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宁讯 11月8日,农业农村部、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推进会活动新闻发布会在西宁召开。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中央驻青媒体及地方20多家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青海省相关司局(厅)领导回答了记者提问。
有记者提问:农业农村部参与创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有哪些考虑和政策支持时,农业农村部监管司程金根巡视员回答:
当前,全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需要新思路、新措施、新机制。在这一背景下,我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统筹中央和地方资源优势,整省域打造乡村振兴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是一项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性工作。
示范省创建是由我部韩长赋部长和青海省王建军书记共同商定并推动。3月1日,我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合作框架协议。9月23日联合印发了共建工作方案。目前,按照共建合作协议和工作方案,双方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本次示范省共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落实中央部署需要新举措。示范省创建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三个最大”、“四个扎扎实实”重要指示的一次创新实践,也是支持青海“一优两高”战略落实的一项具体行动。二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突破。青海地处三江源头,生态意义重大。建立起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有利于树立绿色发展和负责任农业的良好形象。三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需要新探索。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是重要的绿色优质农畜产品供给基地。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和营养品质,集中力量打造“青字号”品牌,有利于推进青海乡村振兴、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发挥良好示范效应。四是促进脱贫攻坚和农民致富需要新担当。通过示范创建,加快推进青海农牧业提质增效,让青海绿色优质农产品不仅产的好,还要卖得好,卖个好价钱,使创建成果惠及更多老百姓。
为共建方案落地见效,我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政策支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目前,已成立了部省共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双组长”机制,我部于康震副部长和青海严金海副省长担任共建领导小组组长。我部11个司局和青海省14个主要职能部门参与共建实施,建立起高效有力的部省协同推进机制,为共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加强项目支持。围绕共建协议和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在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生态化等方面加大政策和项目扶持力度。今年以来,部省共协调安排34亿元支持创建工作,其中中央财政16亿元、省级财政18亿元。
三是加强技术人才支撑。发挥科技在创建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构建起一整套技术创新、人才保障、评价考核机制,引导技术人才向示范省创建聚集。重点加强技术推广、疫病防控、良种繁育队伍建设,用新技术新模式支撑示范省创建。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清德就“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六项主要任务推进情况”通报说:
一年来,我们集中精力、财力、物力,精心组织,合力推进,共建工作方案明确的六大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大力培育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实施《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着力将牦牛青稞产业打造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扶持建立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141个,认定省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16家。进一步完善特色农畜产品标准体系。今年,省上下达农牧业地方标准项目计划43项。修订了牦牛、藏羊等9项绿色食品地方标准。支持湟源、互助、乐都、玉树建设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了10个首批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联合体,带动121个新型经营主体。已获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621个。5个牦牛产业示范园、青藏牦牛博物馆正在建设之中。建设了浩门农场小油菜、湟中马牙蚕豆等7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祁连、河南、泽库等12县通过有机检测认证的草原面积达6916万亩,建设有机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63个,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启动牦牛藏羊追溯体系建设。投入中央、省级财政资金7000万元,实施“121”追溯工程。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广的原则,在兴海、祁连、泽库、甘德等10个县、200个合作社和规模养殖场、10个屠宰加工企业对210万头(只)商品牦牛藏羊实施原产地可追溯试点工程,补短板、创品牌,实现高品质有机牦牛藏羊产销可对接、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生产消费互信互认,力争在3-5年内率先在全国建立牛羊可追溯体系。
三是“青字号”品牌创建扎实推进。坚持把牦牛产业作为农牧业第一品牌来打造,编制了《2019年品牌强农计划项目实施方案》。青海省养殖的鲑鳟鱼已出口欧洲、日本等地。发布了玉树牦牛、柴达木枸杞等16个青海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玉树牦牛作为全国农产品特优区参加了全国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祁连藏羊、共和冷水鱼、贵南青稞等已成功申报中国农产品特优区。完成青海牦牛第一公用品牌高端策划,制定了《青海牦牛品牌策划实施方案》。成立了牦牛产业联盟、三文鱼产业发展联盟和青稞产业联盟。
四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有序有效。青海省级财政投入资金5.5亿元,在19个县(区),针对11种农作物落实田间试验59个,政府采购有机肥22.04万吨,完成全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行动计划面积114万亩。全省化肥用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4.4%。“三江源”地区的玉树、果洛两州基本实现了化肥零使用,化学农药用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1.3%,有机生物农药用量同比增长70%。制定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探索开展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保险试点。
五是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与残膜回收,回收残膜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9%。在民和、乐都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试点建设,对不同畜禽、不同规模、不同模式的粪污处理技术进行示范和典型培育,不断提高粪污处理利用水平;在海西、海南、海北禁养区外省级认定的11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提升改造,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68%。设立兽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点338个。
六是推进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智力支撑。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三级平台围绕部省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要求,重点突出农药化肥替代技术研究攻关、绿色高效技术研发和集成,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畜禽、水产、农作物良种化率分别达到62%、95%、97.5%。“昆仑”系列优良青稞品种得到快速推广,牦牛一年一胎、藏羊两年三胎等高效养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培育出世界上第二个“阿什旦”无角牦牛,审定了雪多牦牛、大通牦牛等遗传资源。创建了14个包虫病防治示范县。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1.5万人。
在回答青海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情况的提问时,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巩爱岐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是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和“一优两高”战略的具体举措。
年初,青海省政府印发了《青海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计划利用五年时间推进实施,这项工作分三个阶段,其中:2019—2020年为试点先行阶段,2021—2022年为扩面增效阶段,2023年以后为提档升级阶段,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域种植业全覆盖,全省农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全覆盖,实现绿色防控全覆盖,全省农药使用量减少60%以上。
今年,是“两减”行动试点第一年,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在全省7个市州19个县(区)11个国有农牧场的11种农作物上试点114万亩。省级财政投入补助资金5.56亿元。其中,在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全州开展了化肥零使用、农药减量化试点,在湟源县和贵南草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整县(场)推进。全省共采购有机肥22.04万吨,绿色防控面积达到316.5万亩,化肥用量比去年减少24.4%,农药用量减少21.3%。同时,开展了59项化肥梯度、绿色防控等试验,研究制定了《化肥农药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有机肥生产企业监管及考核评价暂行办法》,探索开展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保险试点。
通过试点,区域内农作物长势普遍良好,部分产品实现了订单销售、优质优价,有效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扎实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应用,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记者 申维祖 文/图)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