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3月11日电 题:“老茶泡儿”丁利民的青海“观茶”
中新网记者罗云鹏
对于56岁的“老茶泡儿”丁利民来说,这种神奇的“东方树叶”已然成为青海这方多民族杂居区域里的“文化使者”,“虽然青海并不是产茶区,但是青海人的婚丧嫁娶和日常生活里,却对茶有着独到的诠释。”
祖籍山东的丁利民,是在青海长大的“援青二代”,退休后在青海省会西宁经营有一间不大的茶室,取名醇臻“致力打造”适合高原大众消费的茶品体验店。
史料记载,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茶叶开始进入青海;北宋时青海茶马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元朝茶叶在互市中占据主导地位;明代设置有西宁茶马司;清初虽官方茶马贸易机构撤销,民间茶马贸易往来仍然持续。
丁利民的“老茶泡儿”生涯已有33个年头,对于“天上的礼品甘露为首,人间的礼品茶香第一”等青海民间谚语更是信手拈来。在他眼里,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喻茶为“长寿之水”、“神界甘露”,茶是待客食谱中的头道饮料。
“当时(20世纪80年代),茶只是搪瓷茶缸里的舌尖调味剂,种类只有为数不多的茯茶和花茶。”丁利民的“老茶泡儿”生活始自“办公室模式”,“观茶研究”也从这时而起,“一般说到茶文化,人们的联想都比较高雅,而青海各民族群众却又把茶文化做到了另一个极致。”
据青海民俗学者任玉贵研究,世代生息在青海高原上的各族群众,因生活的地域环境及民族传统习惯的不同,关于茶的习俗也各具地方特色,不仅农区提亲省亲必带,牧区礼佛问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
“茶在青海不仅是饮品,更是礼物。”丁利民眼里,“30多年来青海人的喝茶习惯也从原先熬茶或者盖碗茶开始逐渐多元化,品质化。”
“以前和朋友聚会都是喝酒,现在身边喝酒的人越来越少,喝茶的人却越来越多,也就喜欢上喝茶了。”青海玉树籍“80后”商人江巴贡庆说,“在玉树的茶馆里,冬天一般点茶是酥油茶加红茶,夏天是酥油茶加绿茶,而且茶具也开始讲究了起来。”
中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4316万亩,茶叶产量已经达到227.8万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统计,过去20年间中国茶叶产量增长达400%。
“茶浓茶淡,适口为上,价高价低,健康至上。”当下,令丁利民忧虑的是茶叶因农药残留品质参差不齐,因此他将自己三分之一的时间“埋”在了从找茶、买茶到制茶的全过程里,在他看来这是“缓慢而温暖的时光。”
“闲暇之余也喜欢去西宁规模稍大一些的几个茶叶市场逛一逛,一来搜罗一些好茶叶,二来去跟从业者聊一聊。”丁利民希望未来在青海也能入驻一些如大茶网等O2O电商,做适合高原大众消费的“茶+”。(完)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