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养生成为消费者需求,枸杞作为中国传统养生食品正焕发新生。阿里数据显示,近几年,枸杞与阿胶、红枣成为食滋补品网红前三甲,且每年市场容量以20%以上的速度快增。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枸杞产业的整体发展并不容乐观。据了解,目前枸杞产业青海、宁夏、甘肃等六大产区的综合产值刚过200亿元,以1000亿元为主流产业的临界点,枸杞还属边缘产业。
现状和问题:产业园具有优势,但柴达木枸杞知名度低,亟需完成品牌和产业升级。
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自2011年成立,至2018年,枸杞种植面积高达25万亩,有69家各类枸杞经营主体,绿色、有机枸杞经营占比超过80%,有机出口枸杞占全国总量90%,形成了种植、加工、物流、示范、休闲、科研、综合服务七大功能,并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名录。
受制于产业园地处青藏高原大西部的地理局限、成立时间较晚、市场推广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青海柴达木枸杞的市场知名度远远不如宁夏中宁枸杞大。
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产业与市场形成正向循环,为青海枸杞正名,2018年6月,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与蓝狮达成战略合作。
调研发现:消费者对高品质枸杞需求强烈,但柴达木枸杞缺品牌化主体和市场化运营。
从产品上,柴达木枸杞因为地处高原,阳光充沛,环境生态,因此普遍比其他产区更大,果肉更紧实,营养更高,味道也更甜。
在消费上,由于消费升级,从60后到90后等消费群都对高品质枸杞有强烈需求。
在运营上,柴达木枸杞缺少品牌化主体和市场化运营,致使产区价值无人推广,无人维护。
策略:三位一体 重塑和提升柴达木枸杞价值
基于调研结果,蓝狮团队与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合议后,决定以区域品牌建设为中心、对柴达木枸杞区域品牌实现产地、运营和消费认知的三个主体升级重塑。
一、产地供应链:高光寒净 中华枸杞祖源地。
在价值上,蓝狮根据柴达木枸杞海拔高、日照足、温差大、环境无污染的生长环境优势,为其打造了“高光寒净”的专属卖点,定位“高寒净地”的区位优势。
在文化定位上,利用都兰五龙沟是有史可考最早的野生枸杞林和当地枸杞的历史传说,蓝狮将柴达木枸杞文化属性定位为“中华枸杞祖源地”,使其从底蕴和价值都立于行业顶峰。
二、运营主体链:形成以推广柴达木区域品牌核心的服务平台。
蓝狮系统梳理产区价值,推动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功能转移,实现以服务为主;让生产、加工、物流等七大功能区,统一于柴达木品牌之下,形成1+7的运营模式。保证产业园行动有核心,发展有抓手,和辖区企业共面市场,满足用户消费升级。
三、认知消费链: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系统打造柴达木枸杞价值链。
从人群定位上,主要服务中产,让其成为“中产枸杞新基地”,让高品质枸杞完成市场切割。
从产品定位上,基于中华枸杞祖源地的产区定位,深挖枸杞的传统养生文化属性,创意了“昆仑圣杞”的新品类名。
从产品卖点上,基于消费升级,创意提出“个头大 果肉厚 味道甜 营养足”差异化卖点,与竞争对手建立区隔。
从文化上,围绕中华枸杞祖源地产区价值,“昆仑圣杞”品类属性,创新提出“养元”文化,让产品功能与消费场景紧密相连。
从诉求上,立足柴达木枸杞有机优势,提出“有机枸杞的净土 出口枸杞的乐园”,凸显高端枸杞,深化消费认知。
执行:展会+央视+线上传播模式 让柴达木枸杞落地生根。
为让柴达木区域品牌形成消费认知,产生市场推动力,蓝狮从工具和传播两方面完成价值化传播及重塑。
工具层面上,基于其价值体系进行系统创意,制作了高炮、宣传手册等市场化视觉物料,广告片等视频,让整个宣传系统直指市场,简单高效。
而在传播上,对接CCTV等强势资源,推动电视、视频、新闻、活动立体交叉的宣传模式,带领园区企业先后参加了广交会、厦门绿博会,组织了青海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牌推介会暨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搜狐、新浪、网易等300余家媒体对都兰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迅速提升了柴达木品牌知名度。
成果:实现品牌和产业升级,成为精准扶贫典范。
乡村振兴,品牌助力,2018年,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产值达42.36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6万元,高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平均水平分别为156%、93%、115%,柴达木——昆仑山下的有机富硒枸杞就像一颗高原上的红宝石,已经开始为都兰区域经济的发展持续着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