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本篇微推内容较长,包括:博格达3峰攀登报告、攀登线上分享会预告、攀登者联盟活动、转发赢攀登者文化衫活动等内容
事 件
■ 2018年贡嘎的攀登入选了金犀牛的评选,在这样一个契机下来到了北京。当然来到北京免不了和多年的老朋友见见面聊聊天。这个时候康老师再次提及了博格达的攀登。虽然在之前的2017年和2016年都有提过。但是当时的我一门心思的贡嘎,作为一个单核心动物,我多年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不能同时进行一个以上的事情,这样我什么都干不好,在这样的认知里就完全容不下其他的攀登。而我们都知道人的思想和想法通常都是不断变化的。这个时候的我以为其他人和我一样已经忘记了这一个事情,都已经把他看作了过去。也放下了2013年8月1号那个生与死一天发生的事情。经过六年的不断攀登,我自己内心里已经很释怀了。处于完全的平静之中,是否去完成那个线路对我来说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但是我好像成为三人团队的纽带,我要从中去沟通和交流才可能完全的促成这个事情的可能。
■ 当康老师谈论到这个攀登的时候,我马上涌现出一种必须要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情结。这个结不是来源于某一个人。而是来自于我,迪力,康华,我们三个人心中的结,这个结越早去解开越好。而我现在除了工作以外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要做的,而我知道工作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所以这个时候开始,我认为2019年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就是博格达三峰的线路一定要去,对我们三个人和2013年帮助过我们的人一定要有一个交代。这个交代其实不是给其他任何人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需要去平和,需要去释怀,要做到真正的释怀就一定要从生与死的失败中站起来,并走出来。我们不是要去证明给谁看,但是我们要告诉自己,我们可以做到,可以做得更好。只有在一件事情完全完结以后,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另一件事情中去。
结
■ 2008年我们从CMDI毕业,年轻拮据的我回到四川登协进行工作,基本在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拿着一千块的工资,用着老旧的装备。条件十分艰苦,而作为一个新人基本没有品牌赞助和支持。在2009年的时候迪力拿到了Mountain hard wear的赞助并对这个线路产生了兴趣,而基于这样的一种兴趣下,他找到了我,希望能够和我搭档进行这个线路的攀登。所以在2010我们有了第一次尝试,而这一次的尝试我们只攀登了四个绳距,由于突然的暴风雪把我们两刮得说话都不清楚,所以就下撤了。
■ 2012年康华加入团队,三人进行攀登,在攀登完九百米的冰壁后,没有营地。在山脊上扎营由于地方实在太窄,不小心丢掉了唯一的炉头。丢掉炉头造成的结果就是三天没喝水的情况下,两个人产生了幻觉。而这次攀登至今让我记忆尤新的是两边的悬崖都是一千多米,而山脊的宽度不到一米,我在整个过程中都用一个冰锥把我保护着,不敢解掉安全带。营地狭窄也是造成炉头丢失的原因之一。而2013年的博格达事故更是震惊整个登山圈。最后的结果是最好的,我滑坠600米以后还能回来,这不得不感谢所有当时在场的中登协领导和培训班的所有朋友。当然也感谢上天和博格达手下留情没有把我收为己有。而连夜下撤,也造成了迪力和康华的迷路,并产生了严重幻觉,处于极度危险的状况之中。当我们多年以后多次路过那晚经历过的路径,我们的记忆依然那么清晰,就仿佛是在昨天。而我现在还能坐在这里,还能去回忆所有的事情,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感谢所有人所能表达的。
■ 通过2013年8月1号的那一天,这个线路,还有博格达发生的诸多事宜,已经在我们三个人心里打了一个结,这个结很死,是“死结”。要解开这个结,需要我们各自去成长,去面对,并且用自己的双手和努力去解开它。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当通过各个角度去观察和看到自己滑坠的线路时,不得不庆幸自己真的受到了眷顾。这种眷顾不只是简单的眷顾,简直是恩赐,比中彩票的五百万还要大的恩赐。而人生中能在患难中得到真正生死兄弟的帮助也是人生莫大的财富。
名 字
■ 结已经结上,十年来的结,“死结”。要解只能我们自己。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我自己也忘记了这件事,我不知道是真的忘记,还是其他原因,总之没有想,没有冲动和思考。当贡嘎作为攀登者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实现以后,我觉得我这几年的攀登都需要去了结之前的夙愿,也就是前面种下的因,现在要去面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果。也就是去偿还之前欠下的帐,可能这么说不太合适。而我从2013年的事故以后,我自己认为每年的八月一号是我的第二个生日,因为2013年能回来就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重生,这样的重生在当时没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当我们在今年完成了它以后就变得意义很重大。
■ 三个人有不同的现实情况,首先说我自己,通过十几年以来的不断攀登,为了满足基本的需求我离开了协会。并于2013年成立了自由之巅户外运动有限公司。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在自由之巅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关键的节点上,这样会占用我自身比较大的精力,而这种精力的分散也意味着,除了自己的攀登以外,还需要做更多其他的事务。而这会破坏我自身极度专注的原则,不能做到专注,就比较难突破。有的时候我们总需要进行一些转折,或者改变,不管这些改变是出于什么原因,什么背景。而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新的目标,这个目标给你新的动力,也就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也是一种重生。
■ 康老师比我和迪力稍大,近年来他大部分都处于教学工作中,几乎很少有了自己的攀登。作为一个十年的攀登者,很清楚教学和自主极限攀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境况,不只是行为方式的不同,也是思想认知和理解上的不同,这种不同会阻碍和限制自身的极限及能力。所以当你要成为一个极限攀登者,就需要去打破这种限制。去突破老师和教练给你画的圈,而这和教学是有冲突的。而作为一个中年攀登者,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家庭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我在很多场合和地方都说过,攀登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为了攀登我们可以放弃一些事情和爱好,但是有的事情和攀登一样重要,比如家庭还有事业。而作为一个攀登者的思想是很多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很难去理解的,包括我们的配偶。而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或者攀登者,需要去平衡这个之间的关系。所以当我们面对家人的的不理解和矛盾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推动我们向前的动力。但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有足够大的动力和支持,才能让人更坚定。而一个事件没有结束的话,我们自身并没有勇气和决心去面对后面的道路。当没有放下就没有开始。所以这个结如果没解开,没有重新开始的点,没有结尾就没有开始。
■ 迪力和我十几年的搭档,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现在在一个几乎不允许开展活动的环境下,他同样面临很多的压力,工作和收入之间的压力。所有的活动和事务被限制的压力,只能期待明天更美好的尴尬。我们需要一个点来释放自己,也许博格达就是这一个点。
■ “涅槃2019”是一个年份,不可重复的年份。这一年我们三个十几年的老朋友聚在一起解开了十几年以来的这个结,这个结在我们心底很深,也很紧。这个结解开了,我们觉得可以重生,以后会更好,能再创造更大的辉煌。我没文化只能想到生死,虽然能想到重生,但是没有那么有文化能想到“涅槃”这个词语。这是康老师想到的,我们三个都觉得很好,所以决定就叫这条线路:“涅槃2019”。这一年,对我们三个人来讲它的意义真的非凡。我们会重新开始再续辉煌。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什么领域,只要坚持不懈,顽强不屈,努力拼搏,永不放弃这些登山运动的核心精神,不管什么情况下都可以重新开始,重获新生。涅槃2019不仅是我生命的重生,还是攀登的重生,也可能是其他的重生。在这次重生中我们得到成长,变得坚强,变得成熟,变得更好。
策略
■在攀登之前我们三个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沟通,达成了一些共识。首先会考虑改变我们之前的线路(如果有可能的话)。因为通过观察发现,从我们攀登的山脊如果能翻过去到达另一侧的话,那里会有一个槽,从那个槽进行攀登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人也会轻松一点。第二,确定好了时间以后,我们需要各自进行适应和训练。这个线路已经有过多次攀登,都应该清楚该做什么,怎么做。第三,这次攀登严格按照计划,并且不慌不忙的攀登,不要过多的去追求速度和效率。每一个营地都按照设定进行。
线路
■十年的夙愿,相同的线路,四次的尝试,经历了多次的生死考验。我们从没放弃,我们努力做到更好。
■前面省略所有进山路线和大本营信息,个人的认知里面能看这个报告的,都应该清晰的知道这些信息,我个人也希望展现更有价值的信息给大家。但是这里需要阐述的是,我们三个人由于前期都进行了各自的适应和针对性训练,我们进山的方式是骑马。我们三个人都雇佣了马匹。而不是自己走进去。这里需要阐述的问题是很多人认为阿尔卑斯攀登就是什么都需要依靠自己。包括骑马和雇佣背工都是不纯粹的表现(后面我会阐述关于纯粹的理解),都是被人所鄙视的。但是我自己多年以来的经验可以告诉大家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就我自己知道的,前一段时间户外探险发布关于爱德嘉事故的那三个优秀的美国攀登者,在去大本营的运输雇佣当地四十个的背工帮助他们进行运输。所以就我个人这么十几年的经验养成了一个习惯,我能借助外力的时候我会尽量的借助外力。我会更多的把精力用在线路上,而在线路上花费的时间越短,就越安全还更舒服。所以我喜欢用比较轻松而快速的方式进行攀登。
■从大本营到C1的路用康老师的话说只需要2个小时,所以我们大本营到C1实际是很轻松的,而康老师和迪力对这条路上的所有地方都熟悉非常,他们感觉就像自己家的花园一样,那里有生命品种的植物,长在哪里他们都很清楚。我个人多年以来已经习惯了早出发的方式,当他们决定下午的两点才从大本营出发的这个决策实际我是不适应的。我希望能早一点到,早点安稳。但实际的情况说明他们是对的,而我在攀登中要适当的进行一些妥协。通过交流我感觉他们对这个线路非常的乐观,我却有很多的顾虑和担忧。我个人不断的重复不要太乐观的观点。
在山里我们知道阳光的影响有多大
■下午四点过到达C1有很多的时间可以休息,也可以吃东西。而我们的策略是比较轻松的去攀登,去感知攀登,去体验和享受攀登。所以从C1到C2一千米的海拔高差,我们也不急,之前的经验告诉我们可能需要10个小时的时间或者再长一点,最快的一次我们只用了七个小时。所以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半才出发,我们的效率不高。但是我们知道这个不影响。这么决定的原因是,从很多年前和法国人攀登的经验告诉我他们喜欢选择阳光照射到了以后进行攀登,这样会很舒服。而这一次我们决定这么做了。所以当我们离开营地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这一千米的线路已经攀登过三次了。我们很有把握,采用行进间保护,保证领攀和跟攀者之间有一个保护点就可以了。我们严格的执行着这个操作。但是这次的线路更难,因为之前的季节这个线路全是积雪,而现在大部分是冰。完全依靠两个前齿的力量让小腿极度的疲惫。而攀登中康老师冰爪两次的脱落,让我要在70度以上的冰坡进行等待也是让人痛苦的事情。而一整天的领攀都是由迪力完成,这也让我和康老师看到了迪力的状态很好。比之前的三次来这里都要好。我试图去领攀都被他拒绝了。他展现了他自己的信心和耐力,而且换了一种全新的面貌及状态,这给了团队所有人提供了巨大的信心。经历了这几年的不安和动荡,并没有击垮大家。也传达了另一个信号:曾经面对生死的三个人又回来了,又站在了博格达面前,并且这一次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做好了迎接所有挑战的准备,意志坚定,当仁不让。
■下午五点左右的时候来到了我发生事故时候计划的C2营地。我们希望能看到2013年的时候留下的东西,包括帐篷,睡袋等等。虽然内心有这样的期待,但是所有经验和认知告诉自己这么想是有多么的可笑。
营地就在照片的山脊下面
■虽然这个营地不是想象中的样子,冰裂缝变得很大,可能从山脊上下到营地需要过一个裂缝,但是这块地方确实很平。而且基本可以挡住从南侧刮过来的风。需要注意的是滑落到五百米下方的冰川,和避免自己掉进裂缝的危险。营地的情况还是非常的好,也很舒服,这基本上算是在整个线路上最平整的地方了,也算是唯一能够扎营的地方了。虽然看到了日本人留下的帐篷,应该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了。他们把营地设在了离我们营地一百米远的山脊上,冰和石头交接的地方。
■2016年贡嘎的攀登告诉我,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帐篷的每一条绳子固定到很结实。我们这么做了,用了冰镐和冰锥进行固定。现在这方面的经验已经很多了,主要吃的亏太多了,差一点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这样的经验都是血换来的,只有自己的血才会让自己成长,并在以后的活动中非常的小心翼翼。因为大山很容易就会把没有准备的人收为己有。而作为一个多年的攀登者,知道光小心翼翼还不够,还需要训练有素。
■从C2出发登顶还有400多米的海拔,我幻想着是不是可能登顶回到C1,因为只有回到能平稳站立的地方才能让我的心完全的松弛下来。■我们决定早一点出发,因为我希望在天亮的时候可以完成横切的线路,来到第一个山脊的下端。这一次大家支持了我的观点。早上我们五点起床,六点20从营地出发,我希望能够尽量早的登顶,因为在下午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天气不稳定的情况。在不断的攀登过程中,我不断观察希望可以找到能够翻越山脊下到冰槽的可能。
■山脊上的积雪基本很难做保护点,我尽量的上得更高。希望能够贴着山脊下方的石头攀登。我清晰的看到横切的线路上有亮冰,这样的亮冰有利于保护点的设置。这样安全性就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山脊的线路大概有一百米,然后是一个整绳长的横切,我设置了两个保护点,就到了之前通往山脊的冰槽下方。往上大概三十米的地方就是我当年掉落的地方。看到岩石交叉的山脊线路我真诚的感受到那一年自己是多么的受到了上天和博格达的眷顾。
■在沟槽里的攀登让我很吃力,混合线路的攀登,冰好像薄了很多。冰镐和冰爪都没有很好的着力点。我本来计划一直沿着沟槽进行攀登。但是越往上爬越感觉到困难,大概在离开保护站半个绳距的时候我转向到了旁边的一个小山脊上,那里离第一个山尖只有半个绳距,由于绳子会转向,我原地设置了保护站,虽然只有半个绳距,保护他们上来。这里就是我上次滑坠的高度,只是我滑落的地方往旁边移动了一些距离。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六年,我还清晰的记得我滑落前站立的石头。我努力去寻找,我希望能看到我滑落的位置,和我最后站立的石头。但是山实在是大,我没能看到我的目标。
■当我们翻上线路中的第一个山尖的时候,我记忆力还清晰的知道这里是两个世界,阳光照射中会非常的温暖,而没有阳光的地方会冻住,主要是有风。在山脊横切一个绳距就到了登顶线路上的第一个难点,30米长的一个平板线路。我们计划在平板线路的下方能切过去,下降到另一个沟槽,那里有冰。这里是计划改变之前线路的地方和位置,我们努力去试图找到实现想法的地方。我横切了一个陡峭的悬崖,发现后面能看到的还有两个山脊需要翻越才能下到槽里,这个时候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决定还是由之前的线路进行攀登,换作康老师进行领攀。
这里需要使用所有的岩石装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好像康老师并没有完全的进入状态。他最先脱掉手套进行攀登,希望象攀岩一样的去爬。但是那样的环境里很块手就冻僵了。
■线路上没有裂缝,只有很小的岩石凹凸,这需要很精准的使用前齿。这里需要拿出所有的攀登潜力进行攀登才可能完成。完全没有保留,就是一种攀登能力的展现。这种能力不同于体能的强健,高海拔的适应,完全是一种攀登的能力,精准的使用装备,运用自己的攀登能力去实现。康老师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来完成这个线路。
■当我们翻上这个岩壁以后一个绳距的距离沿着山脊攀登,就到达了第二个岩壁,这个岩壁线路更长,更难,完全是一个烟囱的形式,这里留下了二十年前日本人留下的梯子,并且有两个梯子,下面的一个是绳子结构的,只有三米左右,后面一个是全金属的,比较长。我记得在我的认知里这是这条线路中最难的一段。康老师脱下了背包,交给了迪力。由于迪力的背包比较轻就塞进了我的背包里,我背两个背包。我站在比2013年滑落时候还要狭小的一块石头上进行保护,完全看不到线路上的康老师。烟囱的位置和朝向会更靠近远处的悬崖。脚底就是一千米的悬崖,这些心理的考验已经反复的经历了很多年。我们完全在攀登的状态中。康老师爬的很轻松,我们看到六年前没有取掉的机械塞还是那么新,还是那么稳定,因为是裂缝里,没有照射阳光所以没有很大的腐蚀。
■通过烟囱往上一个绳距就到了2013年下撤的横切。这个横切很暴露,完全在一千米高的混合线路上横切。
■我清晰的记得在2013年的时候,我完成这个横切以后他们决定放弃了。我是倒攀下来的。当我们到达这个横切起点的时候,康老师有点忧虑,他反复的提醒我要小心,要注意什么。当我沉浸在自己的攀登里的时候,我需要安静的去感受它,当一个人不停在你旁边说话的时候,你会烦躁,这种烦躁对攀登是很不好的。我试图去打消他的顾虑,所以我说:六年前我是倒攀下来的。这六年以来我在不断进步和成长,心理已经变得很强壮,情绪变得很稳定,经验也在不断增加,我的体能也处于巅峰,我有信心,我需要搭档给我这种信心。当我横切50米到达最后一个山尖上面以后,主峰就在我面前,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清晰。由于横切的保护点造成绳子转向,我需要很用力才能给他们保护。当我把他们保护到达的时候,我感觉我的双臂都抬不起来了。我告诉迪力,我说:“休息一下我领攀下一个绳距,如果实在太软就你来领攀”。因为到顶峰就两个绳距了。
■当我领攀完一个绳距以后我的力量就恢复了,我完全没有疲惫感。我感觉还不错,而顶峰从来没那么近过。
■第二个绳距结束以后我就发现顶峰应该不到30米的距离,我个人希望他们两个先登顶,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个想法,我不知道为什么。所以我做好保护站,我认为后面的线路就只是一个雪坡,走上去就可以了,所以给他们保护,他们两一起上。但是实际的情况是雪坡的距离比我预想的要长,大概五十米不到的地方就是顶峰了。
■顶峰完全就是一个雪檐。我上去以后只能看到他们两重叠站着,所以我不想站到那里去,我也不想站在山的最高点,我认为站在最高点缺少一种敬畏。所以很久以来我开始不站在最高点了。我告诉他们我不过去了
所以有了下面这张照片
■我们于2019年的8月28号的下午5点40登顶了博格达三峰的新线路。下 撤■下撤永远是攀登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清晰的记得很多次的下撤都把我们搞得狼狈不堪。这一次同样的,我们筋疲力尽的下撤着,努力去避免之前出现过卡绳子情况的发生。但是当下降到离营地还有一百米的横切路段时绳子还是被卡住了。差不多花了快一个小时的时间还是没有办法处理,最后是用自己的体重去把绳子拉了下来。而晚上的博格达已经开始变得暴躁,大风和雪开始光顾。我们于12点回到营地的时候已经比较疲惫了。由于出发前没有收炉头,被雪盖住了以后不能使用。只能用备用炉头烧水,迪力先睡下了,我想烧水喝了水,康老师拿出备用炉头烧水,最后洒了一半。我也不愿意在等了,倒下去睡了。习惯问题早上天一亮我就起来烧水,并且喝足了,我努力想让他们早点起来下撤,但是还是到了中午12点。我们计划回到大本营。■1000米的下降,由于习惯不同,我通常都是使用21的冰锥打冰洞,而这一次我们最长的只有19,所以在前两段的设置中,经常不通,花了很多时间。之后就处于正常状态了。晚上10点多的时候我们回到了大本营。难 度■经过我们的商量初步的难度系数定级为TD+。冰雪坡75度,AI 3或者3+。岩石90度,岩石传统5.10+,混合攀登难度M5,线路长度1300米。这个定级完全是根据我们三个人的经验和查阅日本人的登上报告,加上和国内多名优秀登山者完成的幺妹线路等信息确定下来的。总 结■这条线路我们初步定级为TD+。使用了机械塞6个,岩塞一套,冰锥8根,绳子两条,主锁快挂扁带若干,下撤过程中担忧辅绳不够,丢掉了6条左右的扁带。各种个人装备不计。■这是一次典型的快速轻装,简洁,无后援,无保障的攀登,前期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包括适应性,计划,策略等,从开始到结束没有耽误一天,每天按照计划推进。能完全按照计划和预定方案攀登得益于几点。■第一,充分的准备,我们三个人在这次攀登之前都进行了很好的适应性训练,康老师在攀登前就前往博格达参与中登协向导培训的教学工作。并且这几年以来他都每年参与博格达的活动。对整个博格达地区的了解是非常深的。而在攀登前的十来天进行再次的前往,无异于对这次攀登和对整个地区的归属感和回归感更强烈。而迪力在攀登前的七月到八月初前往了慕士塔格进行带队,并到达了七千米的海拔。从真正攀登的第一天就展现出他不同的体能和高海拔能力,全程领攀了一千米的冰壁线路。而我自己在阿尼玛卿的4700呆了二十天,虽然没机会登顶阿尼玛卿,但是多次往返C1并进行接应和辅助工作。而5200米海拔的多次停留,也足以面对博格达三峰5200米的高度。而这两个月以来我自己也完成了小玛雅两次的攀登。所以就整个七八月我都在山里。■第二,我们在出发前就制定了相应的策略,我们希望不要因为我们个人或者某一天的表现,而改变之前的计划,严格按照之前的计划和方案有条不紊的进行。我们不用急,但是也不能拖。需要完全处于自我的攀登中,这样自我的攀登只需要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不用去照顾谁,也不用考虑其他人是否可以,只要自己可以搭档就可以,我一直坚信这一点。我们三个都认识十年以上,都彼此熟悉,在一起攀登也十年以上,完全信任对方。所以只需要做好自己,是这次攀登个人的最大目标。■第三,老天爷和博格达给了很好的机会和攀登周期,在整个攀登过程中,只有小半天的天气处于不好和波动状态,其余的时间都堪称完美。整个攀登过程没有经历恶劣天气的袭击这也是非常好的。当然另一个方面也归功于迪力在乌鲁木齐地区的生活和活动,也增加了对这个区域的了解。在攀登之前大家都知道博格达的活动都在七八月,而最早我们来到博格达也是在七月。通过十几年以来的认知,迪力告诉大家天气周期在后延,所以我们应该考虑九月进行攀登。而综合所有的因素我们决定在八月的下旬。■第四,从2013年的博格达事故无疑对我们三个人今后的成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六年以来我不断攀登,不断突破,不断挑战,也完成了不错的攀登,也经历了生死一线。而这些经历也帮助我更成熟更稳健,更懂得控制: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更大的风险的存在。而这些成长让我们更有信心去面对和尝试曾经差一点失去生命的线路和挑战。而更多的内心的成长让我懂得去包容,也懂得去帮助,而这个我认为在我的人生道路中是非常可贵的,也是最重要的东西。
后 记■下山的路山我们不断的回忆着6年前的事情,在哪里发生了什么,我们故地重游,还是那个山,那三个人。也不是那三个人,我自认为今天的这三个人和六年前,已经完全不同了。我们肩负的东西已经不同,在行业内的情况也不同,各人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三个人还是热血的三个人。我们都已经四十到五十岁的年龄之间了。从最早最为学生时代就来到这片区域,到现在成长为中年大叔(虽然我永远不会承认这一点),改变的是表象。内心的东西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包括我们之间的情谊,态度,和面对生活的热情。我们各自都需要回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各自不同的生活。但是我们享受在相聚的欢乐中。我们还回到了十年前,可以象一个孩子一样的聊天,象孩子一样的发神经。我们回到最初的自己。在那一段时间,没有烦恼,没有世俗的约束,也没有背负的责任,只有自己,只有攀登,最后要让自己全身而退的目标。在那个环境下,需要做到真空,一种空灵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只有一个点,就是运用好所有的技能和身体走好下一步,下一个动作,保证自己绝对不会出错,保证自己的身体绝对的稳定。稳定永远是攀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个人而言,这样的极限攀登从来都没有这么安全和稳定过。我的心灵处于绝对的信任状态。我们的技术操作完全的规范,我的身体也处于愉悦的和协调的状态下。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完美的攀登。到现在为止我个人最完美,最稳定的攀登,没有之一。我享受在这个攀登中,也专注在这个攀登中。我感觉各方面都是巅峰。这种感觉很好,很微妙。这样的攀登好像不是极限,但又确实是极限。思 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于登顶什么线路或者什么山以后并没有特别激动的情绪了。我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原因,我登山13年了,这十三年来从最初到了山里的兴奋,到痛苦,到困惑,到挑战,到突破,到平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时间和攀登经历来讲我个人认为我的攀登还不足够多,因为除了每年十来次的商业活动,我自己的攀登只有一次或者两次,这些自主的攀登都是很极限或者有挑战性的,而这样积累起来的量我认为还不足够多。但是现在处于一种平和状态以后我个人反而能更好的展现自己。不管是贡嘎,还是博格达。我相信如果我们带着很多种复杂的情绪去攀登,我们就不能很好的展现自身的能力。所以我认为真正要做到完全“真空”或者“空灵”状态,这需要不断的修炼。不断练习当我专注于某一项事情的时候,会忘记时间和空间。我不知道我继续往后走会遇到什么,会出现什么状况。但是除了是一个攀登者我还有很多的角色要去扮演,而这不能让我专注于攀登,不能做到“真空状态”我个人享受在那种忘记时间和空间的“真空”状态中。但是很矛盾的是人永远要回到现实中来,我们还是要为五斗米而折腰。这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登山人的忧虑。当然这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平衡,平衡永远是每一个人一生都在追求和寻找的。不只是攀登,生活上也同样的。不管是攀登还是生活,我都已经很平和平静,所以这些事情来讲我个人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这可能给我更大更强的驱动力。而这两年的攀登都是去完成一些以前没有实现的攀登,或者理想和梦想的攀登,这些攀登对我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洗礼的。只有通过完成这些攀登,才能让自己平和,否则可能还是会处于一种激动渴望的情绪中。■关于很多人讲到的热爱和纯粹,我个人并不是很清晰。关于热爱,我总结自己是那种做一行爱一行的人,我因为某种机缘巧合进入了登山这个行业,最少在当时那个阶段我只是有一个最初的想法就是能养家糊口,就是能找一个自由的工作,我喜欢自由。在不断从事这个行业的过程中,性格决定了很多,做了就希望做好,做好了希望做得更好。总想突破。不是突破难度,也不是突破线路,只是突破自己,每一次失败的攀登都让我反思,我还能做什么,还可以做什么,哪里做得不好。而做到了能想到的以后会再次尝试。这算不算热爱,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我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尝试,仅此而已。■关于纯粹,我个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喜欢这个词语,我认为他是一个贬义词。人这个物种本来就不纯粹,因为我们要填饱肚子,要活着,只有活着我们才能去展现自己,去影响别人。如果你连肚子都没填饱,而去追求更高的精神,这完全是一种空谈。你连工作都没解决,你想去攀登,你告诉我可以为了攀登放弃一切,在我看来这不是纯粹,这是不负责任。我看到很多的爱好者,为了很好的说服自己就提出了一个理论:我追求纯粹的攀登,所以我不参加商业队,自己做所有的事情。但是实际的经验告诉我,很多这样做的人,都借用了别人的营地,别人的线路,走的时候还丢下了大量的物品,还美其名曰“留给其他人用”。如果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纯粹,这完全是在嘲笑这个运动。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攀登从来没有纯粹过。最早去高级班的动机是为了出国。然后是为了解决工作和生活,然后是为了名气和声誉。再后来就是为了理想。而现在可能是一种责任。所以每一个阶段的出发点都同,我们的动机也不同。我也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和回报。而为了去平衡,我有商业活动,也有自主攀登,人总会有自己的一个底线,总要留给自己一个最纯洁的空间,这个空间不能受到利益和金钱的侵蚀。这也是一种平衡。所以我认为很多人的纯粹是不成立的,包括我自己,这也是一部分人用来安慰自己和欺骗别人的一种手段。而我觉得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人。结 尾■同时再此感谢2013年8月1号再博格达的所有兄弟,也感谢中登协及各登协的领导。如果没有你们2013年八月一号在场的帮助,李宗利不可能回来,也不可能把自己这十几年来的经验和经历分享给大家,这不仅对我个人,对国内的登山爱好者也是一种财富,这样的财富是血和生死换来的,是难能可贵的,是需要去传导和借鉴的。同时也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助那些需要的爱好者,并尽量的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在我们祖国七十年生日之际,以此次攀登献给伟大祖国,祝福祖国生日快乐。并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也祝愿所有人们富强安康。
斗鱼直播 | 涅槃2019攀登线上分享会
直播群自由之巅-贝贝 添加微信,备注直播,即可加入自由之巅登山知识交流微信群 交流攀登知识,分享攀登经验 每期直播链接会发送至群内,方便手机用户观看免费攀登 | 加入自由之巅“攀登者联盟”
“攀登者联盟”的主旨在很多人的认知中,登山将面临缺氧、雪崩、低温等风险,登山是可怕的一件事情,实际上登山装备和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登山是非常安全的,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去体验登山的乐趣。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登山运动,传播安全、科学的攀登理念,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体验攀登的快乐,推广登山运动的发展,自由之巅“攀登者联盟”应运而生。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雪山资源,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围绕雪山资源投入的人财物将会越来越多,且受惠于攀岩入奥、冬奥会以及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旅游需求等带动,国内登山运动正在进入新的窗口期。李宗利与自由之巅传承CMDI的宗旨与理念,始终致力于推广安全、科学的攀登理念和知识,合作、共赢、分享、探索、超越是登山运动的核心价值观,也是自由之巅“攀登者联盟”的发展主旨。
“攀登者联盟”的目标1. 与各地户外俱乐部、机构团体建立稳定、共赢的合作关系; 2. 共同推广登山运动及安全、科学、LNT的攀登理念; 3. 让更多的人体验攀登的乐趣和优质的攀登服务。
“攀登者联盟”的福利1. 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俱乐部、机构团体,有意愿携手共同推广登山运动、组织培训及攀登活动,均可报名; 2. 每个地区仅设1个合作机构,自由之巅将不再单独接受该地区内散客报名,各项事务统一由合作机构负责管理; 3. 加入攀登者联盟的俱乐部、机构团体,可获得自由之巅免费攀登、培训名额; 4. 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携手组织各项分享、培训、攀登等活动,线上、线下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登山运动发展; 5. 更多详情请咨询工作人员。自由之巅-天天向上 微信 :18660221225 加好友,备注攀登者联盟分享有礼 | 转发分享赢攀登者文化衫
1)转发本篇文章至朋友圈,截图发送给天天向上,即可参加本次抽奖活动; 2)本次抽奖采取线上小程序抽奖,活动时间截止至10月24日21点,奖品共计6份(凯乐石文化衫+自由之巅魔术巾); 3)中奖后需联系天天向上或贝贝告知尺码,我们将会尽快发出奖品(邮费自理)。自由之巅团队介绍
阿式登山 / 商业攀登 / 技能培训 / 服务定制 贡嘎登顶团队 多座新山峰新路线开发 两次入围金冰镐奖 中国阿式攀登的倡导者 致力于推广阿式自由、高效、安全的攀登理念 让客户在攀登中获得成长和快乐近期活动 (点击下方文字查看详情)早鸟价 | 2019年攀冰活动登山免费,故事无价 加入“攀登者联盟”,与李宗利一起向上
感谢凯乐石品牌
合作伙伴
欢迎更多伙伴加入我们,共同推动登山运动发展
自由之巅House,随时欢迎山友们光临 办公室地址: 成都市温江区光华大道三段118号仁和春天大道别墅区39栋 座机/传真: 028-89482725
关注自由之巅 探寻更多山峰传奇 中国阿式攀登倡导者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