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游记 > 

大美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

作者: 时间:2021-08-25 11:21:00 浏览量:

大美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

 

 

大美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

 

 

大美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

 

 

本报记者 张永黎

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汹涌澎湃、波涛滚滚的江河,源头都在平均海拔四五千米的大美青海。

世界上很难再找出这样一个地方,汇聚了如此众多的名山大川,它们如此相近,血脉相连。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正因如此,青海被确定为国家公园示范省。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青海的信任和厚爱。青海将坚定不移讲好“中华水塔”守护人的故事,传播好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的声音,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青海应有的贡献。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生态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要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总结三江源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加快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守护好自然生态,保育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

关注一:

国家公园是什么“公园”?

“国家公园”和一般意义上的“公园”是有区别的。“国家公园”虽然带有“公园”二字,但它既不是单纯供游人游览休闲的一般意义上的公园,也不是主要用于旅游开发的风景区。“国家公园,是一个大地理概念。三江源国家公园12.31万平方公里,是北京面积的7倍多。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1.58万平方公里,接近北京的面积。”

通俗地讲,国家公园是更大意义上的“公园”,不仅是当代的更是子孙后代的,既是区域的更是全国的。因此一切都要以生态保护为出发点,同时通过融入教育、观光体验等渠道满足群众亲近大自然的需求。

2017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方案提出,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青海作为三江源、祁连山的所在地,担负着我国第1个、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的2个试点任务。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海的信任和重托。”

关注二: 青海为什么成为首批示范省?

翻开祖国的版图,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屹立在祖国的西部,长江、黄河、澜沧江从这里奔流而下,河流、湖泊、冰川、雪山遍布全境。

在这里,90%的国土是限制和禁止开发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际重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这里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时光回溯,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超过12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区开展全新体制的国家公园试点,努力为改变‘九龙治水’,实现‘两个统一行使’闯出一条路子,体现了改革和担当精神。要把这个试点启动好、实施好,保护好冰川雪山、江源河流、湖泊湿地、高寒草甸等源头地区的生态系统,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保护管理经验,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工作时再次强调:“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来抓。2015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批准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也是一种全新体制的探索。要用积极的行动和作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好经验,谱写美丽中国青海新篇章。”

中央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青海在全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中的战略地位,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进一步做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政策保障。

关注三:

国家公园示范省青海怎么干?

从2015年第一次提出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到2019年8月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西宁举办且形成《西宁共识》,再到2020年,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启动,分“三步走”战略开好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先河……

青海作为生态大省,全力推进三江源、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应当有所作为。

从无到有,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基本完成,“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目标实现,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关系被理顺,“九龙治水”局面打破,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得到解决,预计年底将正式设园。

事实上,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源于青海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的结合。

时至今日,组建了省州县乡村五级国家公园管理的“大部门制”实体,颁布试行了国家公园条例,成立了三江源生态法庭,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式公布,明确了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1.7万余名牧民群众端起生态“饭碗”,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目前,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任务已经完成并全面启动设园工作。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申报已经完成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基本完成。

关注四:国家公园取得哪些成就?

成果斐然,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全国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综合评估、全面验收中均排名第一。《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2019)》显示,三江源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

祁连山,这里曾监测到全球罕见、国内首次的5只雪豹同框画面,并监测到罕见的豺、荒漠猫等珍稀、特有野生动物,还在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工作中时隔30年后再次记录到“鸟中大熊猫”黑鹳,这是祁连山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向好的真实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创新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全面实现园区“一户一岗”,共安排17211户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并为生态管护员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同时,引导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使当地居民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长效收益。

借助三江源国家公园和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经验,青海全面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和昆仑山国家公园建设。根据初步方案,青海湖国家公园规划总面积2.83万平方公里。范围涉及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和海晏县、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共计3州4县25个乡(镇),以及5个国有农牧场。

昆仑山国家公园规划总面积6995.9平方公里。范围覆盖东昆仑山脉、那陵格勒河南部主要汇水区、格尔木河上游区域,东起玉虚峰东北侧格尔木河水面,南至玉虚峰,西到求拉克塔格峰,北至那陵格勒河南岸。

“青海蓝、山川绿、江河清”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再次展现在世界面前,广袤的青海用磅礴之美与和谐之美展现了独有的昆仑文化、河湟文化、热贡文化等文化碰撞融合的独特魅力。这方热土期待与国内外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谋绿色发展未来,共推国家公园建设,共享绿水青山红利。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