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企业搬迁后,青海塘川河水质好转,两岸复绿李禾摄
在青海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通过“生态之窗”远程视频观测系统,记者在大屏幕上看到西宁市各个排污口的实时排放数据;黄河源头的鄂陵湖、扎陵湖、星星海、冬格措纳湖等湖面上水鸟嬉戏,湖边岩羊漫步等实时景象……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优质和充足的水资源。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说,伴随着新中国成立,青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持续向好,森林覆盖率从不到1%提高到7.26%;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
数据显示,在青海省境内,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干流水质优良率已达到100%。
摸清“生态家底” 科技让监管变智能
三江源生态情况复杂,有草原、森林、湿地、冰川、沙化地等多种生态系统,还有雪豹、白唇鹿、藏羚羊等多种珍稀物种。黄河源所在的果洛州,平均海拔达4500米,部分地方甚至是人类生命的禁区;而且黄河源园区面积为1.91万平方公里,里面大小星罗棋布的湖泊达5000多个,黄河水43%的流量在这里形成。如此广阔的面积、复杂的生态情况,都靠工作人员来巡护,非常艰辛而且难度极大。
于是,以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和柴达木盆地等重要生态区域为重点,利用卫星遥感、微波雷达、无人机、高清远程视频监测监控、数字通信传输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等手段,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建设的青海“生态之窗”暨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远程视频观测系统,实现远程实时高清视频观测、监控与研究评估。到“十三五”末,其远程视频观测点位将达到100个。
青海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李宏奇说,“生态之窗”观测系统已在三江源地区大规模运用,并获得成功实践。该系统还具有快速移动、智能跟踪等智能分析功能,实现了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区野生动物的智能检测、分析、跟踪和预警功能;通过数字化网络将视频监控数据实时传输至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形成了监测与监控的双组合管护模式等。
正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2018年,国家发改委和中科院组织的第三方综合评估情况显示:三江源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好转,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打造生态廊道 修复与休闲共存
记者曾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来到西宁市的北川河湿地公园,这里水系蜿蜒曲折、碧波荡漾,两岸绿草茵茵、鸟语花香,市民们在湖光山色间流连忘返。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十多年前由于受周边工业、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影响,北川河浑浊不堪甚至濒临断流。
北川河是湟水河的重要支流,也是湟水河生态和水质变化的缩影。作为黄河在青海省内最大的一级支流,湟水河是青海的母亲河,但湟水河流域集中了青海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矿企业,水资源利用率达60%以上,超过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安全警戒线;氨氮、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大于河流环境容量,湟水河污染趋势日益加剧。
于是,青海决定下大力气整治湟水河及沿岸生态。治理的第一步是截污纳管,西宁市用了一年时间整治了730个生活污水排污口,将污水汇集到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达标排放。2014年,西宁市湟水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北川河综合治理项目启动,通过水体净化和保持、景观工程,一条集生态防护、休闲绿地、旅游景区、文化展示、自然生态环境功能恢复等为一体的绿色景观生态廊道已初具规模。
西宁市湟投公司综合项目办公室主任马贵强说,北川河湿地公园水体采取多级蓄水和沉沙工程,行人步道采用先进的渗水材料,河流沿线建设了全部雨污水收集管网工程,最大程度减少对北川河水的污染。作为湟水流域综合治理的一部分,北川河湿地公园不仅改善了湟水河水质,还优化了生态环境。斑头雁、渔鸥、白鹭、赤麻鸭等鸟类纷纷在这里“定居”,也成为许多候鸟迁徙时的重要栖息地。
综合规划畜禽养殖 产业与环保双赢
大雨刚过,青海海东市互助县下山城村空气清新,尽管大雨把一些泥沙冲入塘川河,但河水并不浑浊。
塘川河是湟水河的一级支流,河岸周边曾分布着25家畜禽养殖企业。其中,互助县得虎、繁盛养殖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肉羊贩运育肥,年出栏可达1.5万只。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将该区域的32家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问题列出,并要求整改。
“尽管得虎、繁盛养殖场的畜禽粪污没有直排河道,如果下了暴雨还是会对水质带来一定影响。”互助县生态环境局局长盛芳敏说,为彻底解决养殖场污染问题,互助县制定了《湟水河流域互助县境内32家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问题整改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县里把这些大规模畜牧养殖场搬迁到在山上的两个定点。“那边水电路全通,对周边水源不会有污染;还引导农民进行转产,给他们找到致富出路,把原来的畜牧养殖场转为种植蘑菇基地、中草药加工场和敬老院等。”
目前, 包括得虎、繁盛在内的23家畜禽养殖场已完成拆除,还有9家正在办理转产,并对地面建筑物进行清理以及全面复耕。
“整改后,塘川河水质有了明显提升,达到了Ⅲ类水质。接下来,这一片区域将恢复为湿地,对于水质净化、水土保持将起到更大作用。”盛芳敏说。
海东市副市长马杰说,养殖是海东的传统产业,全市共有148家禁养区的养殖场需要搬迁转产。“在百姓脱贫和生态保护间平衡确实有一定难度。产业不能说不要就不要了,政府规划出一块区域,保证水电路,引导农户集中养殖,同时把环保问题解决了。”
大河小河一起治理,截污纳管、生态重塑等措施一起发力,近年来湟水河干支流水质持续保持稳定向好。
2018年湟水河干流国控小峡桥出境断面重点污染物与上年同期相比,氨氮浓度下降24.7%、化学需氧量下降6.56%、总磷浓度下降56.1%,水质基本达到Ⅳ类水质的目标。(记者 李 禾)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