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千佛崖,全国有很多同名的景点,比如四川、山东、西藏、江苏、山西、重庆皆有,而说到青海的千佛崖,估计知道的人不多,去过的人则更少,渝帆在参加雪域昆仑.行摄茫崖的活动中正好去参观过这里,所以在此与大家作个简单的分享。
青海的千佛崖位于青海省海西州茫崖花土沟东南方游园沟内,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亿万年的雨水冲刷与风蚀,其地质演变而成形似泥塑的佛菩萨造型,故而得名。
从花土沟到游园沟口,一路茫茫戈壁,沿途因缺少雨水的滋润,路上积土厚而松弛,凡有车驶过,必然卷起漫天的黄土。所谓的路,只是依稀可见,最明显的标志,大概就是曾经碾压过的车痕。而在很多地方,车痕早已被黄土掩埋,司机师傅只能凭经验缓缓前行。路的两边,是并不算高的山崖,一座座小山峰绵延不断,望眼望去,如果月球表面一般令人惊奇。
到达游园沟后,我们的车辆从沟里穿过,偶后,只见一处小山像扇形铺开,然后我们驱车上到一个平台,只见对面山崖上错落有序地排列着成千上万个泥菩萨,层层叠叠,自上而下逐渐由小变大,小则几米,大则几十米,犹如千佛坐禅,正襟危坐,山坡上大大小小的佛像梯次层叠,正如庙堂之中的群佛,宝相庄严,场面宏大。
千佛崖之佛,自然天成。仔细观察,可见佛头躯干,但难分肉髻手印。雨水冲刷的泥迹,化成佛衣上的流苏,不像供于寺庙洞窟之中的佛像,出于匠人之手,精雕细刻,丈六金身,受香客上供,信众膜拜。
这些佛像面容肃穆,着统一的长袈裟,整齐划一地眺望着远方,简洁而不失庄严。从它们的形态神韵看,摩崖上的佛群坐立倚卧,俯仰侧视仪态各异。无论参禅打坐,讲经说法,沉思微笑,既有宗教神秘感,又庄严古朴带有浓厚的人间气息。从艺术风格看,运用大写意的手笔,浮雕、圆雕之技巧,可见商周青铜器之古朴,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写实,汉代石雕之雄浑,唐代佛像之丰润,宋代泥塑之清秀。
由于天色渐晚,一众等光的摄影大伽见夕阳西斜,终不见阳光普照,颇有些失落之感,悻悻与千佛作别,或许有人会说,千佛崖并无佛像,只不过是一些山包土堆而已。但是崖即是佛,佛即是崖,心中有佛,佛就在那里,心中无佛,寻遍天崖也未必有佛!
千佛崖在大家的印象中,多半都是悬崖峭壁上的石刻雕塑,当开始渝帆也是这样想的。
然而,这里的千佛崖却是一个例外,这里的佛像皆是天然形成,在阳光的照耀下神韵天成。
千佛岩是我们茫崖之行首日的最后一站,天色渐晚,天气也不太好,所以照片上呈现的景致或许并不是最美的千佛岩
面对这样的景致,渝帆只能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其它的地方也有这样的山,也会有这样的风,却为什么唯独这里才形成这样的形状呢?
在这浩瀚的大漠中,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是在诵经念佛、参禅打坐么?那朗朗的诵经声穿越历史时空,已幻化为千古的宁静;
他们是在说法斗智、勤修善缘么?
任凭岁月沧桑融蚀风化,却依旧泰然自若、丛丛容容。
让我们在似与非似之间感悟生命的震撼,在俗与非俗之间顿悟大美的意蕴。
在这里,不同的时段,会有不同的感悟
不同的光影,会看到不一样的千佛岩
天色渐晚,我们终于还是没有等来最美的晚霞,所以只得依依不舍的离开
我们走后,千佛崖则重归寂静,回复它本来的模样,在大漠中耐得住大寂寞,这是“身在寒外远俗域,多少心霾已澄清”很适合修行的“瀚海长留”,可以看出,成排的菩萨、弥勒、罗汉们有的交耳私语,茅塞顿开,有的高挺金刚之躯,眝目争鸣……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