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美景 > 

西宁,无与伦比的高原之城。

作者:夏宁葆 时间:2019-05-19 00:00:00 浏览量:
  • 出发时间/2014-09-25
  • 出行天数/2 天
  • 人物/情侣/夫妻
  • 人均费用/700RMB 这篇游记豪迈地提到了:塔尔寺,东关清真大寺,莫家街,北禅寺,玉带桥清真寺 2014年9月25号,我们夫妻到了青海省的西宁。那是1座高原城市,民族气息很浓。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海省第一大城市,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下了火车。由于西宁火车站正在重新建造。所以火车停在西宁西站。这是一个临时车站。所以远离市中心。想住在火车站附近,结果一看不行。这附近只有2座招待所,2人房间,公共卫生。开价120元1天,还价最低100元。2人的标准房180元,1分不便宜。于是我们想到市中心去住宿,可是出租车不肯打表,每个人30元,一口价,还要等4个人,载满了才开车。嚯哟,什么地方啊。看来物价挺高啊。好啊,你有办法,我也有对策。马上到马路边找到警察,询问是否有公交车到市中心?警察回答:有。2路专线车,可以到市中心,西门,大十字,西宁大厦。1块钱投币。好极了,我们由于行李比较多,就到最后第2站,西宁大厦下车。由于在西藏这段时间太辛苦了,住宿住好点。后来我们到了西宁大厦,一问4星级宾馆,整个西宁最好的宾馆。标准房250元1天,老头想了想,又有点舍不得钱,财迷。结果跑到马路对面的青藏雪域假日酒店。3星级宾馆。标准房160元1天,还有免费早餐供应,是自助餐。太好了。完全符合财迷老头的标准,扎下来,然后出去吃午餐。 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西宁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没有想到,原来这次我们住在东关。这里就靠着【玉带桥清真寺】和【东关大清真寺】。这里是回民地区,餐馆,饭店星罗棋布,只是全是清真,看看真是好。什么都有,而且都是我喜欢吃的。 东关清真大寺 西宁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但是我老婆由于在西藏时,发生晕车,接着呕吐之后,一直没有缓过劲来。她觉得想吃炒菜或者四川菜,可是这里一路上没有找到四川菜馆,我们就顺着东关大街一直走。路上经过西宁东关大清真寺。 东关清真大寺 这是在马路对面拍的远景。我事前的了解是,每周星期五是伊斯兰教做礼拜的,一般清真寺是不接待游客的。今天是星期四,应该可以买票进去参观。 西宁市区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汇合于市区,向东流经全市。全国闻名的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路南一侧。寺院占地面积1.194万平方米,大殿本体占地面积1102平方米,南北楼各363平方米。清真大寺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修建,现存的建筑是1913年时重建,1946年时改建并扩建,1979年时又重修,是我国西北地区大清真寺之一。该寺建造雄奇,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时容纳3000多穆斯林进行礼拜。殿内和整个大寺处处都显得古朴雅致,庄严肃穆,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关清真大寺 这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的余辉照在美丽的清真寺上面。漂亮吧。下面是清真寺旁边的女子小学。 我们一直走到久负盛名的莫家街小吃街,找到四川菜馆,点了3个菜,1碗羊杂汤。2碗白饭。一共50元钱。羊杂汤太棒了。碗特大,内容太丰富了,而且老板还加送1块馍只有12元。下回还吃这羊杂汤。 该寺占地面积13,602平方米,建筑面积4654平方米,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其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教建筑特色。正门高10米,宽15米,上面写着该寺的名字;正门内耸立着5个拱门,高10米,宽21米;再里面是面积达4490平方米的大院;正中间是礼拜大殿,面积1136平方米,砖木结构,其建筑形式是卷棚、大殿、后窑殿合为一体。另外还有阿訇及学员的宿舍、沐浴市、一些石碑等。该清真寺内设立有青海阿横伊斯兰教经学院。今天在吃饭回来的路上,经过另外一座叫【玉带桥清真寺】也是西宁著名的景点。 玉带桥清真寺 玉带桥清真寺 玉带桥清真寺和东关大清真寺外形相差不大,就是大门口的2座高大的宣礼塔有点不同,宣礼塔是清真寺招唤穆斯林来做礼拜的。规模可能稍微小一点。但是真的也十分漂亮。清真寺的门口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在卖青海老酸奶,3元1碗,可能是她们家自己做的。味道绝对正。我买了2次,觉得比我们上海的光明牌酸奶味道好的多。而且那位头上围着丝巾的姑娘,真是很漂亮,连我老头都愿意多看她几眼。 这上面2张照片是马路对面拍摄的。晚上我们又走过玉带桥清真寺,随着夜晚的灯光,清真寺更加显得神秘,漂亮。玉带桥清真寺已逐渐成为继享有盛名的东关清真寺后的第二大清真寺院,成为新旅游景点,重建后的大殿设计风格为中阿融合式建筑,两层大殿宽敞明亮,以建成的玉带桥清真寺礼拜大殿雄伟壮观,庄严肃穆将成为西宁古城一座亮丽的风景线。东区伊斯兰文化的窗口,中国夏都东大门一颗璀璨的明珠。 玉带桥清真寺坐落在西宁市城东区(原洼窑沟北)大众街,它毗邻洼窑沟的玉带桥,因此得名。 史料记载玉带桥清真寺始建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530年左右)公元一九三三年(民国22年)重建约100平方米,建筑规模小巧玲珑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远近闻名,1980年宗教政策得到落实,由信教群众募捐集资进行了重建,建设面积400平米。由于人员过多,原来的大殿已经容纳不了伊斯兰教教群众,2006年,投资766万元,在真主的襄助,政府的支持与穆斯林群众的关怀下玉带桥清真寺的以第三次大规模的重建,修葺一新后的玉带桥清真寺总面积将达到3150平米。可同时接纳5000人左右穆斯林群众同时做礼拜。 在大殿修建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和许多地区及香港各界群众的资助支持、特别是湟中、化隆、循化、民和等地的穆斯林群众以及西宁市广大穆斯林教友在资金上慷慨解囊,并为大殿的设计及修建工程献计献策。 到了晚上,我们回到酒店。才知道我们住宿的地方,是西宁穆斯林的中心地区,我们住的酒店从大厅前台经理到楼层客房服务员再到餐厅厨师全部都是穆斯林。西宁青藏雪域假日酒店的3楼,就是礼拜堂,每天5次做礼拜。我们傍晚在房间里面休息,看了一会电视,突然有人敲门,我老婆开门一看,一位穆斯林发问:你们是回族还是汉族?我们回答是:汉族。他才喔了一声,走了。可能他们误认为我们是回族。为什么傍晚不去做礼拜。晚上住下休息不说。第2天一早,我们寻找到去湟中县塔尔寺的长途车,每人3元。从警官学院直接到塔尔寺路口。下车以后,还要上坡走1公里,才到塔尔寺。在这1公里的上坡路上,道路2旁边,全部都是假古玩店。1个顾客也没有,商店主人自己和自己玩。看样子真的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塔尔寺门票80元,60岁以上40元。我们买票进寺庙。 塔尔寺 塔尔寺 塔尔寺 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燃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衮本”(十万身像)的名称即源于此。 塔尔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组织,寺院政治组织和寺院经济来源,文化生活等的体系化。其中最能体现塔尔寺各类组织完善的要算寺院庙会了。庙会既是僧侣的学经的好机会,又是他们娱乐的时间。 宗喀巴去西藏六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1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此后180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掸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侧倡建静房1座修禅。17年后的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复于塔之南侧建造弥勒殿。至此,塔尔寺初具规模。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第三世喇嘛索南嘉措第二次来青海,翌年春,由当地申中昂索从措卡请至塔尔寺。三世向仁钦宗哲坚赞及当地申中、西纳、祁家、龙本、米纳等藏族部落昂索指示扩建塔尔寺,赐赠供奉佛像,并进行各种建寺仪式。从此,塔尔寺发展很快,先后建成行宫、三世灵塔殿、九间殿、依怙殿、释迦殿等。经四世指示,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正月,正式建立显宗学院,讲经开法,标志着塔尔寺成为格鲁派的正规寺院。 塔尔寺 上面照片的2位藏民同胞是从拉萨到西宁的火车上,和我们坐在一起的,她们妈妈是四川雅江人,女儿在四川炉霍卫生局工作,她们不远万里,转道到成都乘坐飞机到拉萨。为的是去大昭寺给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佛像塑造金身。上交给寺庙好多钱。然后又到西藏各地朝拜了32座大小寺庙。最后到青海西宁塔尔寺去朝拜。结果无巧不成书。我们居然又在塔尔寺又碰上了。大家觉得很有缘分,就一起合影留念。多么虔诚慈祥的老太太,多么孝顺善良的女儿。我们为她们高兴,为她们祈祷,真心的祝福她们。吉祥如意。 从清康熙以来,朝廷向塔尔寺多次赐赠,有匾额、法器、佛像、经卷、佛塔等。该寺的阿嘉、赛赤、拉科、色多、香萨、西纳、却西等活佛系统,清时被封为呼图克图或诺们汗。其中,阿嘉、赛赤、拉科为驻京呼图克图,有的还当过北京雍和宫和山西五台山的掌印喇嘛。正是因为这些特殊原因,塔尔寺迅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蜚声国内外的六大寺院之一。现存塔尔寺总建筑9300余间,占地600余亩,殿堂25座,主要为大金瓦殿、大经堂、九间殿、小金瓦殿、花寺、大拉让、弥勒佛殿、释迦佛殿、依怙殿等。最盛时有僧侣3600多人,解放初期尚有1983人。 由于历史积累,该寺文物极为丰富,建筑、法器、佛像和文献藏书,使寺院成为一座艺术的宝库。该寺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和欠巴扎仓,研习佛学和藏族语言、文字、天文、历算、医药、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各方面的知识,并于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创建该寺印经院,所印藏文经典及各种著述,畅销藏区各地。该寺于每年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分别举行4次全寺性的大型法会,称之为“四大观经”。届时,各地群众云集,规模盛大。另外,农历十月下旬有纪念宗喀巴圆寂的“燃灯五供节”和年终的送瘟神活动。 1949年8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坐床典礼在塔尔寺隆重举行。同年10月,十世班禅从塔尔寺向毛泽东主席发出贺电,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塔尔寺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在北京举行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中央特邀十世班禅进京。十世班禅赴京,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主要建筑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扎仓、丁科扎仓、曼巴扎仓、大拉浪、大厨房、如意宝塔等9300余间(座),组成一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 塔尔寺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规模宏大,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喇嘛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自古以来即为黄教中心及佛教圣地。寺庙的建筑涵盖了汉宫殿与藏族平顶的风格,独具匠心地把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金刚时轮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的形式融为一体,和谐完美地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塔尔寺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建筑群。八宝如意塔,位于寺前广场。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 大金瓦殿,位于全寺正中。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即金瓦的意思。其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套兽和铜铃。底层为硫璃砖墙壁,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宝镜,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内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进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塔上有一龛,内塑有宗喀巴像,塔前陈放有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玉炉金幢。梁枋上布满了帷、幡、绣佛、围帐及布陈天花藻井,层层哈达,琳琅满目。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 小金瓦寺又名为护法神殿。初建于明朝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寺中回廊陈设野牛、羊、熊、猴等标本。据说,这些走兽标本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殿的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相传是三世喇嘛从西藏拉萨到青海塔尔寺骑的。三世喇嘛朝拜塔尔寺之后,要去蒙古传经说道,这匹白马怎么也不肯走,于是便留下来,不久,马不食而死。后人把它当神马,和家神陈列供奉。 大经堂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是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其建筑面积近2千平方米,是拥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经堂,初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它是寺院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堂内设有佛团垫,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座诵经。内部陈设非常考究,饰有黄、红、绿、蓝、白五色的幡、帏和各式天花藻井,满堂林立;还有珍贵的大型堆绣挂佛、刺绣佛;梁檐上绘有藏式风格的图案花纹,彩画细腻生动。殿内大柱都由龙凤彩云的藏毯包裹,整个经堂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在1千多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传统艺术、装有铜制镏金的金鹿法轮、各式金幢、宝瓶、宝塔、宝伞和倒钟等,把一个单调的草泥平顶打扮得绚丽多彩。远眺平顶,金碧辉煌,给人以威严之感。 小花寺又名长寿佛殿,是为七世达速喇嘛念长寿经而建的,故名长寿佛殿。它已形成一个小型院落。正面为硫璃砖墙突出的小门,玲珑别致。院内种有菩提树,树叶茂盛,浓荫蔽日,清洁优雅。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等佛像三十多座。木刻浮雕,层层重叠,佛龛背景,雕木绘金。手工雕饰精湛细致,是塔尔寺木刻艺术的结晶所在。其外形为二层代檐廊重檐歇山顶、屋顶四角翘起,斗拱精巧明快,犹如一幅优美的木雕画图。 九间殿又称文殊菩萨殿,为汉式硬山顶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三间,面积592平方米。初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扩建。廊柱为藏式朱色八楞柱。整座大殿以三间为一单元,由北向南分别为狮子吼佛殿、文殊殿和宗喀巴殿。花寺又称祈寿殿,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系一独立的小庭院,殿为两层重檐歇山顶建筑。柱头梁枋都饰以飞禽、走兽、花卉、文纹,院墙饰琉璃砖雕。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十六罗汉和四大金刚等塑像. 大拉浪由经堂、华门、牌坊3座殿堂组成,为汉藏合璧式建筑,是塔尔寺总法台的居住处,、班禅曾驻跸于此。居巴扎仓(密宗学院)系藏式平顶建筑。曼巴扎仓、丁科扎仓属汉藏结合建筑。宝塔数十座,其中并列于寺前的8座如意宝塔,方座,瓶形塔身,尖顶,根据释迦牟尼一生重要经历和传说建成。最后终于有了塔尔寺. 塔尔寺内收藏有大量鎏金铜佛像、铜佛像、金银灯、金书藏经、木刻板藏经、法器、灵首塔、御赐匾额、壁画、堆绣等文物。其中壁画与堆绣、酥油花被誉为塔尔寺三绝。壁画多以矿物颜料画在布幔上,内容主要为经变、时轮、佛等。堆绣是用各色绸缎、羊皮、棉花等在布幔上堆绣成佛、菩萨、天王、罗汉、尊者、花卉、鸟兽等图案。 塔尔寺的由来,还得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说起。相传宗喀巴于藏历1357年10月10日诞生在“宗喀”(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故人们尊称他“宗喀巴”。宗喀巴从小聪明过人,3岁进夏宗寺受近事戒。7岁入夏琼寺受沙弥戒,在此随高僧端智仁青学经9年,16岁离开夏琼寺徒步赴卫藏学法,后来到后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刻苦研习法学,29岁在雅隆地区南杰拉康寺受比丘戒。34岁时对佛教密乘教典、灌顶诸法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到处去讲经讲法,在佛教界乃至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他于1401年和1406年分别撰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奠定了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思想基础。他一生中的著作达170多卷。 美丽的酥油花做成这样美丽的佛像,花卉是塔尔寺的骄傲。卉 宗喀巴离家赴藏一心学法多年,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1379年,其母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安多地区的汉族群众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 塔尔寺参观完成了,整整一个上午,我们今天午餐继续到莫家街去吃饭。然后下午去北禅寺,也叫土观楼。是个道教观。人们喜欢叫它第2悬空寺。1元钱公交车。它座落在北山上,不要门票。但有点年久失修的味道。 土楼观-北禅寺 土楼观-北禅寺 土楼观-北禅寺 北山以奇制胜,西宁北山,又名土楼山。土楼山上曾建土楼山神祠,在神祠的旧址又修建寺庙,旧称北禅寺,也叫永兴寺。北山的古迹不少,有佛寺、道观、砖塔、洞窟、壁画和露天大佛。经历代的扩建增修,在峭壁断崖间凿成洞窟,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九窟十八洞”。北山顶上那座有唐代建筑风格的宁寿塔. 土楼观-北禅寺 土楼观-北禅寺 土楼观-北禅寺 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湟水之滨海拔2400多米的北山上,俗称“北山寺”,又名永兴寺。因北山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山,北禅寺也因此又叫土楼观。北山寺早先为佛教寺庙,是青海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公元106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以后由于道教盛行而成为道教寺庙。整个建筑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红砂岩天然断层由西向东依次而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寺院错落有序,蔚为奇观。据说,“北山烟雨”是“西宁八景”之一。 土楼观-北禅寺 这里是叫天梯。 在历史上,北山寺有过很多的名称。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楼神祠”之称。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赐名为“永兴寺”才有了寺的名称,距今已有580年的历史。因楼层迭起,层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楼,故有“土楼山”之称。北魏旅行家郦道元跋涉到西宁,登临土楼山,他的《水经注》中写道:“湟水东流,经土楼南,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土楼有道教庵观,故有“土楼观”之称。北山像一只奋翼欲飞的雏凤,而土楼山又似一只雏凤的翅翼,从此又多添了一个雅号叫“凤翼山”。 虽然名称很多,但北山寺是人们最习惯的叫法。其山中寺观是西宁地区的一大名胜古迹。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独具一格的风貌,成了人们游览的场所。在北魏时期《水经注》记载了北山寺,北魏时青海形势图中也标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宁城),可见北山寺知名度是相当高的。 土楼观-北禅寺 土楼观-北禅寺 土楼山和山中神祠最早在北凉(397或401-439)时的十三州志中就有记载。魏明帝五年,佛教盛行于鄯州(今西宁),有信徒作龛于土楼山断岩之间、藻井绘画、雕墙故壁、建筑寺阁栈道,信徒登山朝拜,盛行一时。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魏明帝五年前后,后凉吕光占据武威、河西走廊,丝绸北路不通,一些僧人由兰州到乐都、西宁经北川、达坂山到张掖,前往印度,从此佛教盛行于河湟地区。明代,曾有印籍僧人主持山寺,永乐年间,寺僧桑儿加朵应诏入京,明成祖朱棣亲敕“永兴寺”之名,清代以后,古洞殿宇多毁于兵火。道教进入土楼山是清代末年的事。 土楼观-北禅寺 北禅寺是依土楼山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的。这里的岩石是紫红色的砂岩、砾岩,其间还夹有石膏和芒硝层,岩性软硬相间,在长期地质、流水、风化等的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险峰为主要特征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发育。软岩层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当地人称“九窟十八洞”,洞内塑有玉皇、观世音、文殊、普贤、关云长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绘的神像图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汉、藏佛教绘画艺术风格,曾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称。从艺术风格来看,当属晚唐和宋元时代的遗迹。因为是道教道观,所以寺内又有魁星楼、灵宫殿等建筑。[3]硬岩层向外凸起,犹如屋檐,庙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群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藏佛,栈道回廊紧靠悬崖,甚至悬空架设,因此有“中国第二大悬空寺”之称。 北禅寺海拔2400余米,远远望去,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分外壮观,因而被人们称作“湟中古寺第一”。北山寺早先为佛教寺庙,是青海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以后由于道教盛行而成为道教寺庙。北禅寺,依山傍水,发育完好的丹霞地貌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素有“九窟十八洞”之称;西宁北禅寺,史红崖间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塑有佛道诸神像,被称为中国第二座悬空寺;现有的洞窟中还保留着部分从隋唐至永庆年间的壁画,艺术价值很高,曾有“西平莫高窟”之称。东侧倚山矗立着一座高达30米的巨大佛像“露天金刚”佛家称“内佛”,道家称“西王母现影”,雄浑粗犷;山顶有一座宁寿塔,每当,烟雨蒙蒙,山隐雾中,远望雾中殿宇。楼塔时隐时现,“北山烟云”因此得名。其建筑风格和文化建筑称为“丝绸之路”南道的一颗明珠。 土楼观-北禅寺 从山顶上看下去,古老的西宁也正在加快步伐,大搞土地开发建设。整座城市灰土迷茫的。房产商们正在发土地财呢。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青海是中国多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全省除汉族外,世居青海的主要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情。全市少数民族人口为58.8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5.9%,其中:回族人口36.87万人,占16.3%;藏族人口为12.45万人,占5.5%;土族5.86万人,占2.6%。 参观完了北禅寺。我们花1元钱乘坐10路公交车回到西宁青藏雪域假日酒店。在公交车上面,我突然看到东关大清真寺的门口马路上的人行道上,地上密密麻麻的坐满了穆斯林,连来回3车道的东关大街马路上,有1根车道的地上也整整齐齐,每人地上铺着毯子,坐在毯子上面做礼拜。今天是星期五,是做礼拜的日子。怪不得这么多的穆斯林。 公交车经过这里,因为清真寺里面坐不下这么多的人。所以马路上全坐满了人。公交车不得不慢速行驶。我在公交车上面拍了2张照片。 东关清真大寺 当天因为是星期五,所以穆斯林都在这里做礼拜。人太多了,到了晚上我1个人去了清真寺,和清真寺里面的阿訇聊聊天,咨询一些注意事项,聊得很高兴,我知道他们都是好人,只是民族文化的差异和信仰不同而已。但是有1点是相通的,就是要做个好人。对于清真寺,以前我是陌生的。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也是一无所知,今天我能够身在穆斯林当中,体会穆斯林的生活,伊斯兰教要人去做老实人,不要说谎话,对人要有礼貌,要感恩,要遵守公序良德,要讲卫生等等等等。我受益匪浅。我深深地感到高兴,我愿意去了解伊斯兰教。我决定明天一早买票,进去参观东关大清真寺。 东关清真大寺 东关大清真寺的门票30元,老年人15元。由于我老婆有点敬畏清真寺,她就在酒店休息。这时我们5楼的客房里面可以清楚地听到3楼礼拜堂里传出做礼拜的声音。我知道,我该去清真寺了。 东关清真大寺 伊斯兰教产生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进行宗教礼仪的场所是伊斯兰寺院,因为它主要的功能是供教徒聚会作礼拜,所以也称礼拜寺。在一座礼拜寺中最重要的建筑就是教徒集体作礼拜的礼拜堂,要求面积较大。礼拜堂采用了阿拉伯地区建筑常用的拱顶形式,在墙上也用发券的门和窗。这种拱顶、券门窗成为伊斯兰寺惯用的一种带有标志性的形式。宣礼塔是礼拜寺内另一种重要的建筑,是一座高耸的小楼,供登高召唤教徒前来作礼拜之用,宣礼塔又称“邦克楼”。根据礼拜前必须进行小净、大净的教规,在一般礼拜寺内都设有清洁和沐浴的设备和场所。 东关清真大寺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是在唐朝永徽二年(651)。随着中国与阿拉伯的交往,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城市(广州、泉州、杭州、扬州)、新疆、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陕西以及内地都陆续兴建了礼拜寺。据传,元延祐二年(1315),咸阳王奉敕重修陕西长安寺,奏请皇帝赐名“清真”,以表示称颂清净无污染的真主,从此,清真寺成了伊斯兰教礼拜寺在中国的通称。 清真寺从里到外都充满了装饰,从建筑的外墙、立柱、门窗、天花到寺内的家具、陈设组成了装饰艺术的海洋。在这些装饰中,装饰纹样几乎都采用植物、几何纹与阿拉伯文字的图形,在建筑物上的布局多采用重点使用而不采用满堂装饰的形式。而且装饰花纹形态多样,千变万化。除藻井外,清真寺各部位装饰的色彩多比较清丽,反映了伊斯兰教所追求的清净与纯洁。怎样召唤穆斯林群众按时做礼拜呢?像犹太教那样用号角来召唤,或者像基督教那样用钟声召唤人们做礼拜,都不合适。最后,穆罕默德确定用宣礼的办法(礼拜寺设宣礼台,后来发展为宣礼塔,声音洪亮的宣礼员站在上面高声唱诵宣礼词,召唤穆斯林做礼拜。直到现在,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仍然用宣礼的办法,召唤做礼拜,不过已经使用了现代化的扩音器等。 东关清真大寺 穆罕默德初到麦地那时,为了团结和争取城内的犹太教徒,亦朝向犹太教的圣地耶路撒冷做礼拜。伊斯兰历二年(公元623年),穆罕默德将礼拜朝向由面向北方的耶路撒冷,改为面向南方的麦加天房。同年,穆罕默德还制定了举行节日礼拜的制度。每逢开斋节(伊历十月初)、宰牲节(伊历十二月十日),穆斯林齐集礼拜寺聚礼,然后互相祝贺节日快乐。东关清真大寺以所辖教众人数,名列伊斯兰教世界第五大者玛提。东关清真大寺被中国伊斯兰协会列为全国礼拜人数最多的清真寺。东关清真大寺,可以同时容纳4-6万穆斯林进行礼拜,聚礼人数为国内第一。2012年青海西宁东关大寺30万穆斯林同时礼拜的壮观场面更让人震撼。东关清真大寺始建于公元1380年左右的明洪武年间,在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据现存寺内的《重建西宁大寺碑记》(1914年5月立)和《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1948年8月立)两块碑文记载,可以看出这座大寺已经具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座融塔、墙、殿为一体的伊斯兰建筑,正中的礼拜大殿为全寺最大的建筑物,占地1102平方米。整个建筑式样别致,结构分明,每逢礼拜、三大伊斯兰教节日,数以万计的穆斯林汇集在此举行隆重的聚礼活动。东关清真大寺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每逢周五(主麻)参加礼拜的人当街礼拜,届时整条东关大街交通管制,禁止机动车进入,由于清真寺殿内场地有限,数以万计的穆斯林不得不当街礼拜,大街上密密麻麻地都是穆斯林。在东关清真大寺,面对开斋节上做礼拜的盛大场景,兰州大学人类学博士杨文炯说:“在我到过的中国的土地上,没有看到过比这更大的场面,我也没有见过政府与民众如此和谐与默契的关系,我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场景而深深感动”1992年7月10号,伊斯兰世界联盟副秘书长穆罕默德·本·拉塞尔·阿布迪到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时说,该寺聚礼人数之多为世界第三。 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一座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建筑。是青海省目前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也是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该寺坐落在西宁市东关大街,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分封铺佐他开国有功的将领沐英[2]为西平侯,镇守今甘青地区。当时明王朝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允许和保护穆斯林的正常宗教活动。由于屯兵、移民等一系列人口迁移,居住西宁的穆斯林居民日渐增多。为了满足广大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需要,沐英应回民上层及宗教人士的请求,并奏请朝廷允准,在回民聚居的东关地区动工修建清真寺。不久,一座占地面积达28000平方米,修有2000余平方米的大殿,两个宣礼塔、一座碑亭院及一些辅助建筑物的清真大寺,在今西宁东关大街拔地而起。 东关清真大寺 大寺初建时,规模狭窄,结构简陋,后历经沧桑,曾几度拆毁,几度修复才具规模。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苏四十三、韩二个领导回族、撒拉族人民起来反清。清统治者在镇压苏四十三起义时,将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折毁。清咸丰末年至同治初年,陕西一带的数10万回族人民,在白彦虎等人的领导下,进行国家民族分裂行为,在陕甘大肆屠杀。清政府调遣湘军左宗棠部和甘肃马福样部前去镇压、在重兵攻击之下,叛匪军节节引退,最后辗转到西宁。此时,原起义军出身的西宁府知府马桂源和其兄西宁镇总兵马本源两人出于同样的目的,并和叛匪军沆瀣一气,割据西宁。同治十一年(1872年),左宗棠部攻破西宁。次年(1873年)春,湘军部将、西宁镇总兵何作需将重新修建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再次拆除。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甘青河湟地区的回族、撒拉族叛匪在韩文秀的领导下,武装分裂,清政府命甘肃马福样前去镇压。同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河湟叛乱”被清政府镇压,重建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又被清政府拆除。此次将大寺夷为平地,只剩下几座柱石。同时,清政府还派人监督,不准在原地进行宗教活动。辛亥革命以后,甘肃河州(今临夏)的马麒任甘边宁海镇守使。他到任不久即于民国2年5月,亲自“捐资为倡”,募集白银万两,重新在被毁的废墟上动工修建清真大寺。一年后,民国3年(1914年)完工。一座初具规模的大寺又告建成,计建有:大殿5间,宣礼塔3层,东厅5间,北厅9间,南厅浴室3间,寺门3间,还有厨房,餐厅等。 东关清真大寺 1916年,因大殿的方位不正,又将大殿全部拆除,从外地请来工匠,重新测定方位进行扩建。1946年至1947年修南北楼两座,唤醒楼两座,水塘一座,饭厅宿舍等80余间,铺面3间半,西式大门、重门各一座,自民国35年开工,迄36年4月,始告落成。至此,寺之规模宏大。 1997年西宁市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改造,并于1998年5月14日举行改建工程开工典礼。在重门前修正门三层主楼一幢,与原中五门、大殿处同一中轴线,正门主楼下设五圆拱门,楼顶两侧各建一高达45米的圆拱顶式宣礼塔,楼底设地下停车场;主楼临街一侧为六层商贸综合大楼;南侧建五层楼,作为寺管委会办公室、会客室、宿舍、教室、餐厅等。全部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建筑结构,建筑面积12370平方米;工程总造价1300万元。1999年11月12日,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清真大寺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人面前,成为青海省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之一。该寺自建成以来,一直是西宁地区广大穆斯林礼拜和集会的重要场所。每逢主麻日和尔德节,附近伊斯兰教信徒,纷纷来到这里礼拜,少则上千人,多则上万人。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曾多次拨出专款进行修缮,使这座寺院不断放射出绮丽的色彩。该寺为四方人士游览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大批中外游人到此观光。 该寺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该寺主体建筑是可以容纳3000人进行礼拜的大殿,面积约1102平方米。大殿上装饰有金光灿灿的藏式馏金宝瓶。据说,这只宝瓶是大殿修成后,由甘肃拉卜楞寺的僧众集资捐送的,为国内清真寺所仅有。大殿内的几根巨大的柱子,则是由互助佑宁寺从寺院的松树林中挑选赠送的。此大殿为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纯系砖木结构。建筑坚固,结构严谨,外形宏伟壮观,内部清静素雅。大殿南北两侧是两座两层的厢楼,为歇山式建筑。大殿和厢楼紧相毗邻,浑为一体,十分协调。这三座建筑是该寺主体,也是寺内的精华所在。整个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描金涂彩,显得艳丽华贵,蔚为壮观。大殿前和厢楼之间是一块占地约2.8万平方米的广场。场内铺着青石板,石板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却巧排密布,平整如镜,不露泥土。因此,晴天无尘埃,雨天无泥泞。广场外,是花岗岩巨石砌成的前三门,三门高约五丈,宽约七丈,显得古朴庄重,雄伟崇宏。三门两侧耸立着两座高大的鸣经楼,也叫喧礼塔。塔顶装饰有两个非常精致的小经筒,据说是湟中塔尔寺赠送的宝物。出去前三门,是一个三角形的小院。出了小院便是临街的西式大门,门顶上方,嵌有"东关清真大寺"六个金光闪烁的大字,同鹅黄色的大门溶为一色,赏心悦目,格外雅观。 东关清真大寺,不仅是广大穆斯林群众宗教活动场所,而且也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民国以来,伊斯兰教伊赫瓦尼教派的创始人及其继承人,将该寺作为海乙寺(即中心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伊斯兰教学者。甘青近千座清真寺的开学阿訇,由该寺选派或认可,因而在海内外享有声誉。 在西宁,我们还去了【树林巷清真寺】大同小异,因为这篇游记已经讲述太多的有关伊斯兰教,穆斯林,清真寺的内容,也就不再絮叨了。美丽,古老的西宁,再见了。今天下午我们就要乘坐火车去甘肃兰州,这个我48年以前去过的地方。1966年我们一行6人有:上海淮海中学的达庆维,有第64中学王国豪和绰号叫【拉西】的小子,淮海中路1412弄的李金发,第51中学的李金龙2兄弟,加上本人,我叫夏宁葆,当时是上海淮中中学学生。由我做头。这次故地重游一定会有新的感悟。期待喔。
  •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