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其实很早就打算写黄河系列,只是一直在思考怎么样去写更好。我想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黄河其实只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为很早就存在每一个人脑海里,陌生是也许很多人与黄河只有一面之缘,甚至一生都无缘见到黄河。古语有云“不到黄河心不死”,最初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我想已不可考证,或许真不是现在我们理解的意思。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穷尽一生,跋山涉水也要走到黄河边去感受一下黄河之水是否天上来?黄河之水又是否如炎黄子孙的皮肤一样黄?
黄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后,第一个流经的县城就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下辖的玛多县,这里也被称为黄河的源头,其实根据现代河流定源原则这里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河源头,但是历史上这里被认为是黄河源头,因此也留下黄河源的一些文化特征。真相就是这样,它也存在保质期,就像科学定律,总是在一步步建立,然后被推翻,社会也就在这样的滚轮中前进。历史的车轮走过留下的车辙印,这就是文脉,就是根源。
黄河在玛多县境内又接纳了热曲、东曲、黑河等支流
黄河从曲麻莱县进入玛多县的第一站就是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扎陵湖,(其实扎陵湖是两县的界湖。扎陵湖有一小部分在曲麻莱县境内,大部分在玛多县境内。)之后经过一段流程后汇入鄂陵湖,再之后由西北向东南穿境而过流出玛多县。
玛多县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古为羌地。唐属羁縻州辖地,后属吐蕃。今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两湖一碑
一提到黄河源头,就离不开两湖一碑,也是很多人旅游必去的打卡地,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扎陵湖和鄂陵湖,以及矗立她们之间的神牛碑,这样的组合一定是只有高原才能拥有,就像高原的湖泊永远那么蓝,蓝的沁人心脾,蓝的让人充满无限遐想。
鄂陵湖在东,扎陵湖在西。两湖中间,有巴颜朗马山相隔。
其实黄河源头的水也不黄,也是清澈见底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干净的像一张白纸,应该说像一张透明的玻璃更加准确。在藏区每一座山,每一个湖都是圣神的,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中,面对这样透彻的湖泊,也足以洗去我们内心所有的烦恼。就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去敬畏每一座雪山,每一个圣湖。
鄂陵湖又称鄂灵海,古称柏海,藏语称错鄂朗,意为蓝色长湖,历史上,鄂陵湖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地方。
高原上的牦牛是幸福的,每一个生灵都是幸福的。以前总觉得文成公主离开大唐千里迢迢远嫁吐蕃是不幸的,如今很多人把一生必须踏上一次高原作为奋斗目标,也许这就是高原的魅力。我想文成公主当年在看到藏区的一山一湖也真正的触动了心灵,进而爱上这个地方。
1988年9月修建了这座“华夏之魂河源牛头碑”,碑体总重5.1吨,纯铜铸造,碑身高3米,碑座高2米,宽2.8米。
如果说龙是汉族的精神图腾,那么无疑牦牛就是藏族的图腾。在雪域高原,藏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牦牛,因此修建牛头碑矗立在黄河源头,才能与这里更加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格萨尔王王妃珠姆宫殿遗址
珠姆是藏族史诗英雄格萨尔王的王妃,加洛村遗址就是这位王妃的娘家。
遗址占地约20亩,明显可见两处紧挨在一起的石砌城堡遗迹,上部城堡近似正方形,墙体较厚实。
就像汉族神话故事里的英雄一样,每一个英雄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格桑尔王和珠姆同样拥有。
相传很久以前,从依日噶部落迁徙而来的三兄弟在玛多境内的扎陵湖、鄂陵湖、卓让湖旁边定居。因此,人名依地名而取,三兄弟分别叫嘉洛、鄂洛和卓洛。大哥嘉洛有一个英俊潇洒的儿子叫周加,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叫森姜·珠姆,简称“珠姆”。据说格萨尔12岁时,在部落赛马大会上取得胜利,获得王位,同时娶森姜·珠姆为妃。森姜·珠姆的美貌遭到了黑老鸦嫉妒,霍尔国的白帐王在黑老鸦教唆下欲强娶森姜·珠姆为妻,他乘格萨尔赴北地降魔,岭国守卫空虚之际,在岭国叛将格萨尔的叔叔晁同的帮助下,乘机抢走了森姜·珠姆。身陷霍国的珠姆坚贞不屈,惨遭酷刑,三仙鹤目睹此景,愤然展翅去向格萨尔王传递了不幸的消息,格萨尔在凯旋回朝后战胜了白帐王,救出了珠姆。回岭国途中,珠姆为洗去在敌国遭受的耻辱,在维日斗措湖内沐浴,从此湖中水草不生,鱼虾不活,牲畜不饮,人称“苦海”,名称沿用至今。后来森姜·珠姆回到扎陵湖边的达孜殿(嘉洛所居之城)居住,随后迁往嘉城(岭国首都),辅佐格萨尔东讨西伐、征战四方,降妖除魔,最终功德圆满,与格萨尔及格萨尔的母亲郭姆等一同返回天界。
后序
前路虽然很漫长,黄河故事说不尽。什么是传说,也许一些小人物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后,又没有专门的史家为其作传,口耳相传,传着传着就成了传说。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