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馓子脆、麻花香,油炸花花香又甜。”这是在土乡大地口耳相传的一句话。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炸馓子、炸麻花、炸花花,过年时用来招待客人,今年也不例外。
节前,记者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的洛少村村民付三神花家,天刚蒙蒙亮,付三神花就准备和左邻右舍的土族阿姑们一起做年馍。男的劈柴、热油锅,女的揉面、做花馍馍,大家说说笑笑,处处是过年的气息。
“做馍馍是从父母那一辈就传下来的,做法和工具也和那时候一样。”村民付三神花一边揉面一边说,“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油馍馍成了过年的美味佳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油馍馍还是最不能缺少的年味,用最传统的农村锅灶炸馍馍,做了几十年了,不变的还是记忆中的味道。”
“这个面是昨天晚上就揉好醒发的,里面有鸡蛋,有菜籽油,还有白糖呢。”付三神花和土族阿姑们一边揉面,一边介绍制作花馍馍的“配方”。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忙碌,只见柴火灶上一口大锅里倒了七分满的油,油锅在烧得正旺的柴火下迅速升温,冒着热腾腾的油气。而此时,厨房里忙碌的厨娘们也做出了花样繁多的馍馍坯子,有牛肋条、翻跟头,还有拧麻花等等。付三神花端出满满一案板的面坯子,放入已经八分热的油锅里炸。“这个火候很重要,太过就炸焦了,油温太低也不行,炸出来颜色不好,吃起来味道也不对。”付三神花说着拿出一根专门炸油馍的长筷子放在油锅里,筷子周围迅速起泡,“你看,这样就可以放进去炸了,这个油温炸起来没有油烟,炸出来的麻花色泽艳丽,味道香甜。”付三神花忙解释道,这个面坯子里面夹了一层酥,里面有白糖、芝麻碎,油温太高很容易糊,吃起来就不甜了。付三神花熟练地翻着油锅里的油馍馍,浓浓的油香味早已蔓延开来。
趁着油温升起,火候适当,年馍面坯下锅后,在沸腾的油锅里开始翻滚,逐渐变得棕黄,释放出浓郁的麦香和菜籽油的香味。经过几番烹炸,炸好的年馍陆续打捞出锅,阿姑们用漏勺和特制的长筷子将其夹放在大盆中。
时至中午,好几个箩筐里装满了炸好的馓子、麻花、花花等各式油炸馍馍。“我们家里亲戚多,除了自己吃,还要给亲戚们送点。”付三神花说,“希望来年的生活像这滚烫的油锅一样红红火火,团圆吉祥。”
年馍炸好了,在一旁等待吃年馍的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争相分享这份最初的年味儿。“阿妈做的麻花很好吃,过年就是这种家的味道。”孩子们说。
土乡家家户户有炸制年馍的传统民俗,有炸制麻花、馓子的,还有传统的土族年馍美食——牛肋条、翻跟头,五花八门,琳琅满目,麦香四溢的各式年馍承载了人们的美好幸福生活,也寓意着人们祈愿岁岁年年、团团圆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也饱含着土乡人家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浓浓乡愁。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