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美食 >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作者: 时间:2021-10-20 11:45:22 浏览量: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青海的冬天宽阔而寒冷,陪你度过漫长岁月的,似乎只有往事与酒。

遥想当年,如雪花般清澈的烩爷,在火炉旁喝一口酒就一瓣蒜,心情竟如桔红色的炉火般欢呼跳跃。时至今日,那单纯的快乐已如雪花融化般消失不复,只剩在回忆中感叹:一口酒一瓣蒜,给个志玲也不换。

时光虽一去不返,可任凭四季流转岁月变迁,青海人与酒一直上演着永恒的老友记。

青海人 · 酒场江湖扫地僧

古语有云:“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所以,关于喝酒这件事古人是有讲究的:文人喝酒要吟诗作对,武人喝酒要舞剑助兴。于是,就有了曲水流觞的传世佳话和刀俎鱼肉的千古传奇。

白居易说“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不过中国人历史进程中的酒文化跑得越来越偏,到如今几乎彻底沦落为酒桌文化。在现代人的酒桌上只有酒没有诗。

于是牛逼的酒量成了每一个饮酒之人笑傲江湖的屠龙刀、横扫酒桌的倚天剑。而江湖之上更是流传着各式各样如百晓生兵器谱般的地域酒量排行榜。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某门户网站酒量排行榜(图/来自于网络)

排名靠前的俨然如少林武当等六大门派,牛逼哄哄者有之、沾沾自喜者有之、愤愤不平者有之、不屑一顾者有之……

青海在排行榜上的位列第24,一如其在我大中华版图上,虽有万山之祖、三江之源,可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存在感还比不上青岛。

不过在烩爷看来,若单论酒量,与排名靠前的狂拽帅气吊炸天相比,青海人绝对算得上忧郁深沉无所谓——就如同少林寺藏经阁内的扫地僧。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天龙八部》剧照(图/来自于网络)

特别是在青稞酒的加持下,气度雍容、和光同尘、宠辱不惊、行事人所不测,再加上独门童子功——青稞酒泡馒头,尽显一代宗师风范。

三不原则 · 酒桌进阶三步曲

那个穿过三条街为小三买豆浆油条,让无数无知少妇五迷三道的雅痞大叔在谈到十六岁嗅蜜时轻描淡写地说,那时候自己有“三不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仔细品味这如内家功夫口诀般的“三不原则”, 好比攻守平衡的防身秘籍,实在高明。再细一思量,其内涵之精深,其外延之博大,着实令人啧啧称奇,甚至可以说是专为青海人民量身定做的酒桌进阶三步曲。

不主动。青海人质朴随和、善良正直,虽说也有性格彪悍的民族,但大多数人基因里有那么一丝怠惰,甚至安于现状。在酒桌上若不是自己请客,入座后很少主动出击,共同酒喝完后,在酒司令的监督下猜拳打关,秩序井然。

不拒绝。不主动并不意味着不敢喝,相反,青海人对别人酒桌上的劝酒挑衅大多来者不拒,不论对方酒量大小。颇有“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的意思。

不负责。待进入微醺状态,酒席才开始进入热烈处。刚才还文质彬彬的青海兄弟划起拳来才真正扯开嗓子,放开膀子,那恣意的豪情、奔放的形态常令外地人瞠目结舌,甚至惊恐万分。若不幸遇到酒拉拉,任你有独孤九剑护体,也会被其沫沫搅得灰飞烟灭。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图/来自于网络

据烩爷考证,“三不”原则的创始人是台湾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他首先提出和女性交往时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对此,李敖曾戏谑道:不主动你就爬不到美女床上,不拒绝丑女就会爬到你身上,最后DNA一验你想不负责都不行。

你看,如今的酒局看似是交流感情的娱乐活动,实则大多数为尊严、地位的博弈场。

各人揣着不同的目的,或先干为敬,或浅尝辄止,或传杯递盏,或放歌纵酒……

酒酣耳热之际,友谊就像一株瓜蔓在素不相识的两人之间迅速蹿起,而酒局散后又枯萎下去。

在每一个清冷孤独的寒夜,你都会看到喝成狗的酒拉拉,或摇摇晃晃地踯躅而行,或蹲在路边撕心裂肺地狂吐不止,更有甚者倦在街边独自沉睡到天明。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 酗酒者(图/来自于网络)

互助 · 把酒话桑麻

在青海的酒场上,互助县与互助人绝对如神一般的存在。

向着蓝蓝的天空看,艳丽的彩虹挂天边;

那不是彩虹挂天边,是土族阿姑的花袖衫。

 

互助土族自治县被誉为“彩虹之乡”,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青稞田上空的彩虹(图/来自于网络)

县政府所在地威远镇古称威远堡,地处祁连山段南麓,地肥水美,山峦环抱,地势平坦。独特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特别适宜青稞生长,被称作青稞的故乡。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微风拂过青稞(图/来自于网络)

土乡人喜欢饮酒,更善于酿酒。他们用当地盛产的瓦蓝色青稞、黑色燕麦、绿色豌豆,连同赤诚热烈、善良淳朴的民族之魂化为集天地清冽之气的青稞酒。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土乡人家家善于酿酒(图/来自于网络)

土法生产的青稞酒叫酩醯酒,后来随着工艺的提高当地人研制出了清香甘美、醇厚爽口的威远烧酒,并形成了“天佑德”、“世义德”、“义永合”等八大作坊。

各地商贾纷纷赶着骡马翻山越岭来此驮酒,民间流传着“驮酒千里一路香,开坛十里游人醉“的佳话。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天佑德“酿酒作坊被称为中国青稞酒之源。(图/来自于网络)

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迅哥曾经说过:互助人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烧酒和叫酩醯的东西。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图/来自于网络

“互助的雀儿都能喝二两”就像狗浇尿没有尿一样为每一个青海人所熟知。

除了犹如娘胎里带来的那般无解的酒量,互助人对酒发自内心的热爱更值得玩味。

多年前,自认为火力威猛的烩爷去朋友的乡下老家做客。日落时分,作陪的街坊乡亲到齐,主人招呼吃饭,我端坐桌前等酒等菜,可摆上桌的全是馍馍、花卷、饼子类的主食。

少不更事的我对此类吃食并无兴趣,礼节性地掰了一小块馍馍放进嘴里,可眼看其他人大半个馍馍下肚仍然不见酒菜。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土乡人家宴席(图/来自于网络)

正纳闷之际,主人大手一挥将馍馍撤下,上酒。像洪七公遇到欧阳峰,烩爷立马精神起来,仿佛有了与之大战三百回合的气势。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烩爷至今念念不忘,且领悟出一条痛彻心扉的生活真谛:人生总是有许多意外,难免就发生在你装逼的时候。

淳朴善良的乡亲终于上酒了,上好酒了。可没有菜,干喝!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敬酒(图/来自于网络)

几个回合下来,北岛《波兰来客》里那句“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涌入脑海。

那个时刻,烩爷并没有听到梦碎的声音,全是心碎的声音。真恨不得时光倒流半小时,待我回去吃几口馍馍打个底儿。

恍惚中发觉终于开始上菜,酒席正式开始,而自己已有心无力,只能躲在角落里昏昏睡去。

醒来的时候,看到院子里众人围着点燃的柴火跳锅庄,门前台阶上老人深情地望着手中的酒杯相互敬饮,低声诉说着过往与收成。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欢快的锅庄(图/来自于网络)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饮酒的老者(图/来自于网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在火光的映照下,每个人的脸上全是满足和喜悦。或许,乡亲们手中那一杯热酒,温暖得了人世间些许薄凉。

老友 · 老酒

“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明朝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将每个佳节与哪种朋友对饮安排得明明白白,我辈粗俗,不明其中真意。

不过,喝酒要和朋友一起喝方得其中真味。烩爷相信,如此这般不用多说你也明白。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老友与酒(图/来自于网络)

当喧嚣的酒水筵席变成夜深人静时的一杯枸杞,才恍然意识到青春岁月的抒情年华已然离去,留下来的是如年份酱香般珍贵的旧友。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行旅,遇见、告别与重逢是永恒的主题。如若遇见酒一样的朋友,实乃三生有幸。

酒一样的朋友,并不是在一起滔滔不决亲密无间,而是无论眼前天边,彼此沉默不语,也会心照不宣。

在青海,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图/来自于网络)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每个人的柜子里都应该为老友留一瓶酒,等他一醉方休。不需约定时间——只要能重逢,永远有空闲;给老友留的酒,多晚都不晚。

愿多年以后,你我仍是旧友,共饮老酒一醉方休,唱一句青春不朽!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