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连军、门宣摄
海拔2800米左右的门源回族自治县,适宜农作物青稞的生长。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用青稞面做馍馍、做面饭,并创新出寸寸面、搅团、长面、搓鱼儿等花样繁多、极具特色的美食,吸引着天南地北的食客。
用青稞面做“搓鱼儿”是门源最传统的做法,也最好吃的一道面食。它形如游鱼,人们称其为“鱼儿”,是因为手工搓出来的,就叫“搓鱼儿”。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做法,味道醇厚,工艺精湛,深受当地人喜爱。
制做“搓鱼儿”,要挑选上好的青稞在水磨上磨成面,和面时放上黄磨菜籽(一种粘性的植物)和碱面,因为青稞面面性比较松散,不够筋道,起到粘合作用,并且要掌握好面的软硬程度,太硬搓不开,太软不筋道。
面和到恰到好处时,大姑娘小媳妇们就开始大显身手。先揪两个指头蛋大的面团,搓成条,在巧手媳妇们的手下像变魔术似的,不一会儿又长又细又匀称的两尺多长的“搓鱼儿”就成型了,手巧的人同时能搓出四五条呢!
当一大把“搓鱼儿”下在大铁锅翻滚的白开水里时,真像无数条又细又长的游鱼儿在水里嬉戏。煮上几分钟捞出来放在凉开水里过一下再装到盘子里,滑溜溜的样子很诱人。然后配以清油炝的葱花,盐,油汪汪的辣子,最佳搭档是炒洋芋,酸菜,大功告成,可以尽情享用啦!一家人吃得嘘溜溜响,酣畅淋漓。
当然,做“搓鱼儿”时的心情更欢快,以前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只有家里来了贵客才做,平时程序复杂,耗时长一般不做。所以在做“搓鱼儿”时大人孩子心情愉悦,一方面是在于它美味的诱惑,一方面是沉醉在“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氛围里。
作者:通讯员 门宣 来源:青海日报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