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游记 >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作者:道台里 时间:2020-06-01 12:03:09 浏览量:

​【此篇文章总字数近9000字,大概需要花您15分钟,但绝对值得一读,并分享】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西游记”(若有雷同,纯属虚构)

第一天(概述)

本次西北之行,我们的脚步将踏入祖国西北的四个省份,分别是宁夏、内蒙古、青海和甘肃,其中内蒙古只是涉及与宁夏交界的阿拉善左旗。通常讲到内蒙古,我们脑子里会一下子联想到一望无垠的大草原。那是在呼伦贝尔、在鄂尔多斯等等。我们这次所要看到的是内蒙古的另外一种风貌——一望无垠的沙漠。但是在青海,我们将去感受高原特有的风貌——祁连大草原。因此,我们此行的主色调是“黄色”和“绿色”。

一、关键词

(一)海拔:大家在地理书上都学过,我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我们这次西部行程的平均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我们基本上感受不到海拔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一般会在两种情况下有感受,一是跑步,容易气喘,那是海拔给我们的“小教训”,这是为什么呢?——( );二是,大家打开你们的零食袋,看看袋装食品的样子,它们都是鼓鼓的,这是为什么呢?——( )

(二)干燥:西北地区基本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每年的降水集中在7、8、9月,占全年总降水的70%,比如宁夏,年平均降水量在300毫米左右,而浙江是2000毫米左右。

(三)荒凉:宁夏固有“塞上江南”之称,自宁夏往西,有一个城市叫兰州。明朝有一位诗人王祎,他有一首《兰州》的诗:“洮云陇草都行尽,路到兰州是极边。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意思就是,到了兰州就像是到了一个世界的尽头。再从兰州往西,那就是另外“一重天”了。

(四)少数民族:西部地区尤其是陕甘宁地区,回民较多,饮食上以牛羊肉为主。因此,我们此行会吃到烤全羊、羊肉串、牛肉拉面等等。我们进的绝大多数餐馆都是清真餐馆。跟大家提一个要求,既然到了民族地区,我们就要尊重当地人的风俗民情。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欢迎大家在瓜果飘香的时节里来宁夏、来西北,给心灵放个假。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宁夏烤全羊

第二天

月亮湖——腾格里沙漠里的“蓝色眼泪”

自银川出发,往西两个多小时即到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腾格里。沿途有贺兰山的豪迈、有内蒙草原的无垠、有一路闲庭信步的牛羊和骆驼。在这里,云是天上的湖,沙漠是地上的海,走,跟我到腾格里沙漠去看海!让我们一起见证上帝画下的美丽曲线。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美丽的穿沙公路(图片来自网络)

“腾格里”为蒙古语,有“天堂一样美好的地方”的意思。腾格里沙漠它就是“中国最美的沙漠”。腾格里不是用来征服的,它确是我们挑战自我的一个极好的参照系。只有在沙漠高低起伏的山丘中,在四驱车的嘶吼中,你才能体会到四驱车的野性,近15公里,不断的上坡、急停、近乎60度的垂落。这是当地蒙古司机的游乐场,只有他们才能让你安全的体验这酣畅淋漓的沙漠冲浪。风沙随着越野打入车窗,这时的你压根不会去扬了它,反倒成享受沙粒在脸上的摩挲。这样绝无仅有的体验,绝对会令你毕生难忘。就连没驾照的有些人看到方向盘也会心痒。

“羌笛幽幽泪色涟,平沙莽莽黄入天”。走过一段芦苇荡中的木质栈道,这就来到“月亮湖”。乘船走近月亮湖,时不时惊起湖面及芦苇荡里的野鸭。漫漫黄沙与飘荡着海天一色的蓝融为一体时。阿拉善的蓝色眼泪——“月亮湖”注定惊艳!

结束短暂的内蒙古一日游。今晚,我们回宁夏,吃一顿烤全羊,犒劳一下我们在沙漠驰骋后的疲惫的小身躯。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腾格里沙漠中的驰骋

第三天:

宁夏——塞上江南

宁夏地处边塞,为什么称它为“塞上江南”呢?为什么叫“九曲黄河唯富一套”呢?了解宁夏,我们就要了解几个关键词。

(一)“塞上江南”:是贺兰山与黄河成就了“塞上江南”。

(二)“长城”:宁夏素有地上“中国长城博物馆”的美誉。时间跨度长,自战国,历经秦、汉、隋、宋、明等不同历史时期;种类繁多,长城的主墙体、烽燧(烽火台)、关隘等一应俱全。长城抵御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

(三)“西夏王朝”:西夏政权曾经与宋、辽形成三足鼎立。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存在近200年后消亡。神秘的西夏王朝留下了神秘的西夏文字。如今对西夏文字的认识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它被称为“中国最特别的文字”。

(四)“回族”:宁夏是中国的“回族之乡”。回族穆斯林信奉《古兰经》,他们一年中大的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回族过古尔邦节十分隆重,成年人,在一生中的该节日要宰羊一头(一头牛可顶七头羊)。在饮食上不食猪、驴、狗肉等,并且禁饮酒。

景点一:水洞沟

1919年,比利时传教士肯特在途径水洞沟时落脚在“张三小店”,他在水洞沟断崖上发现了犀牛头骨化石和一件经过人工打制的石片。不久,他在天津遇到法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并把水洞沟的经历告诉了他。1923年6月,桑志华也来到水洞沟,也住进了“张三小店”,他在此进行了12天发掘,发掘出大量动物化石及各类石器。水洞沟自此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

景点二:西部影视城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 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 一万年。”这是电影《大话西游》里最最经典的台词,感动了无数的痴情男女。

同样,我们的爷爷、奶奶这代人也观看过一部轰动全国的关于爱情的电影——《牧马人》,这部电影也在他们那代人心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两部电影的拍摄地,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镇北堡影视城。

西部影视城位于镇北堡古城。20世纪80年代,著名作家张贤亮将镇北堡介绍给了影视界。在这里先后拍摄了《牧马人》、《红高粱》、《新龙门客栈》、《黄河谣》、《大话西游》、《月光宝盒》等等。这个地方享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东方好莱坞”。是张贤亮非常准确地抓住了西北风土人情中最核心的东西,人们讲,张贤亮是在“出卖荒凉”。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张贤亮让世界更深层次地了解了宁夏。

结束完宁夏行程,我们将乘车,往西再往西,让我们一起来穿越丝绸之路上最精彩的一段行程——河西走廊。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大话西游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第四天:

张掖——大西北的颜值担当

焉支山也叫胭脂山,孤峰耸立在河西走廊的正中央。据说山上生长着一种叫“红蓝草”的植物,可以榨出嫣红的汁液,给女子的脸颊增添一抹红晕。所以匈奴人离开时说,“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只是说丢了焉支山颜面无存,还有,他们的女人从此少了一座山的化妆品,你说气人不!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河西走廊一(图片来自网络)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河西走廊(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前111年,河西走廊已被汉王朝牢牢掌控,长安与西域诸国也逐渐开始了贸易往来,汉武帝望着这条战略通道的咽喉之处,写下豪情万丈的几个大字:

张国之臂掖,以通西域。这,就是张掖。

这里附带着要提到两个人:一个是张骞,公元前139年,张骞的使团在“扁都口”被押送到了匈奴的王庭,一扣就是十年。

另一个是苏武,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套用现在时髦的语言“归来已不是少年”。

公元554年,西魏权臣宇文泰便因这里遍布清洌甘甜的泉水而以天子的名义将张掖改名为甘州。甘肃省的“甘”字,也正是来源于此。后来,流传甚广的教坊曲《甘州》又慢慢衍生出词牌《八声甘州》,但无论是婉约派柳永所填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还是豪放派苏东坡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都还带着边塞所特有的辽远与壮阔。

与冰沟丹霞相距十几公里的“七彩丹霞”,已然成为世界级的网红目的地。但实际上,因为它缺少“坡陡、顶平”的特征,而不能被归入严格意义上的丹霞地貌,为此,地质学家给了它一个新的词汇——彩色丘陵。虽然张掖彩丘不能被称之为丹霞,但它那令人眩晕的色彩,早已让人在恍恍惚惚间,忘了这一点点区别。

这是大自然封印在张掖的七色彩虹,是天空留给大地的唇印,也是河西走廊上的颜值巅峰。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七彩丹霞(图片来自网络)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张掖是一座让人迷恋的城市,这里的风景让人忘记西行的疲倦,也叫人“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所以张掖总是让人有一种未能尽兴的感觉,大概就是因为往东走,长安还很远,往西走,阳关也很远。

今晚,按照原来的行程,我们应该住在张掖。但是考虑到明天“天境祁连”的景点,我们把住宿的地点改到祁连小镇上。但是张掖这个城市有必要跟大家说道一下: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夏,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随叔父到元上都,因道路被阻,客居张掖近一年。

在这期间,马可波罗被当时汇聚东来西往繁华的张掖所深深吸引,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而今的张掖,建了一条欧式的街道,这条被命名为马可波罗街的北端街心,矗立着青年马可波罗英俊的全身塑像。这也是张掖给予沟通中西文化使者的最高礼遇。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马可波罗像

第五天:

卓尔山——“天境祁连”的灵魂

远离大海的河西走廊,气候干燥,大部分地方长年降雨稀少。环绕其周围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听起来都是干渴的代名词。

但祁连山率领着千峰万岭,以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挺拔身姿,将从头顶飘过的暖湿气流一一俘获,并以冰雪的形式贮存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固体水库,其蓄水量之大,甚至可以媲美三个三峡水库。

山顶上终年不化的积雪犹如银色的王冠,瀑布般垂落的高山草甸上点缀着数不清的牛羊。当一群圆滚滚的绵羊意外地出现在公路中央,朝着过往的汽车咩咩叫唤,一种充满喜感的丰腴也在高山下满足地涌动起来。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祁连山脉(图片来自网络)

在祁连山脉中,冲刷了亿万年,在贫瘠的山谷间孕育了一片片与世隔绝的草原,祁连山把黑河束缚在方寸之间,山的南北坡天壤之别,北坡和以往的祁连一样沧浪凉,南坡居然突变出江南气象,水边居然长满胡杨林,河床上居然开满油菜花,山坡上挂满云松,再往上是高山草甸与雪山云顶……本应该在塔里木河出现的胡场林,应该在婺源出现的油菜花河和天山出现的云松和高山草甸,居然同时在祁连山出现。这也就是“天境祁连”的得名所在。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嘉峪关(图片来自网络)

第六天:

一、嘉峪关——雄关漫道真如铁

提问: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关”?

过了张掖,一直往西,直到库木塔格沙漠的边缘,基本都是酒泉、嘉峪关了,再往前就是古人口中的“西域”了。在今嘉峪关市的西侧,黑山和嘉峪山之间有一个仅15公里宽的天然通道,这是河西走廊上最狭窄的隘口。

公元1372年,明王朝的征西大将军冯胜看中了这块宝地,在平定河西后,于此建立了一座用于军事防备的土城——嘉峪关。后来又经过历代帝王的扩建与完善,嘉峪关最终成为一座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楼、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的“天下第一雄关”。

在嘉峪关拔地而起的最初一段时期,这里成为明王朝开拓西域的前方大本营,也是西域使臣进出中原的唯一法定关口。

然而到了嘉靖年间,国力衰退的明朝已无力经营西域,面对游牧部族不胜其烦的袭扰,嘉靖皇帝干脆下令,将嘉峪关外的军政机构与臣民一并回迁,紧闭城门,据关以守。明王朝大片的国土弃之关外,丝绸之路亦彻底断绝。固若金汤的嘉峪关,最终只换来皇帝的耳根清净。

就在明王朝封闭嘉峪关的同一时期,丝绸之路另一端的欧洲正在大航海时代的巨浪中激流勇进。哥伦布、麦哲伦等冒险家们在王室的资助下扬帆起航,新的世界不停地被发现,被探索,遥远的国度被一条条海上航线所沟连,文明与贸易,随着四通八达的季风和洋流漂向全球。

而此时的中国呢?为了应对外来的侵扰,在西边锁上了嘉峪关的大门,在东边则实行严苛的海禁。丧失了对外部世界的兴趣,也便丧失了开放包容的基因。强盛了数千年的东方大国因为自我封闭而就此停住了脚步,并在短短的两个多世纪就被西方世界全面超越。

二、鸣沙山怡性 月牙泉洗心

前言: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以前台湾有一个著名的歌手叫周传雄,他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歌叫《寂寞沙洲冷》。那时候这首歌非常的火爆。我去查了下,歌曲发行于2005年,这首歌曲的创作灵感来自苏轼的《卜算子》,是出其不意搭配而成的即兴花火。(此时应该有音乐)

歌曲里的“沙洲”,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敦煌。在敦煌的鸣山路上,一抬头就能看见巨大沙丘横卧在路的尽头,虎视眈眈地望着脚下的这片绿洲。强劲的西风裹挟着黄沙一路东进,直到遇见三危山和黑石峰的阻拦,沙子才一粒粒沉降下来,日久天长,聚以成山,这就是敦煌的地标——鸣沙山。来到敦煌,你一定会惊叹,城市和沙漠会如此亲近,在沙山下生活的人会如此坦然。

鸣沙山真正神奇的地方也在这里,按理说每天有上万名游客在沙山的斜坡上踩来踩去,流沙不断向下滚落,经年累月,沙山就会往前推移,并渐渐矮下去。可鸣沙山却可以岿然不动,并“经宿吹风,辄复如旧”,每天都能亮出如利刃般的山脊线。

事实上,鸣沙山并非一直固定不动,只不过它移动的速度太缓慢,让人难以觉察。地质工作者经过地层探查后推断,鸣沙山的扩展曾迫使党河向北改道,奇妙的是,沙山在吞没党河故道时,特意留了一小截出来,这一小截就是现在的月牙泉。

虽然月牙泉已与党河隔离,但两者依然通过地下水系紧密相连,所以党河水位的下降,也使得月牙泉的水面萎缩大半。为了避免月牙泉彻底干枯,如今人们每年都要花费巨资,通过各种手段为其补水。很多人都喜欢坐在鸣沙山东侧的山脊上,静静地等着太阳落下,看日月辉映的瞬间。年复一年,太阳每天都按时赴约,可如果有一天地上的月牙突然不见了,这个画面该有多么伤感……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月牙泉(图片来自网络)

第七天:

敦煌:我们要看什么?

前言:来西北前,女儿跟我说,她的学霸同桌之前来过敦煌。他反馈给女儿的观后感是:敦煌没什么好看的。于是我第一个感受就是:震惊。然后我就想给大家理一下来敦煌的思绪,那就是:来敦煌,我们要看什么?

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就位于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上,出敦煌向北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玉门关,向南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它连接着自此分途的南北两线。无数穿梭往来的使臣、商旅和僧人,曾在这个地方驻足休憩,贸易在这里繁盛,文明也在这里交汇,终于聚沙成塔,筑垒起这漫漫长路中的一座不朽城市。

(一)乐尊和尚:莫高窟的开创者

公元366年,正值前秦建元二年,一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三危山,夕阳之中突然光芒闪现,无数的金光交织在山峦间,跃动的光影映出数千佛陀的形象,被眼前场景深深震撼的乐尊认为这是佛祖的显灵,于是虔诚的在脚下的崖壁上开凿出了第一个洞窟。

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一千多年的时间,逐渐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尚存彩塑3342身,其中塑像2284身,影塑1058身,将建筑、彩塑和壁画完美的结合,是世界上现存最独特而完整的佛教艺术文化宝库。

(二)王道士、斯坦因:敦煌的浩劫

提及敦煌,很多人会马上想到莫高窟,而提及莫高窟也免不了说起那段伤心史。

从366年,乐樽和尚凿开第一掊黄土,到1897年,王圆箓道士住持莫高窟,1600的多年时光里,莫高窟的兴衰一直和敦煌保持同步。

转折发生在1900年的6月22日(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这天晚上正在清扫流沙的王道士无意间透过洞窟墙壁上的一条裂缝,打开了一座装满了经卷的秘洞。

学问不多的王道士也许无从知道这些已经封存了近900年的文物古籍有何等价值,但他依然觉得这是一件自己处理不了的大事。于是,他先是请来了本地的乡绅征询意见,然后又一路步行到敦煌县衙上报给县令,最后又赶着毛驴走了800多里路,去肃州(酒泉)拜见道台大人。但所有的奔走呼告最终只得来甘肃省府的一纸命令:检点经卷,就地保护。

四处碰壁的王道士,无奈间竟斗胆给远在京城的慈禧太后写了一封奏折,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苦苦等待。他哪里知道,就在他推倒藏经洞秘门的那一刻,八国联军正在天津集结,准备进攻北京;两个月后慈禧将扮作农妇逃往山西;一年以后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字;而重掌大权的太后,也将在罪己诏上高呼:“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王道士(图片来自网络)

整整七年,没有人理会王道士呈交的秘密,面对藏经洞里的文化宝藏,孤立无援的王圆箓也一定感到过一种说不清的沉重与困惑。客观地讲,他毕竟已经做了一个普通人所能做的一切。

敦煌有古经书现世的消息已经散布了出去,王道士为筹措经费连送带卖而散佚的少量卷子也开始在坊间流传。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循着线索来到莫高窟,他用40个马蹄银锭买走了王道士手上的7000卷各类古籍绘画,装载了满满29箱运回了英国。次年,法国人伯希和进入藏经洞。一前一后,莫高窟的大量经书文物被连哄带骗地以极低的价格卷走。除此之外,美国、日本和俄国的考察队也闻风而至……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图片来自网络)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世界上收藏敦煌资料的国家(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文物是在王道士手中遗失的,他自然要为此承担骂名。但事实是,那是一个连国家最高统治者也要对西方人奴颜婢膝的年代。客观地讲,我们只能去恨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也只能把这种恨化作奋发图强的内力,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不会再遭受同样的欺辱。

(三)壁画:敦煌千年传奇

很多人的认知里,都知道敦煌有很多佛窟,佛窟里面有佛像和壁画,那个藏经洞里面所藏古籍90%也都是佛经。它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

其实敦煌并非单是佛学文化,它在美学、历史学、语言学等种种学上面的意义和价值,都早已是超越了宗教本身。

就拿“敦煌壁画”来说,它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跨越了千年的漫画,且还是一部画风、色彩极美,故事极有趣,连载时间极长的漫画。

比如:北魏时期,一幅壁画叫《鹿王本生》,在上世纪还被翻拍成动画片过,片名叫《九色鹿》。讲的就是有一人掉进了水里,九色鹿王把他救了上来,被救人发毒誓不会暴露它的位置。后来,被救人见到国王张贴告示寻找九色鹿,便见利忘义,带着国王去寻找。找到九色鹿后,九色鹿告诉国王被救人见利忘义违背誓言的事情,突然被救人就浑身生疮死去了...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鹿王本生图(图片来自网络)

接着,一个伟大的时代到来了。唐朝国力日盛,百姓安居乐业,石窟内更宽阔的空间、壁画上更宏大的场面,气象之盛,非唐不可为,每一处都昭示着这个时代的开放包容与富庶瑰丽。这时期的壁画,敬望菩萨饱满丰腴的面庞、神游飞天萦绕舞动的丝带、迷醉舞者飞旋踏地的脚步,如同已然身处极乐世界,亲耳聆听着佛法一般。

(四)敦煌是“人类的敦煌”

敦煌,自汉代以来就成为多民族、多文化共荣共生的前沿阵地,始凿于魏晋时期的敦煌石窟更是秉承了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从王公权贵到平民百姓,不论民族,不论阶层,都可以成为石窟的开凿者和供养人,所以石窟所展现的内容也包罗万象。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敦煌壁画之反弹琵琶(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敦煌不只有莫高窟,还有西千佛洞、东千佛洞、榆林窟和五个庙石窟,它们大都地处偏远,抵达不易,所以从明代后期就基本处于乏人问津,自生自灭的状态。直到莫高窟藏经洞文物在西方引起轰动,北京的学者们才后知后觉地把目光投向这片被遗忘甚久的土地。

1944年,国民政府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成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石窟群第一次被置于国家机构的庇护下。至此,数万件敦煌遗书已经流落国外30余年,世界各地的学者早已展开对敦煌文化的研究和探索。

众多才华横溢的青年人不远万里赶到敦煌,面对残破不堪的石窟,他们没有沉浸在悲伤中止步不前,而是怀着极大的热忱和紧迫的使命感在黄土崖壁上埋头苦干。

散播海外的莫高窟文物,掀起了国外的“敦煌热”,伯希和从莫高窟离开后编辑了名为《敦煌图录》的画册,无意中改变了一个名叫常书鸿的人的一生。

正在巴黎学习油画的他,被画册极大的震撼,立时便决定放弃优越生活去到当时偏远荒凉的敦煌。就在他潜心研究和保护时,妻子却因生活艰苦而抛弃他和孩子们离家出走了。外有时局动荡,内有妻子离去,在这巨大压力下,他仍坚守了下来。

1944年,常书鸿任“敦煌艺术研究所”首任所长,因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保护等工作,被誉为“敦煌的守护神”。1994年,按照他的遗愿,骨灰被葬在了莫高窟墓地中,正对着不远处的九层楼,他将这里选做了归宿。

原来这一待,就是一辈子,就是永远。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常书鸿先生(图片来自网络)

诚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阳关:神秘的哨所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玉门关、阳关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敦煌以西,有两个关口。分别留下了两首千古绝唱。对于阳关的了解,大多数人是通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那就是王维的一曲《阳关三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于玉门关,则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七天七夜西游记”

 

 

▲敦煌回程的绿皮火车

今晚,是我们这个团队西北之行的最后一个夜晚。今晚,我们将乘坐绿皮火车,从敦煌到兰州。今晚,或许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次绿皮火车卧铺经历。明天在兰州,我们会吃碗正宗的兰州拉面,结束我们的行程。

之后,我们又要各自回归我们的生活。

愿你们,愿我们,此行丝路,历尽千帆,眉眼如初,虽经辛劳,笑颜如花!

再见!


附边塞诗选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逢入京使 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二首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蝶恋花·出塞 清代: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塞上听吹笛 唐代: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行 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二首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莫道本土无文化,用心发掘鸣天下!

-END-

【文字:一位父亲 ,敦煌部分文字来自网络】

【图片:一位父亲、网络图片】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