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擦擦佛,藏传佛教的艺术瑰宝,藏地文化的千年传承

作者: 时间:2021-02-05 16:10:49 浏览量:

众所周知,藏族人民笃信佛教,在藏区几乎是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曾对藏族地区及信仰地域的哲学、政治、文化、艺术、历算、医药、建筑乃至人们的生活习俗、心态都有过直接和巨大的影响。

藏传佛教和藏族人民均带有浓烈的实践主义倾向,几乎把全民信教的无比虔诚全部的历史注入到了完美藏传佛教艺术之中。藏传佛教艺术是西藏化了的佛教艺术,是西藏本土艺术对印度、汉族佛教艺术的吸收和融合,在其形成之早期还吸收了尼泊尔、克什米尔、吉尔吉特等艺术风格。

在众多文化载体中,擦擦便是藏传佛教艺术中颇具典型却鲜为人知的代表。

擦擦佛,藏传佛教的艺术瑰宝,藏地文化的千年传承

 

擦擦,一词据说是源于古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复制”,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

擦擦是指一种用凹型模具捺入软泥等材质、压制成型脱范而出的模制小型佛像、塔。绝大多数擦擦是由一、二件模具压制成型脱范而出的,是为常例,亦不排除变例。

藏地发现的早期印度风格的擦擦多由红色陶土塑成,边缘不规整,胎泥外溢,图案以神降塔、吉祥塔和菩提塔居多,且大都印有般若经咒。

擦擦佛,藏传佛教的艺术瑰宝,藏地文化的千年传承

 

藏传佛教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在于积攒善业功德,并将其视作消灾祈福的圣物,多用于佛像及佛塔的装藏。有些则直接置于寺庙,修习的岩窟或“擦康”,“门塘”内,还有的堆放在山顶和路口的玛尼堆处,与风马旗、玛尼石刻和经幡在一起,受到信众的顶礼膜拜。

除以上的供奉方式外,还流行将擦擦安放于随身佩带的嘎乌之内,以便随时随地地观想礼赞。此外,西藏地方政府四品以上的官员,还把盛有擦擦的嘎乌戴在发譬中,以作为官位等级的标志。

擦擦从工艺上可分为单面模具制作的浮雕和双面模具制作的圆雕。形制大致有两类:一是塔形,其上有佛像及各种变相;二是砖形,印有佛像和经咒。

擦擦佛,藏传佛教的艺术瑰宝,藏地文化的千年传承

 

在色彩上又分为素泥、设色、泥金或二者兼具,此外尚有风干与火焙之别。

从成分上看,擦擦的类别也较多。一般是用最普遍的泥土,考究的则用阿嘎土或掺有香灰、纸浆的泥土制成;另一种是用泥制药浆或藏药炮制而成的“药擦”。除此之外,还有将自己的上师,父母及亲友的骨灰,遗物与土混合制成的擦擦,以期消除罪业,或者表示将身体供奉于佛,类似唐代的“善业泥”。

总之,绝大多数擦擦是由一、二件模具压制成型脱范而出的,是为常例;亦不排除变例,即由几件模具在同一块泥上,经多次压制成型的一种特大型的擦擦。此种擦擦尺寸较大,存世量较少。

根据"擦擦"一词的第一种来源说,即古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意思是"复制",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藏地发现的早期印度风格的擦擦多由红色陶土塑成,边缘不规整,胎泥外溢,图案以神降塔、吉祥塔和菩提塔居多,且大都印有般若经咒。此后,藏地自身也开始制作擦擦,内容、题材逐渐增多,藏文的六字真言由藏文转写的梵文经咒取代。

擦擦佛,藏传佛教的艺术瑰宝,藏地文化的千年传承

 

原初,擦擦一词仅用来表示佛塔,后来才衍生出佛像。大者盈尺,小不足半寸。以浮雕为多,圆雕为少,塔擦除外。藏地原习惯专称浮雕者为擦擦,汉地及以往书面用语称"模印泥佛"、"脱模泥佛",东北、内蒙俗称"板儿佛"、"佛瓦",北京一带习称"泥饽饽"。

此外还有"泥塔模"、"泥塔婆"等等,称谓极杂乱,总之诸称谓均为"擦擦"的各种说法。如今,凡是用凹型模具刻制的泥质小佛像、塔,不论浮雕或圆雕,只要属于藏传佛教系列,均以擦擦称谓一概而论,似已约定俗成。

擦擦是从古印度石板塔腹内置放圣物的风俗演变而来的藏传佛教艺术品,其题材大多为诸佛、菩萨等造像和佛塔、经咒。诸题材制作成的擦擦均符合最基本的藏传佛教仪轨。被藏传佛教僧俗视禳灾祈福的宗教圣物,不可亵渎。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擦擦佛”,艺空联盟推出擦擦佛专场,为所有喜爱藏地文化、藏传佛教的朋友提供一个近距离的观赏机会!

#擦擦佛##藏文化##文化##西安头条#

-END-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