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游记 > 

天下黄河贵德清,奇观美景惹人醉

作者:青海日报 时间:2019-08-24 12:21:26 浏览量:

贵德自然风光绚丽多彩,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是我省唯一的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境内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区位突出、资源丰富、民族融合,黄河流经县内76.8公里,年均气温7.2摄氏度,县城平均海拔2200米,平均负氧离子达2250个/平方厘米。素有“天下黄河贵德清”“青海小江南”“梨都之乡”之美誉,是我省“四区两带一线”和“环夏都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往“三江源”重要过境城镇,先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目前是国家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天下黄河贵德清,奇观美景惹人醉 天下黄河贵德清,奇观美景惹人醉

松巴峡——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本报记者 叶文娟

位于青海省贵德县尕让乡黄河北岸,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乡村——松巴村,这个宁静美丽的村庄,四周被大山包围,黄河边的一条乡村公路是通往这个村子的唯一道路,公路一边是高山石崖,一边是貌似平静的黄河,道路非常险峻。

松巴村就位于松巴峡之中。这里色彩缤纷,风景奇丽,地势险峻,油绿的树木,红黄灰相间的丹霞山,在碧绿的河水中,形成美丽的倒影。

在峡口,近百米宽的黄河水面被铁钳般的石峡压成狭窄的急流,突然跌下深渊,翻卷惊涛奔涌,浪花飞珠溅玉,涛声如雷,势如万马奔腾。石峡南岸,刀砍斧辟般的悬崖岸上,稀疏挂着几十棵龙蛇盘卷似的怪松。峡谷北岸,堆集着无数巨石,大如楼房,小似方桌,参差错落,危如累卵。险峻的松巴峡非常安静,清清的黄河水犹如一面镜子,让人不忍心去将它打碎。远处的丹霞山在朝阳的映射下,有了美丽的倒影。赤色的山与碧绿的河水交织在一起,让这险峻的河谷透出阵阵暖意。

深藏在大山深处、河岸边的松巴村是那样的幽静,安逸。走进松巴村,只见清清的黄河水、赤红的丹霞山、远处的雪山,在松巴村形成了一幅高原特有的画面。村民们头戴用树枝编制的防伪帽在田间愉快的劳作,孩童在田间溪水旁嬉戏,三三两两的游人在这随性的踱步,从远处看去,就像一幅和谐美丽的油画。

由于生态环境非常好,松巴村的鸟类也很多。

丹霞地貌在松巴是不可不说的一景,那幻彩多姿的七彩峰群会首先吸引你的眼球,传说中的赤红、苍黄、青灰等七彩相间的峰群是女娲娘娘攒土造人的所在,这形成于1亿2千多万年前的奇特地质现象,一定会让你惊异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山崖经过亿万年岁月风雨的侵蚀,有的直逼天际,有的则或蹲或卧,形态各异。整个峰群姿态万千,变幻多端不说,那红的火红,如霞似锦,那青的靛青,如黛似翠,更间以灰、白、黄等色彩,有宝塔状,有蘑菇状,有针状,有棒状……浑然天成、耐人寻味。

说起特产,不得不说松巴村自酿的酩馏酒。当地村民酿制技术已有几百年历史。以青稞和小麦或其他杂粮为主要原料,加以精心的发酵与蒸馏,加上这里清冽的山泉水和独特的酿造技术,这里出产的酩馏酒性味辛温,入口绵甜,酒精度低,饮后不头痛,是当地人喜爱的饮品之一。除了自酿的酩馏酒外,当地的特产还有花椒和水果,松巴村的花椒颗粒大,味道浓,储藏方便。每年,来贵德旅游的朋友都要带回去一些松巴的花椒。

青杨与旱柳是松巴村最常见的树木,入村时这两类树木整齐地列队迎侯。随后入眼的土墙也是松巴的一景。这些长着青苔的苍黄色土墙,没有水泥钢筋的影子,顽强地环绕在小村每一户人家的四周,加上那一面面由精雕细琢的木檐层层装饰的大门,一个原始而朴拙的藏式村落就在你的眼前了。尤为突出的是,至今已有200多年之久的房屋仍然屹立在村落之中。

松巴村里最值得一说的是有着几百年树龄的参天古树,最大的一颗八、九个人都合抱不过来。那亭亭华盖之下的巨大树荫,形成一个天然的避风避雨之所。枝繁叶茂冠盖如云,古树在这个偏远的小村落与岁月的风霜苦斗数百年,那坚硬粗糙的树身自是甘于寂寞的,而新生的枝叶正向天际无拘无束、努力地伸展着,以争取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品——阳光。而这几棵古树所以能健康生长到今天,除了临河靠山的自然环境外,也与村民对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里艰难生长的高大植物自发的珍惜之情有关联。

二连村

走出靠乡村旅游 致富新路子

本报记者 叶文娟

天下黄河贵德清,奇观美景惹人醉 天下黄河贵德清,奇观美景惹人醉 天下黄河贵德清,奇观美景惹人醉 天下黄河贵德清,奇观美景惹人醉

位于贵德县尕让乡的二连村,距县城15公里,南面是黄河,依山傍水,气候温暖,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区域优势明显。近年来,该村以培养和打造“以支部为核心、以产业为引领、带动促群众增收致富”为关键,先后投资1300多万元打造二连村抓党建促乡村旅游发展项目。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470元,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2016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全域旅游的理念,二连村构建党建+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利用该村独有的黄河浅滩湿地资源,以“党支部+公司+农户”为主线,积极探索“合作经济”、“乡村旅游”等多元化发展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群众利用休闲垂钓、果蔬采摘、庭院美化、家庭宾馆优势,开发农家乐品种系列,树立正月十五“百家宴”独家品牌,真正让各地游客“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吸收剩余劳动力生产芦花枕、蒲草帘等旅游产品,打造集旅游、休闲、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湿地度假村。

结合“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打造五彩花卉园、采摘园、梨花园,种植百日草、月季、芍药等花卉10.67公顷,组成不同形式图案的花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种植冬季油菜花40公顷;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辣椒、西红柿、红果菊芋等蔬菜8公顷,举办“蔬菜采摘游”活动,在合作社带动下,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余元。

依托县黄河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着力打造“千亩梨园”乡村旅游点。发挥村党支部组织引领作用,以土地流转的方式,种植梨树、桃树66.67公顷;合理开发现有50公顷黄河浅滩湿地资源,打造以养殖、休闲垂钓、划船为主的“水上休闲度假村区”,开发芦花枕、蒲草帘等特色旅游产品;修建5.8公里观光环路,打造绿色环道景观带。建设标准化规范化14家“家庭宾馆”和“农家乐”,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打造乡村旅游接待点。通过打造二连湿地花海度假村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为村集体年增收60余万元。

高原秘境——贵德阿什贡峡

本报记者 叶文娟

提起丹霞地貌,很多人被它的奇特瑰丽所吸引,记者也曾探索过青海雪域高原的秘境——贵德阿什贡峡谷。它地处黄河北岸,两侧山峦夹峙,高耸入云。红的似火红,青的如黛。这里不但地表奇特瑰丽,鬼斧神工,也有着内涵深厚的地质演变历史。

丹霞地貌在贵德有数处,形成于1亿2千万年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阿什贡峡。峡口山峰林立,如刀劈,如斧凿,凝重苍远,摄人心魄,两壁对峙,相去不足百米,雄险异常,当地藏族称其为“石门”。而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又好似历经战火,被烧得红红的。两侧山峦成为数十层楼高的绝壁,笔直的崖面上清晰地呈现出当年沉积层的水平线条。那崖顶被雨水冲刷成许多沟壑的地段,有的像塔林,有的像欧式尖顶楼房。山崖经亿万年的风沙侵蚀,形状各异,有的似老人久经风霜的面孔,有的似取经路上的唐僧师徒,还有多种动物造型,各种形状鬼斧神工、浑然天成、惟妙惟肖、耐人寻味。

阿什贡七彩峰丛景区是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位于贵德县尕让乡阿什贡的千佛大峡谷,占地3000亩,历时五年建成。

一峰峰七彩的山岭,象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静静地守望在黄河之畔。

清净无染,坦荡厚实,自形成之日到今天的亿万年之间,除了风吹日晒雨淋风蚀外还没有被人类大肆践踏,至今尚是一片净土,是地球形成过程中留给人类的珍贵礼物。

贵德,

“旅游+”的 多重效应

本报记者 叶文娟

贵德是我省旅游资源最为富集、旅游开发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目前,古文化遗存500多处,古城堡15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玉皇阁、文昌庙、珍珠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和120多座各类寺庙构成了一幅历史画卷,记录着贵德历史文化的灿烂和辉煌。

有关专家表示,贵德旅游业具有以下几个明显优势:

——人文优势突出。贵德是黄河上游建制最早、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各民族文化相互撞击、融合发展,造就了多种文化相依并存的境像;

——区位优势明显。贵德东临省会西宁,西连藏区腹地,是我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格局中重要的节点之一,也是“一圈三线”旅游发展布局中“环青海夏都旅游圈”中人文与自然资源最具魅力的重要板块,也是通往“三江源”的重要过境城镇;

——资源禀赋优良。贵德旅游资源富集,闻名全省的“古八景”和“新八景”交相辉映;境内环山抱水,树木丰茂,近有平川,远依山原,春天百花灿烂,清香四溢,夏至绿荫盈野,凉爽宜人,秋则果实累累,景色迷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和。不仅有清清黄河、丹霞地貌、湿地公园等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玉皇阁古建筑群、马元海公馆、千户大院等历史古迹,不仅有良好的特色农业发展基础,而且还有德吉温泉等休闲度假旅游资源。

这些旅游资源,绝大部分还处于原生状态,具有神秘性、新奇感和吸引力,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生态优势突出。境内清清黄河抚育了壮丽秀美的高原绿洲、独树一帜的湿地和宜人的生态环境,素有“青海高原小江南”、“梨花之都”、“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先后获得了“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省级旅游度假区、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省级园林城镇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该县围绕打造“经济强、环境美、百姓富,社会文明程度高”的青藏高原旅游名县发展目标,竭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旅游产业快速增长。全县接待游客从“十二五”末的285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506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从“十二五”末的8.4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6亿元,增长率均接近翻倍。 全县已开发景区(点)18处,其中收费型景点7处。国家地质公园、千姿湖湿地公园、中华福运轮、倚河园、南海殿、玉皇阁、奇石苑等重点景区龙头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凸显。为迎合游客新型旅游需求,已推出5条自驾游、10条徒步游、5条探险游、5条自行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千姿湖生态旅游、高原美地花田农庄、松巴民俗文化村、薰衣草庄园等乡村体验游逐步壮大。旅游服务更加优质,旅游从业人员达4300人,带动新增就业人员1.2万余人。全县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要素健全、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旅游服务体系。

贵德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孙振刚告诉记者,将以打造“高原休闲养生第一城”为发展主线,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休闲深度融合,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品质。完善旅游要素配套,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 通过旅游+农牧业,培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开发富硒、富锗以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

通过旅游+工业,继续加强以文化旅游产业园为主的各类主题园区建设,实施“扶大育小”工程和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

—— 通过旅游+第三产业,培育引进咨询、规划、审计、设计、创意等服务机构,互联网、信息化为基础的无店销售,以及网上商城、网上订餐等电子商务应用。

——通过旅游+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屯边文化、农耕文化,并将其精细融入到建筑、园林、工艺产品等各个方面,让每一个景观、村庄都有根有魂,让每一个游客都体验到贵德“味道”。

天下黄河贵德清,奇观美景惹人醉

照片由叶文娟、贵德县文体旅游广电局提供

作者:叶文娟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