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熟悉历史的朋友们,对靖难之役应该都非常清楚了。但有一个问题到了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就是在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
关于朱允炆的下落之谜,自古以来有着很多不同的说法。有说朱允炆见大势已去,于是投身火海,一了百了;也有说他逃出来后,隐居在江西三清山;也有说他乘船出海,去了东南亚等等。
但是,这些说法都没有切实的证据,所以关于朱允炆的下落之谜,几百年来一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那么,现在又出现一个新的说法,说朱允炆逃出来后,一直逃到了青海省乐都县的马圈沟口.......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侄子的江山
公元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带着军队渡过了长江,攻下南京直逼皇城,最终的成功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从一个藩王翻身变成了明朝历史上的永乐大帝。
但是,当年朱棣带兵攻进皇宫,发现皇宫烧起大火,不要说抓活人了,就连朱允文的影子都没见到。后来的大火终于被扑灭,这朱棣的就派人把整个宫殿都清理了三天。
结果,朱允炆他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件事让朱棣寝食难安,始终无法释怀。那关于朱允炆的下落呢,几百年来呀,他一直都是一个谜。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多个版本,但这些说法都没有什么十分确凿的依据。
所以,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探寻,从来就没有中断过。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推断,说朱允炆很有可能逃到了青海省乐都县的马圈沟口,并在那里的一处宅子里度过了他的余生。
马圈沟口地区,有个长方形的院落,整个院落内占地2.8万平方。整个院落都是屏障,前前后后都是有围墙,有专家说,这就是朱允炆最后归隐的地方。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的下落不明
看起来还真有这个可能,毕竟一处占地2.8万平方米的院落,不是普通人居住的地方。但再仔细一问,错了,这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居住的宅院,它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院,名叫瞿昙寺。
我们先说说这瞿昙寺的来历,据《明史稿》记载,当年瞿昙寺的开寺僧人三罗喇嘛为了传扬佛法,游历到了青海的海心山修行。
当时正是明朝建立初期,元朝的残余势力还在不断的反扑,西北一带正是元朝残部的活动区域。所以,地区局势并不怎么稳定。
朱元璋为了稳定局面,就派手下的大将蓝玉,到青海东部地区追剿元兵残部。结果却被当地的一些藏族部落误会了,以为要打仗,于是就四散逃离。有些人呢,就趁机搞起了分裂,想要割据一方。
就在这种局势下,三罗喇嘛站了出来。他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声望,劝阻周边各部落,让他们不要闹事,归顺朝廷。说起来,这三罗喇嘛在当地还真是有很高的威望。他这一出面,效果还不错,青海东部的各个藏族部落,还真的就归顺了朝廷。
《明史稿》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西宁番僧三喇,为书招降罕东诸部”,说的就是这个事。
青海瞿昙寺,传说是朱允炆隐居之地
后来,朱元璋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他封着三罗喇嘛为西宁都纲司,为他创建佛寺,并赐名为瞿昙寺。这个三罗喇嘛,那就成了这个瞿昙寺的第一代开山僧。
瞿昙寺就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这是毫无疑问的了。那朱允炆他为什么会选择往西北逃跑,到这个瞿昙寺来归隐呢?我们知道,就是以现在的交通状况,从南京到青海,你现在坐火车那都要三十来个小时,那就甭说这个走路或者坐马车了,难道是因为天高皇帝远?
这可能是原因之一吧,另外我们要再提到一个人,谁呢?明朝的开国将领耿炳文,洪武三年的时候被封为长兴侯。当时,朱元璋还把朱允炆的姐姐嫁给了耿炳文的儿子。算起来,耿炳文是朱允炆的姻翁(姐夫的父亲)。
洪武十九年的时候,耿炳文被派到青海西宁驻守。洪武三十年,朝廷的任命他为征西将军,驻守边疆。所以,当时耿炳文在青海地区是最高军事长官。可以说在当时,整个青海地区都是耿炳文的势力范围。
所以,如果朱允炆隐居在这里,有耿炳文罩着那也算很安全。而且瞿昙寺,如果你不是去烧香拜佛,一般人他也不会去光顾那里,相比其他地方,隐蔽性较强。
朱允炆很可能在耿炳文的庇护下隐居
那专家认为瞿昙寺就是朱允炆的藏身之所,除了这两点外,还有其他原因吗?有,我们再说一个人,肃庄王朱楧。在乐都地区的民间,有一个关于朱允炆的传闻。说这朱允炆出逃后,到过云南,去过四川,然后在甘肃兰州,他停留过好几年,最后他才到了瞿昙寺。
虽然是传说,但后来有人还真在这个《渭源县志》中,发现了与这个传闻一致的内容。那么朱允炆他为什么会到瞿昙寺呢?据说,在兰州的时候,建文帝的行踪已经被朱棣察觉了。所以,公元1412年的时候,朱棣就派了当时武当山玉虚宫著名的一个道士叫孙碧云的,让他到兰州秘密的调查走访,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结果,这个孙碧云引起了肃庄王的注意。所以他把建文帝秘密的送到了乐都的瞿昙寺。那么,最终是谁接了这个护送任务呢?哎,这就要提到距离瞿昙寺大约十几公里处的一个杨家村。
这个村子虽然不大,但在这个杨姓族人之间,甚至在整个乐都世代流传着当年杨氏先祖护驾瞿昙寺的故事。当时乐都的军政长官是谁呢?杨刚中,和他一起的还有三个结义兄弟,分别姓盛、姓徐、姓刚。这四个人接受了肃庄王的指令保护建文帝。
深山朝佛图暗藏玄机
结义四兄弟护驾朱允炆,说的是有名有姓,但他是不是真的呢?杨家村世代流传着一本,清朝嘉庆年间流传下来的家谱。这个家谱中的写道,杨氏家族的祖先,在明洪武八年从浙江省仁和县,迁到了青海乐都,并“扈”驾瞿昙,授千户职。
“扈”是随从,“架”则专指这个帝王所乘的车架。所以,杨家人认为,这句“扈架瞿昙”说的,就是保护朱允炆前往瞿昙寺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不只是杨家的族谱中才有这句话,另外三个姓氏盛家、徐家、刚家的这个家谱中,都有一段相同描述,“扈架瞿昙”。
要说这家谱的内容,因为写序文的人大多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所以这可信度还是挺高的。另外,关于在朱允炆在瞿昙寺里隐居的事,还有个证据。什么呢?瞿昙寺里的一幅壁画,《深山朝佛图》。据说,朱允炆隐居在瞿昙寺里的证据就在这幅画里。
画中,一位明显很年轻的高僧在深山中盘坐修行,面貌祥和,周围都是赶着牦牛的藏族信众,手提奶桶,身背酥油,整个画面看起来十分和谐。然而,在这幅画的左边,却有一群举着大旗,身穿盔甲的马队。
瞿昙寺号称高原上的小故宫
专家认为,这幅画暗示了朱允炆曾经这个地方修行的事。在我们看来呢,高僧旁边出现身穿盔甲的马队,其实跟整个画面的意境和主题,他是很不搭。
但正是这个不协调的背后,隐藏着不一般的历史信息。那这个看起来年轻的高僧,应该就是建文帝。而这些军队呢,那也是为了保护他而存在的。
但是,这也都是推测,还有其他证据吗?别急,专家说了,还真有。什么呢?那就是我们文章开头说的,这个瞿昙寺的建筑规格非同寻常。
有件事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瞿昙寺被称为高原上的小故宫,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一座有鲜明汉式皇家建筑风格的寺院。按说,这个瞿昙寺应该是藏式建筑风格,但瞿昙寺长的呢?他却是一副汉室模样。
奇怪了,瞿昙寺这样一个远离中央朝廷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一座汉式风格的寺院呢?唉,这也许能与朱允文隐居在此,有莫大关系。
隆国殿的屋顶和太和殿是一样的
除此之外,瞿昙寺还有更加特别的地方,而且更能说明朱允文他在这里住。什么呢?瞿昙寺的建筑规制。瞿昙寺里有个隆国殿,它的房顶以及房顶装饰,极其特殊。
特殊在哪里呢?特殊在它是“重檐庑殿顶”的建筑风格。“重檐庑殿顶”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面,可以说是最高档次的皇家建筑。现在故宫太和殿的屋顶,就是我国最大的重檐庑殿顶。
而这个瞿昙寺隆国殿的屋顶,却跟太和殿是一模一样。而且隆国殿的一些细部的结构,它竟然跟故宫非常一致。不管它的大的构架,还是细节方面的设计,都和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前身奉天殿高度相似。
包括它的门窗,门窗上的花纹,也都是故宫独有的,在其他建筑上都没有过相似的花纹。他屋顶上的那些吻兽。包括正吻,屋脊上的截兽,小跑,套兽等等,这些都和故宫早期的吻兽是非常一致。
还有隆国殿两边的抄手斜廊和故宫奉天殿一样,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从这些方面来看,瞿昙寺其实就是一个明朝的宫廷建筑。
隆国殿屋顶上的吻兽和太和殿相似
另外,瞿昙寺的须弥座前面,有一块高约两米的木牌,上面的用汉、藏、梵三种文字,写着“皇帝万万岁”。再看看木牌背面刻着,“大明宣德二年初九日,御用太监孟继、尚毅、陈亨、袁琦建立”。
专家推测,隆国殿的建成年代,他是在宣德二年,也就是公元1427年。那1427年的时候,永乐皇帝朱棣已经去世多年。但是倘若建文帝朱允炆还活着,那也不过是才过五十的老者。
专家认为,这个木牌上的皇帝很有可能指的就是建文帝,而这个隆国殿很有可能就是朝廷专门为建文帝建的。那就奇怪了,朝廷他不是应该追杀朱允炆吗?那为什么反过来为他建立这样一座佛刹呢?
专家是这么说的,朱棣在位22年,朱允炆是四处躲避,隐姓埋名。但是,到了朱棣驾崩之后呢,形势就不一样了。朱棣的儿子洪熙皇帝朱高炽即位之后呢,他就改变了他父亲的那种治政的方略。
朱高炽登基后实施仁政,并大赦天下,尤其对于建文帝的一些支持者下了特赦令。所以,这个时候,建文帝就可以在瞿昙寺露面了。
明朝十三帝都曾经对瞿昙寺大力经营
专家认为,这个朱允炆不仅隐姓埋名,成功躲过了朱棣的追查,而且还遇到了朱高炽这样的好皇帝,并在瞿昙寺得享晚年。
据史料记载,除了洪熙皇帝朱高炽大开赦令外,明朝十三朝皇帝中,就有七位皇帝曾为瞿昙寺下达过勒喻。其中碑七道、诰命两道、印五颗,封瞿昙寺主持为大国师。
在朝廷的大力扶植下,瞿昙寺的地位是越来越高。几代皇帝如此大力经营瞿昙寺的情结,那是不是真的隐藏着朱允炆在此归隐的历史事实呢?
大家对明朝十三朝皇帝,大力经营瞿昙寺的真正目的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