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取“西陲安宁”之意,沿着湟水中游河谷盆地而建,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也是自古的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这座历史悠久的高原古城,伴随着青藏高原纯净清冽的山风,在日升月起的轮回中,在新街老巷的喧闹中,每一天都发生着变化,幸福安宁是对这座城市最好的诠释。
向中:河湟人家幸福与您分享
从青海特色小吃聚集的莫家街穿过热闹的地下商场,走过满巷土特产琳琅满目的水井巷,对面的商场门口都是来往的人群,人声鼎沸,热闹不凡,这里就是西宁市的城中区,自古的商贸云集之地。但是许多来西宁的游客,第一站都会停在西宁最大最鲜明的地方——中心广场,从这座广场上,能真切感受到河湟人家茶余饭后的生活和文化。除了商业活动和展会,这座广场从正式开放那天就成了西宁人休闲散心的圣地。当高原的太阳还未升起时,广场上已经开始热闹。舞着剑的、跳着锅庄的、唱着花儿的、打着陀螺的,这些声音像城市的闹钟,每天从广场上响起。
“年轻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我每天早上、晚上都和朋友们来跳跳舞,年纪大了多活动活动精神!”今年63岁的张兰家住黄河路,中心广场是她最常去的地方,她最爱的就是锅庄舞,但有时候也会跟在年轻人的后面学跳慢摇。下午的中心广场少了歌舞的热闹,却有着城市一角的宁静。放风筝的大爷们相约在广场上,拿着手中的风筝线装点着湛蓝的天空;广场北端的玻璃长廊下放着一排座椅,人们在那里乘凉休憩,长廊内能看到“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有关西宁市历年来获得的各项评比奖牌,从这面铸铜浮雕荣誉墙上的18块展牌,能清晰地看到西宁城的变化和西宁人的努力。
“我最喜欢坐在中心广场河西的凉棚底下喝盖碗茶,西宁人叫‘刮腕子’,旁边有许多本地的老大爷遛鸟、聊天,还会唱花儿,虽然我听不懂,但这种属于西北独特的旋律让你能更贴近这里最地道的本地文化。”游客吴启东是大学的文学专业老师,来青海旅游,美景让他折服,但青海本地的河湟文化更让他兴趣浓厚。夜幕下的中心广场才是最热闹的。直排轮、滑板、羽毛球,欢快的锅庄舞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人们,还有不少游客加入其中。“我的生活节奏很快,很少有时间悠闲的散个步,刚才去跳了锅庄舞,旁边的阿姨还热心的教我呢,西宁人太热情了,而且生活太舒适了!”来青海旅游的上海人张田说到。这座广场从早到晚都有着不同的热闹,这份热闹里透着河湟人家的生活文化和西宁人幸福的生活缩影。西宁市的城中区,除了中心广场上看生活,你还可以在南山公园览西宁全景;去麒麟湾公园撑着柄柄绿伞,坐在溪边岩石上听听高原灵动的溪水声……
向西:琉璃之夜让脚步流连忘返
7月13日晚上8点,西宁依旧天光大亮,在城西区西山上,爬山散步的人不在少数。“每天吃过晚饭都会叫上家人来西山转悠一圈。这两天日头长,天黑得晚,天气也比较凉爽,一路上绿树环绕,不但能锻炼身体,心情也舒爽了不少。”家住西山一巷的瞿女士告诉记者,西山连着植物园,晚上一路溜达过去,绿树成荫,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来散步消夏。
西宁市植物园坐落在西山脚下,楤木、云杉、刺柏郁郁苍苍,道路蜿蜒曲折,随地势起伏的小路把人们引向一个宁静而神秘的植物王国。园内树木葱郁,花卉繁盛,环境幽静,是一处集游览、园林植物繁育推广、濒危植物保护、科普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园林绿地。植物园被誉为西宁新八景之一——“西山春早”,深受西宁市民喜爱。蒙着夜晚的神秘面纱,晚上的植物园更添了一份幽静神秘的色彩。夜晚的植物园斑驳陆离,夜晚的西山却是色彩斑斓。登上西山山顶,可以俯瞰整个西宁市。黄昏时分的天空,蓝得错落有致,云霞浮动,大半个西宁城鲜活的展现在眼前。不少游人拿着手机想要和傍晚的城市来一张合影。来自山东的游客孙继伟说:“我一路爬山上来,虽然因为海拔的原因有点累,但在山顶上看晚霞简直太美了,青海海拔高,天空看起来特别蓝,刚才一路看太阳慢慢沉下去,天空一点一点变色,美得不可方物。”
等到夜幕彻底降临,整个城市灯火通明。在西山山顶上的浦宁之珠俯瞰整个城市,又是另一番风景。“西宁的夜景很绚丽,感觉我20元的门票蛮值得的。从塔上往下看,景色开阔,整个城市尽收眼底,一片灯火辉煌。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感受到了西宁快速的发展步伐。”孙继伟说道。浦宁之珠是西宁的地标性建筑,高188米,是一座集广播电视发射、旅游观光和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观光电视塔,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多功能观光塔。这是浦东援建西宁的项目工程,外型设计类似东方明珠电视塔,其大小约为东方明珠电视塔的三分之一。夜晚的浦宁之珠塔身的彩灯闪烁,为西宁的夜景增添一抹亮色,同时也是西宁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西山仅仅是西宁夜间生活的一小部分。在浦宁之珠上顺着整个城市灯光最耀眼的地方看去,就是海湖新区。作为西宁最热闹的街区,夜晚的海湖新区更是人潮涌动,年轻人聚集在万达广场、唐道商业综合体,逛街看电影,及时行乐,这里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向北:走进绿树氧吧听“青海小调”
东与城东区交界,西与湟中县为邻,南与城中区、城西区隔湟水河相望,北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接壤,随着西宁市各大城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北区也逐渐走出了自己的风格。7月12日早上10时,城北区海棠公园里传出阵阵的“青海小调”,郁郁葱葱的亭台长廊下,出来纳凉的老人坐在一起惬意的拉弹着小曲。\"最近天气变热,去街上太晒了,公园里树多花多,气温正好,我们几个老伙伴基本天天都在公园。”62岁的赵奶奶住在海棠公园附近的小区,她告诉记者,每年的五月份是海棠公园最美的时候,满园的海棠花开得非常茂盛,一簇一簇的开在枝头,引来许多观花的游客。
从2011年9月开工,历经近两年的建设,以“海棠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免费对市民开放,据了解,园内共栽8个品种近千株海棠、种植乔木近4000株、花灌木3961墩;同时湖泊、凉亭、景观长廊等应有尽有,作为十大主题公园之一,这处以海棠花为名的公园,无疑已成为西宁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虽然已经过了满园海棠盛开的季节,但蓝天下茂密的植被和碧绿的湖水让公园绿意盎然,粉色、黄色、紫色的观赏花大片大片的开着,公园依旧处处是美景。“西宁在高原上,干燥又缺氧,但没想到还有这种枝繁树密的地方,还是在城区,这里面的气温很舒服,是纳凉的好地方!”从天津来青海旅游的王昊说到。游完海棠公园,来到城北区最大的居民密集区——朝阳,这里也有一座公园是散心、观景的好去处。从原来的一片沙地成为如今的花草繁多、绿树成荫,这个坐落在闹市中的幽静公园是许多市民茶余饭后的必去之地。
“我每天早上和晚上都出来锻炼,公园里的空气清新又舒服,我住在这里十几年了,跟这个公园可是老朋友。”家在公园附近的周建华和儿子孙子住在一起,朝阳公园一直是他们一家人最常去的地方之一。“这两年一到郁金香盛开的时候,不仅是咱们本地的市民,还有好多外地的游客也会在公园里散步赏花,他们特别喜欢咱们青海的气候,也觉得咱们青海越来越美了!”全园总占地面积达4.18公顷,其中绿地面积2.9公顷,占总面积的69%;水域面积0.26公顷,占总面积的6.2%,园内建有仿古的四方小亭,一眼望去,亭台下都是聊天纳凉的人。虽然面积不及其它公园大,样子不似刚建不久的公园那么新,但却精致又有年代感,闹中取静,可以在城市里享受自然界中的净土绿地。除了海棠和朝阳两大公园,城北区正在建的北川河湿地公园也建成在即。由六个湖泊组成的湿地公园总面积约173.5公顷,有4个人民公园那么大!虽然现在还未对外正式开放,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夜海听涛等为主的园林风景已经修建完成,湖面碧波荡漾、湖边绿树成荫,吸引了许多水鸟在公园筑巢休憩,不难想象,等全部修建完成,将会是西宁又一大天然氧吧风景带。
向东:多彩民族风情拨动心弦
七月的西宁,凉爽宜人,迎来了旅游高峰期,四面八方而来的游客带着对大美青海的向往蜂拥而至,而下了火车的第一步就踏在了城东区。城东区是西宁的东大门,西宁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货场、海关均在区内。曹家堡飞机场距城东区最近,区位优势显著,素有西宁“旱码头”之称。一下火车,就足见城东区的热闹与繁华。周边高楼鳞次栉比,人群川流不息。但最引人注意的建筑还是圆顶的清真寺,拱形的窗户、金绿色的墙壁,为眼前的城市增添了一笔浓重的民族风情。城东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回族、汉族、藏族、土族等多种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民族风情。
“这是我们第一次进到这么大的清真寺,寺院建筑也是古色古香,非常吸引人。”来东关清真大寺游览的戴先生说道,青海各民族在服饰冠履、饮食起居、婚丧嫁娶、游艺竞技、宗教信仰、岁时节令等方面的民风民俗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一样的民族风情对他们来说太有吸引力了。东关清真大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西宁市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建筑。东关清真大寺也是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建有2000余平方米的大殿,建筑兼具中国传统古典建筑艺术和伊斯兰建筑特色,成为青海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之一。民族建筑赏心悦目,民族特色饮食也让游客流连忘返。沿街的小店多是各种馍馍店、羊肉铺、酿皮店,也能看出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回族妇女的面食手艺有着西北人的丰富和河湟人的精致,做出的焜锅馍外脆里软,炸出的馓子酥脆飘香,各种样子的花花更是香甜酥脆,做的甜醅醇香甘甜,令人口舌生津。
异彩纷呈的多种文化和淳朴好客的民俗民风美好结合,造就了青海的大份量美味。“我在外地就一直惦记着家乡的羊肉,一回来就跑来吃手抓羊肉了,已经连续吃了3天。要说手抓羊肉最正宗的还是得在城东吃,肉不膻,就着一头蒜,记忆里的美味瞬间就回来了。”假期回来消暑的杨乐乐说道。游在城东,吃在城东,娱乐购物当然也在城东。新千国际广场、泰阳国际商贸中心、小商品批发市场、万达影城,一座座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它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做客。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