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四五点钟,“黄河万里行”采访组离开甘肃,一个半小时抵达了青海省海东市的民和县,开启青海之行。
青海本无“海”,却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青海湖古称“西海”,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也许正因如此,到了北魏时期,这里便叫了青海。
湟水河畔,民和水文。第一站我们来到黄河上游水文局下辖的民和水文站。作为黄河支流上的水文小站,站小,功能却不少,“7+1”水文全要素自动在线监测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集中展示了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近年来水文测报能力提升的成果。
民和水文站“7+1”水文全要素自动在线监测
小院内、菜畦旁,湟水在脚下滚滚流过。在站里,我们遇到了工作近40年的老水文人于连青,他从父辈手里接过水文接力棒,在唐乃亥水文站工作了20年后,2017年回到家乡民和;“水文新兵”黄鹤和刘家炜,一位是宁夏姑娘,一位是河南小伙儿,去年才来到站上,因为离家远,已经在站上连守了好几个月。
晚上,我们夜宿湟水河畔,与他们聊聊工作生活,听他们讲讲故事。
17日一早,我们继续前行,路过位于大通河入湟水河的把口站享堂水文站。享堂站很小,但历史却很悠久,1940年即建站。前一晚刚下过雨,进站的道路有些泥泞,半山腰烟雾缭绕,绿树翠柏掩映下,很是清新。站上正在值班的有四名职工,两位男同志,两位女同志,其中三个人都是才到站上的大学生。这些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测报能力提升工作进展很快,除了引入不少具有现代化的测报仪器,进行测报方法、方式的更新迭代外,人才也是关键,黄河水文也在这种人员更新中不断传承、前行。
除了看水文,在青海,我们重点看了两座水电站,一个是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坝”的龙羊峡水电站,一座是有着“亚洲第一坝高”之称的拉西瓦水电站。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有着“世界屋脊”的美称。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江河源头”“中华水塔”。正是由于峡谷落差大、水能丰富,青海成了水电站建设极佳的选址地。
龙羊峡位于青海共和县境内的黄河上游,距离黄河发源地1684千米,是黄河流经青海大草原后,进入黄河峡谷区的第一个峡谷。在藏语里,“龙羊”意为险峻沟谷。“险峻”名副其实,龙羊谷全长33千米左右,龙羊峡水电站就建在峡谷谷口,这里最窄只有30米宽,但两岸坚硬的黄岗岩石壁却高达200米,被称为“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17日上午,离开享堂水文站,我们向着龙羊峡水电站进发。
龙羊峡水库洪水下泄
经过四个多小时车程,翻过日月山,抵达龙羊峡水电站。在龙羊峡水电站观景平台,我们看到,下泄洪水冲击下游狭窄的峡谷,谷底形成巨大冲击,腾起巨大水雾,宛如温泉热气。
“口小肚子大”,这是建设水电站的绝佳坝址。1976年,国家决定兴建龙羊峡水电站,在反复比选之后,就将坝址选在此处。
“龙羊”本无“峡”。龙羊峡水电站办公室张勇告诉我们,是当年的水电建设者在“龙羊”之后加上一个专业术语“峡”字,才有了今天的称谓。
作为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大型水利枢纽,龙羊峡水电站代表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水电工程建设的最高水平,其大坝之高、库容之多、水轮机容量之大曾是当之无愧的“龙头”。电站最大坝高178米,坝底宽80米,坝顶宽15米,主坝长396米,大坝全长1140米。
遥想当年,在青海黄河上游荒无人烟的高原峡谷,无数建设者在大型机械缺乏的情况下,靠“人背肩扛”创造了水电建设的奇迹,塑造出激励无数中国水电人的“龙羊峡精神”。1987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其中2号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中国电力装机突破一亿千瓦。1989年6月,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龙羊峡水电站成为西北电网的主力电厂。
龙羊峡不仅可以将黄河上游13万平方千米的年流量全部拦住,并且在这里形成一座面积为380平方千米、总库容量为240亿立方米的人工水库,为黄河下游抗旱储备了关键水源。
龙羊峡水库库区
近年来,虽然黄河来水总体偏丰,但黄河水利委员会未雨绸缪,利用黄河已建成的水库群,实施“一高一低”策略,进行大空间、时间尺度水沙联合调度,统筹黄河防汛和抗旱两个方面。
所谓“一高”,指的就是利用龙羊峡水库进行最高水位蓄水调度。所谓“一低”,是指中游小浪底水库进行低水位调度。这种超过1500千米的大跨度水库群联合调度,在腾出防洪库容、促进小浪底库内淤沙排除、扩大库容延长使用寿命等多重效益之外,还可以存储宝贵的水资源。下游一旦出现旱情,便可以通过龙羊峡水电站向黄河中下游实现远距离输水抗旱。
如今的龙羊峡水电站不仅承担发电任务,还是下游沿黄河各省区灌溉、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任务的“领头羊”。
万里黄河第一坝
离开龙羊峡,我们一行来到位于水电站下游数十千米处的拉西瓦水电站。与龙羊峡水电站相比,拉西瓦水电站修建的年代就比较晚了。
拉西瓦,即为“阳光照耀的地方”,是贵德县城下辖的一个小镇。
2001年,一座宏伟的大坝在此地的黄河干流上拔地而起,因坝址选在了拉西瓦,故名为拉西瓦水电站。
拉西瓦水电站
作为“十一五”期间国家以及青海省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拉西瓦水电站的建成创造了多个纪录:250米的高拱坝国内首次采用,750千伏的国内最高出线电压等级,207米的世界最高落差金属管道母线,大型反拱水垫塘、导流洞闸门充压式水封均为国内首次采用。
穿越数个隧道,拉西瓦即在眼前。
一条“翡翠玉带”倾泻而下,250米的谷底水雾蒸腾,水声轰鸣,没有辜负“亚洲第一高坝”的名头。
拉西瓦水电站总库容只有10.79亿立方米,调节库容仅1.5亿立方米。但他却是黄河流域单机和总装机容量最大、发电量最多、大坝最高的工程,也是国家“西电东送”北通道的骨干电源。
拉西瓦发电分公司的刘娟告诉我们,为确保黄河防汛安全和枢纽安全,今年汛期,拉西瓦发电分公司坚持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执行主汛期防汛工作相关要求和制度,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及时做好设备维护消缺工作,确保电站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截至8月17日,拉西瓦水电站已连续泄水59天,累计泄水水量近38亿立方米。
拉西瓦水电站泄洪
拉西瓦水电站下游,半小时的车程便抵达了贵德县城。距离县城不远还有一座隶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的贵德水文站,作为黄河干流上的重要水文站,承担着相关水文数据的测报任务。
天下黄河贵德清。
天下黄河贵德清
刚刚电站震撼下泄的水流化作宽阔的河面、静静流淌的一河碧水,由于含沙量极低,这里水清岸绿,颇有些“小江南”的静谧气息。
18日,离开贵德,前往西宁。我们在西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采访了全国劳动模范谢会贵。他四十年如一日,坚守高原水文一线,故事曾感动无数水利人。如今已经退休三年的他,依旧关心着黄河水文的点滴变化。当得知我们随后将继续前往黄河源进行考察,并到他工作30多年的玛多水文站时,老谢很激动,他说退休后一直想去看看,对那里很牵挂。
下午,我们与2020年“黄河生态保护行”河源科学考察队会合。黄河源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在3000米以上,源区河网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是黄河主要的产流区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相对流域其他地区来说,受人类活动的干扰相对较少,对于科学研究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区域,这里产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黄河流域水沙情势变化、流域生态保护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黄河源进行系统科学考察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随科考队由西宁出发,沿兴海、玛沁、玛多、曲麻莱、玉树、达日、玛曲、贵德,对哈龙冰川、鄂陵湖、扎陵湖、卡日曲、约古宗列曲、多曲、勒那曲、达日河、东柯曲、西柯曲、黑河、白河、巴彦卡拉山、黑河入汇口等地进行科考,行程2000余千米,历时9天。
前路艰辛,十分期待。
责任编辑:王雨馨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