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多县城出发,行走了89公里,就到达唐古拉山口,这是青藏109国道的最高点,海拔5231米。拍照打卡,继续前行。
沿着青藏109国道行走,雪域天路的景色非常美。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与川藏线不太一样,沿途的景观也很美,有大片、大片的草原、高山、戈壁、荒漠、盐湖等等。不一样的旅程,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感受。
有许多段路,青藏公路与青藏铁路是平行的。这两条天路,是内地与西藏联系的纽带,两条天路,交相辉映。
自驾青藏109国道,路边就是大片的草地,成群的牛羊在慵懒地散步、吃草。有时有些牦牛、羊会跑到马路上“拦车”,它也要一下体验招手既停哦,请降低速度,小心避让牛羊。
走过唐古拉山,穿过雁石坪,来到了沱沱河沿,这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个镇(指市场集镇而非行政乡镇)。隶属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格尔木市,是唐古拉山乡的驻地。镇周围是大片的牧区,地广人稀。常住人口约1000人。虽然人口不多,但镇上的设施一应俱全,汉藏两族人民在此交易,颇有一番 商业繁华的景象。
这里随处都标记着长江的许多“第一”:第一个乡政府、第一个兵站、第一个邮局、第一个银行、第一个卫生院、第一个气象站、第一个水文站、第一个希望小学等等。
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是长江正源(也有说是西源的),公路的旁边还设有长江源头纪念碑。
“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三江的源头,都在一个小小的区域内,这里被称为三江源,也是中华文明之源。但是探访它却是非常困难,中国人寻寻觅觅了几千年才找到了这个源头。位于青海省南部的玉树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这里是著名的三江发源地。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可可西里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栖息环境。2017年7月可可西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
可可西里是高寒生态系统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气候严寒,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却给高原的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了“野生动物的乐园”。河水流域几乎遍及整个保护区,湖泊众多、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被誉为“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
在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中,以藏羚羊最广为人知,它们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最多的时候,曾有20多万只活泼可爱的藏羚羊快乐地生活在可可西里。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列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
20世纪后期,“沙图什”披肩在西方流行开来。“沙图什”的发音来自于波斯语,指一种用藏羚羊绒毛织成的披肩。一件“沙图什”披肩一般需要三只藏羚羊的绒毛,价格十分昂贵。
于是,原本安静的可可西里喧闹起来——来了偷猎者。为此,大量的可可西里藏羚羊一度遭受到不法分子的猎杀,数量骤减。为了保护藏羚羊,保护野生动物,青海省政府1995年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1997年底又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了对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保护,还有大量民间环保组织和志愿者在可可西里从事保护野生动物工作,沿途都设有野生动物保护站。
粤薇说穿越了可可西里无人区,其实我们只是跨越了可可西里的一个小小的角落,并不是穿越了禁止进入的真正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哦。
几百公路的路程,在汽车开行中,看到奔跑着的藏羚羊、野驴、野牛、野兔、岩羊等等。看到路边有野生动物在活动,就赶紧找个地方,把车停下,下车拍拍拍。拍到的动物,基本上都比较模糊,因为根本来不及拿相机,直接下车就用手机抢拍了,所以像素和效果都不够理想。但是,看到了真正的藏羚羊哦。
穿越可可西里途中有几个观景点、观景台,都可以下车观景拍照,可以小休一会,还可以上上恐怖的洗手间。这边沿路的都是旱厕,虽然是三江发源地,江河、水源非常充足,洗手间却没有冲水的装置。每次都是憋到不行,才捂着鼻子、嘴巴上一次。
最危险的路段也就是可可西里这一段了,一般高原反应会在五道梁这地方会非常明显。这里海拔4675米,因为海拔和地势较高,空气不流畅,这一带植被较少,空气中含氧量很低,而且四季皆是冬天,被认为是青藏线上最难走的地段,由于路途遥远、驾驶时间长,公路的路面又不平整,所以五道梁这一段的车祸明显比较多。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所以民间有“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的说法。
五道梁只是青藏公路的一处居民点,公路穿镇而过,有兵站、加油站、杂货店、小饭馆等。在服务设施方面,是不能和川藏线相比的,如果汽车出了问题,也不像川藏线那么方便维修,因为沿途人烟稀少,虽然过往汽车很多,但是,想求助都非常困难。所以,在出发前,一定要确认汽车的情况,尽量避免出现意外状况,影响路程和旅行的心情。
经历了无人区,路还是不太好走,有些路段路况非常差,坑坑洼洼很多,一路运送物资的大卡车也多。有一段路有座桥断了,还要从临时搭建的路绕过去,有时遇到临时修路,也会小小地堵塞一阵子,慢慢的通过,还遇到有几辆车出事故翻在路边。
青藏公路虽然已经是铺装路面,可很多地方的地面都是波浪型的,因为下边全部都是冻土消融造成的。所以行走青藏公路,其实风险挺大的,它的凶险在于:一是海拔高,因为路看起来比较平、直而不太注意。二是公路直线多,拐弯少,开车速度就会更快,很多地方的路面其实是起伏不平的,速度稍微快一点点,就很有可能会翻车哦。
青藏公路的冻土问题,主要分布在西大滩与安多之间。青藏高原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含有冰的岩石和土壤。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就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随着气候变暖,冻土在不断退化。
目前,青藏公路是在路基两侧加装吸热棒,吸热棒是一种表面有大量薄金属片的金属棒,三到四米高,下端埋进土里,靠金属导热快的原理,把冻土层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通过金属棒传导到地面以上,再通过金属薄片消散到空气中,保持冻土层低温,不容融化。一路上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吸热棒。
青藏高速公路格尔木到拉萨段1100公里还没有修建高速公路,制约高速公路上马的核心技术瓶颈就是有500多公里的多年冻土层。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及多年冻土环境,使得青藏高速公路仍然面临着能否建设、如何建设的难题。进行了多年冻土的技术研究,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都存在着路基相对较窄,高速公路路基则要宽得多,这也是修建高速公路要面临的一个难题。
青藏公路沿途的服务区都没有建好,有几处地方设有兵站,道班等,出发前一定要加好汽油, 路上遇到正规的加油站也要赶紧把油加满。路上有的小镇有食堂和街头小餐馆可就餐,但饭菜味道一般。这一路的住宿条件也比较差,一般自驾出行的游客都会尽量赶到格尔木停歇。
高原的天气可是变幻莫测,刚刚是艳阳高照,一会儿就有可能是大雪纷飞。从安多至格尔木这一段路,可以说:一天之内走过四季。气温从零下5度至25度,从阳光灿烂、大风、下雨、下雪、冰雹、彩虹,几乎所有的天气情况全部都经历过一次。特别是下雪时,粤薇作为南方人虽然特别惊喜,但是公路上很快就结起了薄薄的暗冰,一不小心,汽车就会打滑,必须特别小心驾驶才行。青藏公路因冻土的原因,路面起伏较大,老司机称为搓衣板路,从安全方面考虑,也会开得比较慢些。
这一段的路况不好,为什么还是要经过这里? 事实上确实也没有其他路可以绕过去。去格尔木非得从此经过。那么,为什么要去格尔木呢?
因为青海省的格尔木市是出藏的一个重要节点,到达格尔木,等于从高原反应的缺氧环境中走出来了,格尔木市的海拔不到3000米。到达了格尔木,就没有比青藏地区海拔更高的山了,可以说是结束了青藏高原之旅。
中学的地理教科书上是这样解释的:中国的地貌呈三级梯形,进入格尔木等于下了一级台阶。318国道所经过的西藏最高山峰:米拉山5013米,东达山5130米。318国道经过米拉山、东达山仅仅是沿着盘山公路翻过这个高度,短暂经过,稍为停留,拍个照片打个卡而已,汽车很快就会下行。而沱沱河、可可西里和五道梁、昆仑山这一段,则是长时间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路段行走,要走整整一天,开车要十多个小时呢!同样的5000米以上海拔,这两个5000米以上并不是同一个意思。青藏公路的最高垭口海拔5300多米,沿途的平均海拔也有4500米~5000米左右。所以说青藏109国道行走起来就比较凶险,一路上遇到的骑行和徒步的驴友少了许多。在这一段路,预防、对抗高原反应,还真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作。
这是专门修建的长达2500多米的大桥,藏羚羊通道。
幸好我们做足了准备,带齐食品和必须的装备、药品。从安多出发后,感觉不太舒服时,就马上吸点氧气、多喝开水、葡萄糖水。不疲劳驾驶,遇到美丽的风景和观景台都会停下来,边观景边休息。尽管偶有不适,在坚定的信念、愉快的心情和得当的措施下,顺利地走过这一段最为艰辛的路程。
渐渐地,草原没有了,连草都越来越少了,开始出现大片大片的荒漠,满眼的荒芜。汽车继续前行,来到了昆仑山山口。
昆仑山山口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 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古人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即祖山之意。素有巍巍昆仑之称。
过了昆仑山口,青藏公路就一路下行,昆仑山口至格尔木市的路程只有160公里了。
从安多县到格尔木市,700公里走了14个小时,终于胜利到达了格尔木市。
粤薇自驾青藏109国道,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哦。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