的镜头不断拉近:今年8月19日至20日,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我省召开,而作为论坛重要成果形成了《西宁共识》,明确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意义、理念、目的、内涵,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到目前,我省还编制完成了《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示范省建设的总体思路、具体目标和工作要求,确定了8个方面49项重点任务,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示范省建设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同时,在开展标准规范制定、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等工作基础上,我省启动开展了《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总体规划》《青海省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青海省自然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等5个规划编制,开启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祁连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两个规划的修订完善工作。
一项项成就汇集成工作前行的动力,始终把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切实担负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全身心投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全过程,为全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提供“青海方案”,贡献“青海智慧”。
坚持规划先行,落实“多规合一”——我省将加快编制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专项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等为支撑的规划体系,推进全省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整合优化、制度标准体系建设等基础工作。还将坚持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则,加快完善三江源和祁连山国家公园范围边界,抓紧编制和申报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规划,争取将其纳入全国国家公园布局范围,优先推进。
同时,在建立健全多元资金保障机制、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工作基础上,着力加快构建协同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高效有力的自然保护地综合执法机构,切实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地区间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一项项具体工作,一个个喜人成果。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青海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作者:宋明慧 来源:青海日报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