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作者:乐艺会 时间:2020-04-20 15:15:58 浏览量: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

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蓦的世界

历史爱好者


中国青铜器的东、西方交流

二里头文化是在龙山文化的基础上兴起的,在青铜技术方面受到了齐家文化的影响巨大。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出土铜器遗址至少有15处,器型包括刀、斧、锥、钻、匕首、指环、手镯、铜泡、铜镜等。其中,有一部分铜器可以确定为属于草原地区的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阿尔泰山的塞伊玛-图尔宾诺 倒钩铜矛

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是广泛分布于欧亚草原的青铜文化,发源于阿尔泰山地区,横跨欧亚草原,东起南西伯利亚,经乌拉尔山,西至乌克兰草原,南界大致在中国西北。

1993年,安志敏在《试论中国的早期铜器》中讲到:铜器的起源很可能通过史前时期的“丝绸之路”进入中国,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早期铜器的发展已远盛于中原地区,可能是该地区先接触到铜器的使用,并影响龙山文化。

1995年,美国学者胡柏指出:齐家文化铜器在形制上与欧亚草原地带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铜器有诸多相似。因此,认为两者间存在某种联系。

2000年,梅建军在其博士论文中,支持中国西北早期青铜文化受到欧亚草原文化影响的观点,并提出这种影响是经新疆进入河西走廊的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齐家文化、四坝文化的遗址范围


齐家文化的发现

1925年,安特生在《甘肃考古记》中,将甘青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分为:齐家期、仰韶(半山)期、马厂期、辛店期、寺洼期和沙井期六期。这个分期错误把“齐家期”排在了仰韶、马厂期之前,同时他还认为仰韶的彩陶技术来自中亚,中国文化亦有可能是从中亚传入的。

1931年,梁思永发现了河南安阳后岗三叠层,证明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文化的一脉相承。

1945年,夏鼐先生根据甘肃省宁定县阳洼湾的发掘情况,明确了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的早晚关系,纠正了安特生关于齐家期早于仰韶、马厂期的错误观点。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夏鼐先生

1948年,裴文中先生再次来到甘肃和青海进行考古和地质调查,在《中国西北甘肃走廊和青海地区的考古调查》中,正式提出改“齐家期”为“齐家文化”。裴文中先生指出,“齐家文化以洮河流域为发现中心,其分布东起洮河流域,西到西宁和贵德地区(如罗汉堂遗址),北达武威地区。”裴文中先生还指出,在先汉或史前时期,东西方交流的要道在青海地区,为沿着湟水河谷到青海湖,然后穿过柴达木盆地。这条路线在中亚和中国西部可能也是史前文化的分布线。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裴文中先生


齐家文化的分布区域

齐家文化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地区,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宜农宜牧,正好也处于东、西方交流的交通要道上。青海乐都柳湾、民和喇家,甘肃永靖大何庄、秦魏家、临潭磨沟遗址均位于黄河及其支流两岸;武威皇娘娘台遗址位于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之间的河西走廊;鄂尔多斯朱开沟遗址位于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齐家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


青铜器的发展

青铜冶炼技术的起源地目前尚难确定,但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巴尔干到安纳托利亚一带已开始冶金实践了,不同比例的砷青铜、锡青铜、铅青铜或铅锡青铜相继发明。西亚在公元前6000年进入红铜时代,历经2000多年后,才步入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的早期,金属制品要经过热锻和冷锻才能最后定型;而青铜时代晚期,大多数金属制品都用双范铸造,无需冷锻成型。而中国青铜器没有发现其原始红铜锻造阶段,一开始就使用了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而且,在齐家文化中红铜、砷铜和青铜几乎是同时出现。因此,大部分研究者相信:中国的青铜文化是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产生的。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的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俄罗斯乌拉尔罗斯托夫卡出土的倒钩铜矛


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公元前2100—前1700年左右),正处于从锻造工艺向铸造工艺过渡的阶段,许多塞伊玛—图尔宾诺青铜器采用锻造工艺打造,那里的金属器几乎为锡青铜,包括铜锡和铜锡砷两种。由于缺乏锡矿,欧亚草原文化冶金术最初采用红铜或砷青铜,盛产锡矿的萨颜—阿尔泰地区兴起后,欧亚草原文化才普遍改用锡青铜,真正进入青铜时代。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公元前2000年,塞伊玛—图尔宾诺人南迁至天山北麓地区,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的切木尔切克人被迫南下塔里木盆地,形成新的考古学文化:塔里木河流域的小河墓地出土的木雕人像、木俑、木祖、尖底草篓,分别源于切木尔切克石人、石俑、石祖和圜底陶器,今称“小河—古墓沟文化”。在罗布泊荒漠地区,也曾采集到一批带有塞伊玛—图尔宾诺风格的青铜器,包括青铜剑、小铜环、铜锥等。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罗布泊地区采集的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

与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同一个时期的祁连山北麓的四坝文化,以及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他们之间地理位置靠近,关系较为密切。从齐家文化发现铜器中,可以确定属于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的有铜矛、铜斧、弧背铜刀、骨柄铜刀、铜牌饰、铜锥等。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四坝文化遗址出土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青海沈那齐家文化遗址出土


石峁遗址和陶寺遗址的青铜器

石峁遗址出土过铜刀、铜镞、石范、砷青铜齿轮等器。石范均残,有“一范多器”和“一范一器”两类,器形可辨环首刀、直背刀、锥。铜刀存尾部,刀背很直。铜镞完整,双翼有銎。刀类样式常见于齐家文化、四坝文化诸遗址,双翼有銎镞在青海诺木洪、甘肃干骨崖等遗址都有发现,大致属齐家文化、四坝文化遗物,也可以看成中亚地区青铜器传入中原,成为其中中间的一个环节。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石峁出土的石范和青铜器

陶寺遗址中出土了含铜量为98%的红铜铃,铜环、砷青铜齿轮形器,以及一件砷青铜口沿残片,说明那时他们已经掌握了冶金术。虽然这些出土的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实物,能够说明中国冶金术来自欧亚草原文化,但中国人并非全盘接受西方方式。比如说,境内发现的13件倒钩铜矛,仅有一件与塞伊玛—图尔宾诺典型器一模一样,其它的铜矛都进行了“改造”,其矛尖皆为钝型,器身较宽,可能是当作礼器而非兵器。随后,在二里头又创造出一批有中国特色的青铜礼器。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陶寺遗址出土的青铜器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二里头青铜爵


小结

在齐家文化还发现了玉石礼器、粟作农业、铜器、小麦、驯养动物、海贝等,反映了与中原地区、欧亚草原及南亚等地多种文化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兼容并蓄,形成了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复杂多元的青铜文化。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陕西博物馆与宝鸡博物馆收藏的齐家文化青铜器

中国早期冶金技术和金属器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为主,但通过不断的发展,以及自身的改造,逐渐出现了与境外器物不完全相同的青铜器。

蓦的世界:齐家文化与草原文化:东、西方青铜器的交流

齐家文化与塞伊玛—图尔宾诺青铜器对比


齐家文化与四坝文化的兴起,也有力阻挡了印欧人大规模东进。否则,中华文明将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河文明一样,毁于印欧人的入侵。



参考资料

《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 林梅村 著

《从齐家文化铜器分析看中国早期铜器的起源与发展》 王振 著

《甘青地区新获早期铜器及冶铜遗物的分析研究》徐建炜 著

《中国早期铜器的起源》杨建华 邵会秋 著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特别鸣谢蓦的世界公号支持

相关游记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