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小编的一位朋友来西宁洽谈合作,直言要我带他吃青海的手抓羊肉。机场接到他后直接带他来到市里的一家餐厅,这头一道手抓羊肉就让他赞不绝口,觥筹交错笑语欢声,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之后的业务合作也非常顺利。
手抓羊肉是我国西北地区蒙、藏、回、维等民族喜爱的传统美食,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即食而得名。听说最多的吃法有三种: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食用;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食用;煎吃,平底锅煎热食用。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味俱全。
历史起源
《说文》有曰:“羊,祥也。”《周礼·夏官·羊人》记:“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羊在古时被赋予吉祥的象征,同时也是重要的祭祀食品。《本草纲目》记:羊肉是大补之物,堪比人参、黄芪。
手抓羊肉源远流长,这跟蒙、藏、回、维等民族恶劣的生活环境和独特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外出游牧,数月不归,而羊肉却有着饱食一顿,全天不饿之功效。
中国的许多省市都有自己闻名于世的菜系或名吃,就羊肉系列而言,北京有铜锅涮羊肉,陕西有羊肉泡馍,新疆有烤羊肉串,内蒙古有烤全羊。西宁的手抓羊肉也是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手抓羊肉在宴席上是必不可少的,上手抓羊肉和吃手抓羊肉也非常讲究。要将带骨羊肉剁成约二指宽的长条或块状,放入大盘之中,众人围坐而食之。胸茬肉和肋条肉最为鲜美,先要敬呈给尊贵的客人和最年长者品尝。青海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饮食上,人们都秉持着热情好客、尊老敬老的习惯,至今遗风尚存。
在漫长的岁月中,手抓羊肉原本只在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高原和草原的帐篷间为牧民们食用,城市里极为少见,过去名流常视之难登大雅之堂,不屑一顾。手抓羊肉真正成为驰名全国的美味是距今二十多年前的事。据说,一位颇有胆识的人在一条偏僻的小巷子里挂起了“手抓羊肉”的牌子。一时间,如万马奔腾,手抓羊肉的香味四处飘溢,流行到了西宁各州市,又风靡了兰州、银川、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城市。
青海习俗
从仲夏到初冬是草茂羊肥的黄金季节,也是吃鲜嫩可口手抓羊肉的好时机。此时,倘有贵客来到,热情好客的主人便到羊群里挑选出膘肥肉嫩的大羯羊,就地宰杀,扒皮入锅,只需三碗茶的寒暄功夫,一大盘层层叠叠、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就端到贵客面前了。这一盘羊肉,肉赤膘白,肥而不膻,色泽诱人,用刀割吃,吃得嘴油手滑,仔细品味,爽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软滑,滋味非凡。手抓羊肉的烹调有独到之处,操作简单明快,只加一小把盐(现多煮肉不加盐,吃时蘸盐),火候恰如其分,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手抓羊肉,色、香、味、形都代表了主人粗犷、豪放、热情、虔诚和好客的性格。青海各族人民,无论是回、汉、蒙古、撒拉,都用手抓羊肉作为敬客的上好食品。近年来旅游行业大发展,青海各地的宾馆已把手抓羊肉列为青海风味名菜之一。
营养价值
羊肉性温,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热御寒,而且还能促使消化酶的产生,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营养不良、腰膝酸软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但是羊肉性温热,常吃容易上火,搭配凉性的蔬菜如冬瓜、丝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茭白、笋、菜心等,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
羊肉和萝卜做成一道菜,则能充分发挥萝卜性凉的特质,有消积滞、化痰热的作用。
那么,青海的手抓羊肉,哪儿还有更好的去处呢?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