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通娘娘山,古代又叫金山,此山系祁连山支脉,方圆达100多平方公里,蓊郁的森林,巍峨雄浑的山峦,无论春夏秋冬,无暇的风景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那么它是如何得名“金山”的?又是如何改名“娘娘山”的呢?
今天就带你解开“娘娘”的神秘面纱,看看它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吧。
公元609年,此时为隋大业五年,隋炀帝为了打通丝绸之路,统一被吐谷浑占据的河湟地区,亲率十万大军西巡青海,追击吐谷浑,并在西平(今西宁)陈兵讲武。当年五月,隋炀帝进入长宁谷,与群臣会宴于金山之上,为进击吐谷浑进行了军事部署。彼时的金山,就是如今的娘娘山,而这座山的得名,和隋炀帝的妃子有关。
据说,隋炀帝西巡带了许多爱将和妃子,进入青海以后,有一位名叫金娥的爱妃长的非常漂亮,而且非常的贤惠,但是因抵挡不住青藏高原的寒气,后来身染重症,百般医治都没有办法,最后殁于山下。隋炀帝悲痛万分,将金娥追封为“金山圣母”葬于此山,并将金山命名为“金娥山”,久而久之,民间因此又将这座山称为“娘娘山”。
有意思的是,隋炀帝之前,没有皇帝来过青海,隋炀帝是历史上的唯一一个,而且又有了这样的一段故事,此山因史而得名,很快就在青海的群山中脱颖而出了,成为久负盛名的地方名山。山上奇花异草芳香扑鼻。12000亩原始森林从山脚直达山顶,苍松翠柏,白杨赤桦,构成了一条绚丽多彩的天然画廊。尤其是到了秋天,桦林如火,山高雾淡特别是在夕照晚霞中,状若流金。大通古八景之“夕照流金”,因此而得名!
此山明明四季风景如画,可为何娘娘山在隋炀帝西巡之前,却叫做“金山”呢?
没错,娘娘山其实还是一座“宝山”!当地民间传说娘娘山上有一处柏木庄,《大通县志》上曾收录了一首童谣:
“有人寻得柏木庄,黄金白银用斗量。”
同时《山海经》也描述娘娘山说:
“此山万物尽有”
而之所以叫他“金山”是因为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早在明洪武年间,人们就开始利用这里被称为“乌金”的煤炭,至今已开采700年之久,还没有枯竭呢,它为人们贡献的财富岂止车载斗量呢?而且娘娘山峰顶产雪莲,深川藏宝石,山下埋鸟金,那叫它“金山”,一点都不为过!
从山门而入,来到层峦叠嶂的娘娘山脚下,可见一片芳草萋萋的空旷平地,据说当年隋炀帝就是在此与群臣会宴,如今人去台空,仅留一段历史往事引人遐思,有的文人把此地命名为“御宴坪”,而在山顶,有一天池,占地100余亩,久旱不涸,仿佛群峰之中镶着一块碧玉。
史书记载曰:“危峰挂日,奇日撑云,一道中穿,西通青海,山上湫池,久旱不涸”
天池碧水中飘着白云,天水相连,云山相映,云中有山,五色斑斓游人登山观日出时,朝阳、山花、蝴蝶相映成趣,构成了西宁古八景中的“金蛾晓日”,清代诗人张思宪更是赋《金蛾晓日》诗赞道:
“金蛾池水涌金蛾,五色斑斓迷目多。破晓云开登绝顶,惊人佳句问如何!”
娘娘山素以金泉流水著称,走入娘娘山的崎岖山道,的令人顿觉清新凉爽,民国年间,当时的大通知事刘运新在《大通县志》中对娘娘山曾作过绝妙的描绘:
“九面芙蓉,巍峨万仞。夕阳西照,辉接层筲。射目光芒,流丹映碧。”
大通娘娘山,一山占两绝,即是大通古八景之“夕照流金”,又是古西宁西宁古八景中的“金蛾晓日”,建议你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哦,空气好极了,门票只要10元,虽然里面的设施不是很完善,但是作为青海人..咳咳....浪就完事儿了~(完)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