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尕面片是青海面食的代表,那么酿皮可以说是青海小吃的代表了。但是你知道“酿”这个字怎么读吗?
阿青已经想不起自己第一次吃酿皮时候的情景了,不过小时候的读音一直沿用的今,那就是“酿rang皮儿”,反正自小跟着母亲这么叫,酿皮二字连起来读觉得贼有劲儿。不过后来大学毕业回来,在去吃酿皮儿的时候就有些犯糊涂了。
为什么呢,小语文老师都教过拼音,所以酿的拼音发音是n-i-ang 呢衣昂~~~酿,可是西宁的方言里就应该读rang,所以这个时候看买酿皮儿的阿娘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玻璃上贴着微信二维码,按普通话来度就该是niang皮儿,可到嘴边就变成了rang皮儿,等猛渣渣反应过来自己都一头雾水。
所以你看,人真是奇怪的动物啊,记得小时候的西宁,处处可见卖酿皮儿的小摊,一张桌子三条凳,小橱柜里边男女排主手持菜刀,啪啪啪几刀下去,就将厚厚的酿皮切成细条,然后抓到碗里,放上盐、醋、味精、芥末、辣子,再抓上我最喜欢的面筋,油糊糊的,红辣辣的,放到嘴里辣的边吸气边吃,还对母亲说:“辣死了,辣死了...“,可是,第二天还想来..
酿皮的这个辣,它是有讲究的。
青海酿皮的辣子、醋放得特别多,很多外地人看的有些怯,其实这里另有秘方。因为作为酿皮儿佐料的辣醋是专门制作的,同样的辣子,酿皮儿里面的却不似其它地方的辣醋一味地干辣苦酸,而是酸辣中有香甜味,香甜中有带着Q弹和劲道。所以连小孩子们都喜欢吃辣子醋多多的酿皮儿。小时候,小朋友们中间流传着一个“吃酿皮”的笑话呢。
据说有个姑娘想装大小姐,但是有特别想吃酿皮儿,就跑到酿皮摊子上问:“这是什么东西呀?”摊主热情地说:“这是酿皮儿,好吃,是西宁的特产。请吃一碗吧?”姑娘说:好吧,那就尝一尝吧。”摊主抓好酿皮,放好调料后,少放了一点面筋端了过来,姑娘一看急了,叫道:“面筋多放给点!”,结果一下子就露馅了O(∩_∩)O~。这也恰当的反应了西宁人是多么喜欢吃酿皮儿,既然酿皮儿如此好吃,那它又怎么做出来的呢?
现今纯手工做的不多了,手工制作程序虽不算复杂,但却费时间。蒸和馏是制作酿皮儿的两种主要方法。蒸出来的酿皮儿颜色褐深,肥厚沉重,给人以厚实可充饥的感觉。馏出来的酿皮儿颜色金亮,薄柔轻润,给人以精巧玲珑的感觉。一般摊贩都二者兼营。
因为西宁人爱吃酿皮,所以在有些地方的家宴中,酿皮儿有时还作为一道菜上席宴客呢,如果您夏季到郊外去浪,就可以考虑带酿皮儿。因为酿皮儿冷热均宜,既可当菜,又可当饭,携带方便。至于你选那家酿皮店的酿皮,看你自己的口味了。目前西宁买酿皮的太多了,上千家都是往少了说,而在上世纪30年代,西宁最有名的是杜尕玉的酿皮儿,大家叫作“尕玉儿酿皮”。之后又有“刘酿皮”、“马酿皮”等,也很受欢迎。
关于“刘酿皮”的故事,阿青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感兴趣可以看看哦:
西宁趣历史:“刘酿皮”的传奇,主席吃过,陈佩斯专程去一饱口福
而“马酿皮”据说是一位姓马的回族师傅制作的。其摊点在市中心稍东的莫家街,在众多的酿皮摊中乃是一绝。据说曾经老西宁城早上一到九点多,“马酿皮”的摊上已是几十人在排队,就等着拉来酿皮。直到下午三四点,来买、来吃酿皮的连续不断,可惜一切都已成往事。曾经莫家街上的酿皮,让西宁人排队去买,如今的莫家街上的酿皮......啊呸...阿青先去漱漱口了。
对于酿皮儿,西宁人是:爱的那么深,又爱的那么认真,可还是听见了奸商说~~~~~~做一碗好酿皮不可能!这样吧,你如果知道哪里好吃,不妨在评论区留个言吧~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