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美食 >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作者:刘培国 时间:2021-04-26 12:21:09 浏览量:

算起来,自从那一次,我们一家三口以及Becky,随张文、张文俊夫妇开依维柯回西宁过年,已有五六年时间。每年暑假都有十来天时间,或带着学生,或陪着老师,或独自一人,在青海各个地方行走。其中还有一次,我曾经乘坐青藏列车,进入西藏。可是,三江源地区的青海省果洛州、玉树州,我却始终无缘一去。这成了我刻骨铭心的心事。2007年的7月,几乎是攒足了整整一年的劲头和谋算,我决意去一次果洛,去阿尼玛卿雪山朝拜。


翻越十座大山

从西宁到果洛全程400多公里,文杰帮我找到一辆“牛头”,我却另租了一辆夏利,可以大大省下一笔租金,而且,司机老宋就是果洛州上退下来的干部,在果洛州法院工作了一辈子,熟人多,路况熟,没有比老宋更好的向导了,这也是我以夏利换“牛头”的主要原因。

在一个罕见的阴雨天,我们启程上路。

果洛在西宁的南部方向,到阿尼玛卿雪山的准确距离是521公里。驰过湟中、贵德,我们便开始翻越大山。这是典型的高山却不是峻岭,它们不是以清秀和挺拔取胜,而是以其雄壮与浑圆著称。公路在大山里绕来绕去,就像巨人的衣襟上不时隐现的褶皱。奔跑在公路上的汽车,像是褶皱里缓慢爬行的甲虫。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湟中秘境


“翻过这座山,差不多该到果洛地界了吧?”

“嗬!”老宋一脸的吃惊,“哪那么简单!”他指指窗外,“这样的大山,我们得翻越十座,只不过有几座不很明显,只感觉到上山,上去以后却是个台面,没有下山。然后又是上山。”

我没再说话。

果洛之行可谓蓄谋已久,但时至行前,却又矛盾重重。几周前,义父住进了济南军区总医院。四年前,他查出了肝部肿瘤,兄妹们决定并选择了介入化疗,不仅有力遏制了肿瘤发展而且使其不断萎缩。如同大家时刻警醒的那样,肿瘤毕竟是一种不治之症,尽管我们不惜一切代价、用尽当代前沿科技之所能,与死神最后的角力仍然难有胜算。这时,由我带队的第二届西藏游学团就要准备出发,义母跟我说:“你去吧,家里不缺人,等你回来再过来。”我便按原计划乘飞机到西宁,用三天时间往返果洛。从果洛回西宁与乘火车到达的西藏游学团会合,再乘青藏列车进藏。临行前,我把义父病重的消息通知了毕德贵和田岚夫妇,他俩坚持一定要去医院看望,就在一个阴天的下午,我和妻子陪他们两位驱车济南。怎么也没想到,我们遇到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所有马路都被顷刻而至的洪水淹没,我开着瑞丰商务车,冒着被大水卷走的危险在泽国里左奔右突,截止深夜12点,我们也没能向医院方向前进半步,只好调头返回侥幸在洪水中逃脱,在凌晨1点多的时候回到淄博。距离济南军区总医院几里之遥,却硬是没能靠近。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贵德丹霞


山路寂寞,老宋打开汽车音乐,试图给我一丁点轻松。


领略黄河之水


一碗粉汤加一个面饼,便是最好的午餐。

集中所有的时间,我们在青海的南部山区飞奔,其中不止一次穿越过黄河,见识了不同区域不同光线下的黄河景象。

黄河自海拔近4800米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后,先是向北流动,随后就被阿尼玛卿雪山挡住去路。阿尼玛卿雪山呈西至东南走向,其主峰玛卿岗日周围,就有17座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逼迫黄河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由正直向北改为直下东南,经青海、甘肃、四川三省交界的久治进入甘肃。绕过阿尼玛卿雪山的阻挡后,黄河重新北上返回青海黄南、海南,在龙羊峡、贵德段掉头奔向正东,经循化积石峡两进甘肃。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天下黄河贵德清


“天下黄河贵德清”,贵德的黄河水的确清澈透明,从黄河大桥向下眺望,滚滚清波下河底的大小卵石历历在目。越往上走,黄河不时要冲破一座座大山的阻隔,一会儿被逼入狭窄的山口,一会儿又在山岭间婉转迂回,容不得一时半会儿的舒缓,几乎始终保持着激流奔突的状态。与贵德相比,即使是黄河上游,却再没有龙羊峡之下到积石峡之前数百公里的透彻清流。太阳西斜以后,我们时常贴着黄河一侧逆光行进。行进中,窗外宽阔的黄河暗流涌动,河面上细碎的波浪仿佛是大河之神按捺内心躁动的眼神频频闪烁。夕阳下,通过一个个山垭口,我清晰地看到豁口外的黄河碎浪正反射着阳光、似有万千马不停蹄的武士,浑身披着金盔银甲,呐喊着、咆哮着、簇拥着从天而降,直冲眼前而来,大有惊心动魄之势。再次越过黄河、驶上新的山巅回头朝黄河远望,则是真切领会黄河之水天上来意境的时候。无数大山坐落高原,宽阔的江河蜿蜒在大山之间,与山麓的谷地、村镇、寺庙缠绵成一片。顺着河流漫下来的方向往远看,往高处看,它的源头正迤逦在天际尽头的苍茫云端……


白帐篷的秘密


离开黄河、进入人烟稀少的地区后,每隔一两座大山,都可看到一两只黑色帐篷,点缀在大山的避风朝阳处,那一定是一个个游牧的藏族家庭。每年夏季,游牧的藏民总要离开冬窝子,到海拔更高的高山牧场生活,让冬窝子附近的牧草休养生息。丰美的牧草把牛羊喂得膘肥体壮,母羊在那里产羔,母牛也下了犊子,秋季以后便收起牦牛毛编织的黑帐篷,带着新添加的家庭成员,浩浩荡荡陆续从高山牧场返回冬窝子,年复一年。

我被邀请参观过神奇的牦牛帐篷,一经一纬都是黑牦牛的长鬃毛编成,坐在帐中的卡垫上,守着当央的一只火炉,感觉十分舒适。火炉的烟筒从帐篷的顶部穿出,其它没有露天之处。牦牛帐篷的神奇处在于它能根据天气变化自动调节内部气候,烈日当空时牦牛绳线收缩,帐篷上便出现均匀细密的透气孔,阳光照不进来而帐篷内却保持良好通风。雨雪天时牦牛毛编织物自身快速膨胀,原先透气的小孔迅速密闭,风刮不进雨淋不进,棚内温度适中。因此可以说这种帐篷是其它任何材料搭建的帐篷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藏族人始终偏爱传统牦牛帐篷的原因。

牛羊在漫山里吃草,鹰鹫在高处转圈。偶尔在一顶黑帐篷不远的高处,会出现一只小巧的白色帐篷,还被五颜六色的饰物装扮得很漂亮,在蓝天绿野间格外显眼。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老宋看见白帐篷,谈兴骤增:“知道白帐篷谁住吗?”

“都可以住吧?”

老宋就得意起来,“不知道吧?那可不是谁都能住的。白帐篷是藏族女孩的闺房,谁家的女孩成人了,也许十三岁,也许十五岁,就为她架起一顶雪白的帐篷,把她撵出去单住。然后等于告诉远处的小伙子们,欢迎你们来走婚过夜。”老宋道,“青年人走婚的过程,便是姑娘相亲的过程。有的姑娘特别招人喜欢,走婚的人会接连不断。小伙子进帐篷,鞋要脱在帐篷外,告诉后来者切勿进入。直到姑娘生下孩子,才开始跟相对固定的对象谈婚论嫁,实际上都是男的住到女家来。”

“有点像母系社会的婚姻形态?”

“没错。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管理家产,不会因为分家而瓜分财富。当然,如果哪个兄弟喜欢上了别的女人,大家就把他‘嫁’出去。”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那年,”经过一小阵沉默以后,老宋又拉开了话匣子,“那年是个很冷的冬天。我在果洛开卡车。十几个藏民租我的车去拉萨,藏民有个好处,谁陪他们去拉萨,他就不拿谁当外人,一路上对我可好。晚上住在一家帐篷旅馆,可我们到的很晚,帐篷内已经住满同去拉萨朝圣的藏民。怎么办?这时,旅馆的老板让人叫我,请我到他的冬窝子喝酒。我正想过去,我们同车的藏民中有人起哄,有人不怀好意的嬉笑,‘快去吧去吧,丫头热乎得很呢!’我一下子明白,藏族老板有个女儿,正是格桑花含苞待放的年纪,他这是要让我走婚哪!”

“最终你过去了没?”我问老宋。

“怎么可能?没去!”

“为什么没去?”

“哈!为什么?我拉着一车果洛藏民,我钻了老板丫头的被窝,还不是全果洛都知道了么?”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青海藏族


原来如此!

“我哪也没去,吃了口藏民带的饼子、糌粑。牧民们又想尽办法,给我在已住满藏民的大帐篷边上找到一点位置,让我睡下。第二天醒来一看,我的身上全是藏民们脱下的皮袍、毛毡,他们怕我害冷,脱了自己的送我盖。尽管在帐篷里头,夜里呼出的热气,还是把脸周围的袍上、毡上都哈成一片片冰坨,而我车上的十几个藏民,全部蜷曲在帐篷外面倚着帐篷和衣而睡,身上盖满夜里新下的雪花,他们可真能抗冻啊!”

(图片部分选自网络,如有侵权,知会即删)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本文为刘培国先生原创文字

若需转载请联系此公众号

未经授权转载者

将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

转发时切勿删除版权信息


刘培国

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执行董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走进果洛,走近阿尼玛卿(上)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