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游记 > 

青海长流贯百川

作者:青海日报 时间:2020-04-19 15:45:59 浏览量:

青海长流贯百川

三江源绿意浓。 资料图片

青海长流贯百川

梦回青海湖。资料图片

青海长流贯百川

祁连八宝河景观。周元峰 摄

青海长流贯百川

岗什卡雪山美景。海北州文体旅游广电局供图

际会于静澈旷远的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辉耀着集天之丰采、山之品貌、水之流韵、原之格调的神韵“青海”。

通天河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碑》碑文如是:高原极地,一派风光,水塔天成,源远流长,三江同根,与斯滥觞。浩渺东去,润泽八方,羽族炫翎,蹄类竞走,蓊郁苍茫……

于斯驻足,你会欣然于在九曲黄河的臂弯里静默,在玛央秀姆草原恬静的羞涩里怅惘,在格萨尔林卡的庄重里祈愿,莞尔起步,青山如影,大河随行,大道辽远清明。

这里是青海。

举目东向,从河湟两岸的灵山秀水至和风微煦的热贡谷地,从松涛千重的北山林场直抵牧野万顷的祁连山下,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在这里交汇,异彩纷呈与兼容并蓄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映,现代文明与历史遗存在这里交融,由此衍生出纵贯古今、横跨高原的人文大观。

蓦然转身,又是一个雄山壮水的大美青海——因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滋养,今日青海——千山锦绣,万木扶疏,让中华文明圈的想象,能够从青南茫茫雪域冰封千里的风光,一直寻获到海东杏花烟雨的风雅钱塘。

再把历史的镜头拉远,是否还能看到一个天路茫茫的“大道青海”?屏息雪冠群峰的三江源头,凝神玉树临风的唐蕃古道,静思枕月听涛的仙米林场,远望蔚蓝澄澈的青海湖水,神游深邃无际的星空之境,恰似一波又一波绚丽的色彩冲击着你的双瞳,犹如一缕又一缕思想的观照令你沐浴无尽的虔诚。

神韵青海,文化精深。意蕴青海,旷古秘境。大美青海,天赐禀赋,地灵人杰。

倘若高天厚土、山宗水源会给予你一种自然的启示,行色匆匆的你,不妨停下脚步,凝神静观。在这里,昆仑文化源远流长,宗教文化庄严神秘,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节庆文化异彩纷呈;在这里,青海“花儿”、塔尔寺“艺术三绝”、黄南热贡艺术、柳湾彩陶、都兰吐谷浑大墓等无不彰显着青海先民的文明与智慧,唐卡、刺绣、剪纸、绘画、雕塑、皮影、银器、铜器、玉器等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品,无不呈现青海民族民间艺术的神秘、粗犷、成熟和庄重。

这里是青海。

盛夏时节,清清的泽曲,流淌在梦幻般的草原。在青南一域的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日村,传统与现代畜牧业的转折所诱发的“绿色革命”在持续。同样的牧场,同样的牧民,但又有谁能料到,昨天,“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畜牧业,今天已然演变为“规模经营市场化”的现代有机生态畜牧业,过去的“牧人”换了角色,成了如今按股分红的“股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征服自然或与之和谐相处,并非一个两难的选择!

踏着如歌的行板,从黄河谷地到三江源头,一条纵贯河湟、横贯青南的绿色长廊点染出山青、水净、风轻、云淡的圣境,宛如一幅挥毫泼墨的绿色大写意,诠释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今日青海,集山之品貌、水之流韵,草原之格调、绿之青翠,正是这幅链接着昨天与今天的美丽图景,承载着青海美好的未来愿景!

这里是青海。

清风泛涟漪,微波拂人心。黄河岸边,一个宁静的小村落被雨后的薄雾轻盈地笼罩着,山光、水色、码头、快艇、射箭、歌舞……乡村旅游灵动着青山,喧闹着绿水。这里是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居住着汉、藏、回多个民族,各民族和谐相处,携手并进,一路同行。

这只是构建和谐青海的一个缩影。

守望高地,各族儿女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的精神风貌,无不展示着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

一代又一代建设者以血肉之躯战天地、斗严寒,铸就了“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实干精神、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为代表的青海精神,从而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绘就了一幅青海政治大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和睦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浩瀚长卷。

今天,青海人灿烂的笑容虽不经意,却分明流露在每一座崛起的乡村城镇中。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向绿色要持续发展的“红利”,全方位探索了符合青海实际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不论是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低保标准、扶贫标准“两线合一”,还是首开草原生态补奖挂钩先河,分级诊疗制度、公立医院改革、“先住院后结算”模式等走在全国前列,亦或是全面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一大批牧民从草原利用者变为生态管护者,形成了青海经验,今日青海处处胜景无穷……

今日青海,灿烂的远古文化与辉煌的文明历史并行,让纷繁的时代得以晕染传统的色彩。人脉鼎盛、文脉流芳的青海正以博大的人文关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正是致力于一种跨越文化的国际视野,不断拓展着当今诗人的眼界;国家公园论坛、友好城市圆桌会议等大型国际活动,彰显着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青海“一带一路”区位优势;玉树致力于澜湄流域各国的交流合作,让玉树的生态走出去,水资源走出去,文化走出去;乃至于藏羊地毯也走向美国、俄罗斯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青海特色文化产业的金名片……

今日青海,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文化和顺、社会和谐。如果你的到来,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旅行,而是接纳心灵的感悟,那么你的收获就一定是车载斗量的。

海阔胸襟 纳百川

姚 斌

青海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缩影地。同甘共苦、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在青海形成了包容、团结、和谐、自强等优良文化传统。2007年6月至今,全国仅设立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而青海设立了热贡(黄南)、格萨尔(果洛)和藏族文化(玉树)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量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全国拥有3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青海就拥有热贡艺术、藏戏、花儿、格萨尔4项。

曾几何时,丝绸之路青海道、唐蕃古道贯通中西,书写了青海人自信开放、刚健自强的历史传统;时至今日,青海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欧亚、南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自当肩负起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时代重任。

曾几何时,文化自卑情绪和精神守成意识,依旧是缠绕在青海人心头的一个心结;时至今日,交往交流交融、不断融入全国和世界发展格局的自信开放精神,已成为青海人维护民族团结、保护绿水青山、造福全国和世界的共识。

通过持续4年的“湟鱼洄游季 探秘青海湖”,身处江源的青海人直面生态保护的历史重任,深度剖析——从昔日的“竭泽而渔”到今天的“封湖育鱼”,直至为湟鱼洄游扫清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从昔日的“猎山渔水”到今日的“养山育水”,为青海湖流域生态治理不懈努力。

去年,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和年保玉则相继颁布禁游令,这种执念于牺牲部分经济利益以换取最大的生态效益,正是秉持了新青海精神倡导的天人合一、立己达人的先进文化理念,彰显了青海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为维护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生态安全竭力尽心的担当与作为。

《庄子》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道出了美的最高境界。时至今日,“在那遥远的地方”已不遥远,携三江之源、昆仑之巅、丝路之冲、民族之和,“大美青海”的文化气质与文化自信,正在“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卓越进程中,不断拓展与丰富着它的内涵与外延。

青海长流贯百川

省生态办供图

作者: 姚 斌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