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有着无数绚烂的风景:苍翠欲滴的森林、广袤无垠的草原、苍凉无边的大漠、奔流不息的江河,还有各具特色又神秘莫测的山脉。华夏民族发展至今,有许多民族都是依山而居,因此他们也在这些山脉里留下了许多独属于自己的烙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州大地上那些神秘的山脉,探寻历史留在它们身上的印记。
1、 万山之祖——昆仑
昆仑山被称为中国第一神山,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山系,东起帕米尔高原东部西至青海境内,总长度约为2500公里。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人称它为"龙脉之祖"。
图一:昆仑山俯拍图
(1) 西王母与昆仑山
昆仑山在中国众多的传说中都是神仙聚集的圣地,这一切都与古羌族人民有关,其中,古羌族部落首领西王母与昆仑山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山海经》中有一段对西王母的描述:西王母十分强壮,身后有一豹尾,头发蓬松凌乱,头上还带着华胜,居住在昆仑山附近的青海湖旁边。这是神话对于西王母的描写,但关于她的居住地的描述却并非是空穴来风,《汉书》有云:"金城郡临羌西北之塞外,有西王母石室。"《水经注》中有记载:"湟水出塞外,东经西王母石室。"可见,西王母这一神话形象也许真的在历史中存在过。
图二:《山海经》中的西王母
西王母还是道教中的主要人物,历朝历代都有对西王母表示崇敬的文章。其中一个具体表现就是不断丰富和美化西王母所居的昆仑仙境。汉朝的东方朔在《十洲记》中描绘了西王母在昆仑山中的所居之地——墉城的盛景:城中有昆仑宫、阆风殿、玄圃堂三部分,天墉城中有金台五座,玉楼十二座;宫阙都泛着亮光,碧色的厅堂,以琼华装饰的房屋;用紫翡翠建成的丹房。汉代桓驎写的《西王母传》中有:"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元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水。"可见,当时的人们都觉得昆仑山必然是神仙居住的华美之地,也表现出了人们对于仙界的向往与崇拜。
(2) 昆仑山位置的确定
昆仑山一开始只是神话故事中虚无缥缈的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开始寻找这座山的具体位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仑文化总是充满神秘色彩,这座神山总是引得众人争相寻找,关于古昆仑山的位置起源也是众说纷纭。第一种说法是古昆仑山起源于中国西部,也就是如今昆仑山的位置。昆仑山之所以被认为是远古时期众神聚集的地方,很大一个原因是源自古羌族中西王母的传说。因为古羌族生活的地方就是如今中国的西部地区,因此有学者通过对比《山海经》得出古昆仑山也在中国西部的结论。同时,人们对昆仑山的位置认知也是慢慢改变的,西汉时的昆仑山是新疆的和田南山和祁连山。从西晋开始,人们将冈底斯山当做昆仑山。 第二种说法是,昆仑山在青海湖附近,这种说法主要是源自于青藏地区的青海湖与西王母的传说:古时候的青海湖叫做"赤秀洁莫",这里曾是一片广袤丰饶的草原,居住着数十万藏民。有一天海心山下的泉水突然喷涌出来,几乎要将整片草原淹没,此时上天仿佛降下神意,将泉眼压住,整个草原才得以幸免于难。"赤秀洁莫"意为万户消失的女神,这与西王母的名号是相对应的,于是可以推测:青海湖就是西王母的前身。而青海湖就在昆仑山系的附近,因此,如今的昆仑山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与神话中的昆仑仙境还是有着一定的联系。
图三:青海湖
第三种说法是,古昆仑山在湟源境内野牛山的位置。野牛山在藏语里称为"索日格山",蒙语里称为"河拉",翻译过来就是"昆仑"。在《山海经·西次山经》中有:"西海之南,赤水之后,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西海就是青海湖,赤水就是黄河,昆仑之丘就在河湖环绕的地方。根据地理考察,昆仑之丘就是野牛山的位置。《昆仑山》一书中,有对昆仑周围环境的描写:"下浮弱水波晶晶,傍绕炎火光熊熊。”《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渊环之,其外有炎之火山。"这二者相互对应,相互印证,从真实的地理位置与神话故事这两个方面,更加肯定了古昆仑山与野牛山位置的重合度。
二、满族文化圣山——长白山
长白山脉位于吉林省东部,是满族的发源地,也是满族文化集中的地方。"长白"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意为"长相守",这温暖的寓意也为终年积雪的长白山增添了些许浪漫的感觉。
图四:长白山
(1)长白山的剪纸艺术
满族发源于长白山,在长白山文化中,满族的剪纸艺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满族的剪纸文化与萨满教有关,萨满教的崇拜对象以先祖、 宗室为主。他们的一切崇拜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既有对自然事物的崇拜,又有对图腾的崇拜,所以萨满剪纸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萨满教的活动种类繁多,且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于是满族人民开始对萨满文化进行研究,进而产生了独属于自己民族的剪纸文化。满族剪纸诞生于明朝时期,刚开始是以树皮、麻布、皮革等作为材料,创作出来的剪纸风格也是偏粗犷。这种非纸质的剪纸,使长白山剪纸具有更加独特的历史地位。
满族人民世代生活在长白山中,他们的文化也带着山里独有的真实与朴素。艺术创作通常是以身边事物作为创作灵感,剪纸也不例外,长白山剪纸主要是以山中的动植物和满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为原型进行创作。剪纸有许多功用:首先它是满族人民重要的室内装饰物,这些剪纸通常会作为窗花、棚花、墙花等装饰在房屋内;其次,它代表着满族人民的精神文明世界与宗教崇拜。满族剪纸源于人们对萨满教的崇拜,因此剪纸中有许多嬷嬷神、佛陀这样的精神崇拜形象;第三,它还是满族人民记录生活的一个工具,剪纸中有许多日常生活的景象,例如:打鱼捕猎、女儿出嫁、耕田犁地等场景。后人可以根据剪纸中的形象推断当时居住在长白山中满族人民的生活情况。
图五:满族服饰剪纸
长白山剪纸还带着浓重的民族特点,剪纸中的女人形象都是身着旗装、脚踩花盆底、头顶大拉翅,男人的形象都是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让人一看就能知道这是满族人。图腾崇拜中的动植物形象大多也是满族独有的,例如青蛙、梅花鹿、特别的树木等,都具有浓烈的民族气息。
图六:人参与梅花鹿剪纸
(2)长白山与满族
满族人民与长白山有着悠久且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女真族完颜氏灭辽之后,建立了政权金,并将长白山视为"兴王之地";金世宗将长白山的山神封为"兴国灵印王",并在长白山上兴建庙宇,还举办大型祭祀活动;金世宗十五年,朝廷颁布《册封长白山文》,大致就是表达了长白山对于满族人重要的作用;金明昌四年,长白山神又被封为"开天宏圣帝";满族建立了清政权之后,将长白山视作"祖源之地",并且派八旗子弟驻守;康熙在位时,经常派大臣到长白山考察,或是亲自前往长白山主持祭祀活动。由此可见,长白山对于满族人民而言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满族人民的祖先起源于"白山黑水"(长白山与黑龙江),因此,满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与习俗传统都与长白山有关。首先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满族人民的生活方式,长白山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广阔的农耕平原,所以满族人民可以选择打猎、耕地、采摘等生活方式。
由于长白山冬季十分寒冷,于是满族人民最开始的居住方式是穴居。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们逐渐有能力在地面上修建房屋。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金人居住的房屋大多靠近山谷,房屋外部以木板或桦树皮覆盖,房屋的墙壁也是木材做的。冬天最寒冷的时候,房屋只开东南方向的门窗,关上时还要用草将其紧紧封住。满族人还在此时发明了"炕",上为床,下为火,冬天时的饮食起居都在炕上进行。从史料中能看出满族人民为了与寒冷抗衡而展现出来的智慧,满族人民建造的传统房屋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图七:长白山地区的满族传统房屋
由于长白山地区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因此,满族人民使用的生活用品大多也都是木质的。例如餐具、烟囱、水桶等等。同时,他们祭祀时使用的香料与照明使用的灯,所取的材料都来自长白山。满族常用的灯是将苏子油渣杂与粟糠团在一起,放在麻梗上制成的,名为"糠灯"。长白山还有丰富的香树资源,祭祀活动中所用的香主要是七里香与安春香。在祭祀时,满族人会将七里香树或安春香树上的叶子摘下来,碾成粉,放在祭祀的案台上燃烧,这也是满族独特的烧香方式。
满族人民的饮食习惯也与长白山的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食有小麦、大麦、小米等,这些可用来制作面点和粥,大黄米与高粱可用来酿酒。长白山优越的自然环境让居住在此地的人们能享有丰富的肉类资源与蔬果资源,肉类资源有鹿、熊、狍子、树鸡等等;蔬果资源有如猴腿菜、人参、种类繁多的蘑菇等等。
结语:
中华历史传承五千年,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处风景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文化与传说。昆仑山与长白山都是华夏大地上极具神秘色彩的山脉,通过上文对这两座山的浅述,我们能从不一样的角度了解这两座山的过去。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华大地上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在等着人们去探索它动人的过去。
参考文献
【1】 从"三说"看昆仑山
【2】 从青海古地名中寻找昆仑山
【3】 浅谈长白山文化中的满族剪纸艺术
【4】 论满族与长白山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