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札丨神在写诗:诗人独对苍茫天地时,为何灵魂会如此孤独
傅抱石丨无限风光在险峰
孤独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
孤独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灵魂的孤独与觉醒,似乎与诗歌有种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尤其是独自一人,面对大山大水、苍茫宇宙的时候,灵魂上常常会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孤独。“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如同一千多年前唐朝陈子昂独自登古幽州台,而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寥廓天地、苍茫万象,常会给人巨大的震撼、沉重的压力,世界太大,个体,渺小而脆弱。神思及远,如同天启,诗人,当此之境,常会留下惊世名篇。
傅抱石丨山水图
斯 人
昌 耀
静极——谁的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
这首诗仅三行,留下了无限大的空白,让读者自行脑补。读来令人心神为之震动。 诗题为《斯人》,化用了杜甫《梦李白》诗中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昌耀当时正生活在荒凉萧索的青海高原,那里正是黄河长江发源之地,与西方的密西西比河,一在东经90°一120°,一在西经90°一120°,在地球东西两边同一条经线上。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无限大的世界与无限小的个体,对立统一。此等境界,此等笔法,非大师巨匠不可为之。
傅抱石丨山水图
日 记
海 子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青海省德令哈市是一个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地名,因海子的这首诗《日记》而名声大噪。这首诗的后面注明“1988.7.25 火车经德令哈”。这时海子第二次坐火车去西藏。如果你写诗,如果你读诗,你可以没去过德令哈,但一定听说过德令哈。因为海子,我也曾爱上了德令哈,这座雨水中荒凉的城,这空空的戈壁。 孤独到极致会是一种美丽,这种美只有孤独者独自享受,黯然销魂。据说那个车站现在也成了诗歌网红打卡圣地。
傅抱石丨山水图
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西 川
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
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
听凭那神秘的力量
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
射出光束,穿透你的心
像今夜,在哈尔盖
在这个远离城市的荒凉的
地方,在这青藏高原上的
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旁
我抬起头来眺望星空
这时河汉无声,稀薄的鸟翼
坠落,使驽马惊惶
逃向我,我站立不动
让灿烂的群星如亿万只脚
把我的肩头踩成祭坛
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
放大了胆子,但屏住呼吸
《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是西川早期诗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与海子《日记》一样,诗人都是在深夜,在荒蛮苍茫的中国西部,在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旁”,仰望星空,写下诗歌。与《日记》主观上的抒情不同,此诗站立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客观冷峻,头顶的星空和内心良知”使人敬畏,一切语言都是多余的,那是一种“神启”,一种“宗教般净化的力量”,那是诗歌的力量,从语言中产生却又无法言说,你可以仰望它、感受它,并试图说出它,那一种“使灵魂安宁和直觉上的澄明感”。
傅抱石丨满身苍翠带雨归
神降临的小站
李少君
三五间小木屋
泼溅出一两点灯火
我小如一只蚂蚁
今夜滞留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中央
的一个无名小站
独自承受凛冽孤独但内心安宁
背后,站着猛虎般严酷的初冬寒夜
再背后,横着一条清晰而空旷的马路
再背后,是缓缓流淌的额尔古纳河
在黑暗中它亮如一道白光
再背后,是一望无际的简洁的白桦林
和枯寂明净的苍茫荒野
再背后,是低空静静闪烁的星星
和蓝绒绒的温柔的夜幕
再背后,是神居住的广大的北方
李少君又被誉为“自然诗人”。 诗人所推崇的“自然”,是诗意化的自然,所召唤的“神”,是拥有自然精神的诗神。诗人自己曾说:“对于我来说:自然是庙堂,大地是道场,山水是导师,而诗歌就是我的宗教。”
这首诗是诗人在北方呼伦贝尔大草原一个无名小站得到的灵感,独自面对天地苍茫,诗人“独自承受凛冽孤独但内心安宁”。感觉到自己“小如一只蚂蚁”。为什么人在无边无垠的广袤孤寂之境中,内心会有如此“凛冽孤独”?因为世界太大了,个体太小。这种“不和谐”会催生出一种巨大的压力,而诗从这个地方“站立”了起来。《日记》的方向是向内的,一直向内、再向内,直到抵达内心最柔软最脆弱的地方;《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是垂直,那光,“灿烂的群星如亿万只脚/把我的肩头踩成祭坛”;《神降临的小站》视角呈射线状向外层层递进放大,直到“再背后,是神居住的广大的北方”。
傅抱石丨瀑布
孤岛的蔚蓝
陈先发
卡尔维诺说,重负之下人们
会奋不顾身扑向某种轻
成为碎片。在把自己撕成更小
碎片的快慰中认识自我
我们的力量只够在一块
碎片上固定自己
折枝。写作。频繁做梦——
围绕不幸构成短暂的暖流
感觉自己在孤岛上。
岛的四周是
很深的拒绝或很深的厌倦
才能形成的那种蔚蓝
陈先发是当代深受认可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有着现代与古典的融合,兼具诗思—— 一种富于热情的沉思,其中展现了独特的个人气质与不俗的拓展力量。这首诗是内省的,很好的阐述那种“重负”之下产生的“轻”,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孤岛”,而环绕在孤岛四周的“蔚蓝”——或者说是巨大的“孤独”,是构成这“轻”与“重”的必要条件。
诗中呈现出来的那种量级上的“巨然之物”,我发觉语言是多么苍白无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孤岛被巨大的蔚蓝包围着,但神在写诗,试图说出它,我“放大了胆子,但屏住呼吸”。
诗札丨神在写诗:诗人独对苍茫天地时,为何灵魂竟如此孤独
作者丨尔东说话
品读经典,书写人生。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