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四千万年前,欧亚板块撞击的造山运动把原本是一片汪洋的特底斯古海变成了世界屋脊,千姿百态的阔岩与石砾孕育而出。
佛教文明传来之前,雪域西藏盛行着原始拜物教——苯教。
那时的人们对于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是敬畏、崇拜、迷惘和依恋。大至山川、小到木石都成为人类的保护与破坏之神的寄寓之所,所以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人们世世代代顶礼的对象。
藏族先民靠山吃山,磨石斧以狩猎,凿石锅以煮食,垒石屋以避寒,佩石坠以驱邪,如此维系着长久不衰的巨石崇拜与灵石崇拜。
散见于西藏各地的摩崖石刻与玛尼石堆,便是这一古老信仰习俗流变的具体体现。 西藏的摩崖石刻大都形成于公元十世纪前后,这得益于当时藏传佛教各派系获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知与接受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十三世纪以后,摩崖石刻之风日渐衰微,而玛尼石刻则几乎不间断地延续着发展着,成为西藏高原古往今来流传最广,风格品相众多,表现内容和材质手法极为丰富的藏族民间雕刻艺术。
藏族人繁衍生息在群山起伏、峰峦连绵的雪域高原上,认为任何一座山峰都有神灵。
因而居住在这座山上或山下的藏族人就自然地将此山神奉为部落的保护神,有的甚至当作自己部落的祖先之神来供祭。
“玛尼堆”是信众们对原始神灵,主要是山神、战神的崇拜之地,是人与神进行对话之所在。
时至如今,藏族人每经过一座“玛尼堆”时,一般要往石头堆上添一块小石头或一颗石子,作为一次祈祷。丢一颗石子或添一块小石头,等于念了一遍经文。“玛尼堆”不断地增高,有的形成小山丘,少则一座,多则数座,有的地方常有“朵崩久松”(rdo-vbum-bcu-gsum即13座玛尼石堆)之说。
有的座座相连形成一堵神圣的墙。那墙被认为是人世与天地神祇的界线,又是人间与天、地、神祇的交汇点、连接点。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