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城的起点,山海关附近的一段铁路上,一位年轻人,一袭白衣,手里拿着他最爱4本书,徘徊在一望无际的铁轨旁,从午后直到黄昏。
前一天,他已经在这里徘徊了一整天。
伴随着一阵尖锐的汽笛声,一辆列车迎面驶过,突然,他纵身一跃......
他的遗书中写道:
“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查海生,笔名海子,是一名诗人。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卧轨自杀的噩耗传来,人们愕然、震惊。
就在2天前,他刚刚过完了25岁的生日。
在如此美好的年华,在那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海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给世人无尽的遗憾和惋惜。
他的著名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多少处于低谷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而诗人自己却选择了在他生命力最旺盛的年龄与尘世决裂......
1 早慧的少年
1964年2月11日,海子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
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每天除了忙于日常农活,操持家务之外,没有任何异于常人之处。
尽管自己读书不多,但他们懂得读书的重要性,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
海子从小就天赋异禀,4岁参加了公社举办的“毛泽东语录背诵比赛”。
随后,早慧的海子接受的所有的教育都提前了。他5岁读了小学,10岁读了中学, 15岁时就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
这个神童一样的孩子,在学业上一路高歌猛进,把同龄人远远地丢在了身后,成为了一名赢在起跑线上少年。
2 孝顺的儿子
海子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特别乖巧懂事。
他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3个弟弟。他小小年纪就和父母一起承担起照顾弟弟们的职责。吃饭的时候,他总是让弟弟们先吃,自己只吃剩饭。
农忙时,他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帮着父母干活。
在学校读书时,他为了给父母省钱,就从家里带点生米,煮熟了,就着带来的咸菜就把一顿饭凑合了。
海子对父母的体谅和孝顺,一直延续到他参加工作。
他工作后第一个月拿到了90元钱工资,他第一时间给父母寄去了60元。
后来,他又省吃俭用地攒下了500元钱,给父母买了一台黑白电视,自己却一直过着非常拮据的生活。
1983年,19岁的海子,从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他在北京安定下来后,还把母亲接去小住。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海子就是这样的典范。
如此优秀懂事的儿子,却将自己的生命在最绚烂的年纪戛然而止,父母的悲痛不敢想象。
3 天才的诗人
15岁的海子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律系,成了班里年纪最小的一个。
进入大学后,海子迷上了诗歌创作。
从1982年开始到他去世,短短6、7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200万字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小说、诗歌、戏剧等多字文学体裁,占比最多的还是他热爱的诗歌。
他的作品被收入了近20种诗歌选集,以及各类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
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
海子是一个抒情诗人。
他说:
“抒情就是血。”
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现出热烈的红色,是用血浸泡过的,是经过了火烙后生成的。
从《亚洲铜》到《春天,十个海子》,都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海子的抒情诗很美,充满了悟性和灵气。
他的著名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已经让人们烂熟于心,也因为前面还有一句”我有一所房子“而成为很多房地产企业的广告用语。
海子的诗中也充满着一种绝望的、执着地认同于死亡情愫。仔细阅读那首“春暖花开”,它看似阳光积极的背后,其实无不透着一份浓厚的阴翳之感。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中反复出现的“从明天起”,看懂进取的人生态度的背后,但却又隐约能感受到一位内心充满凄苦之人无法摆脱的、拖延症似的无奈和痛苦。
当读到“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时,仿佛能又感受到诗人对人间最后的彷徨呢喃。
4 敏感的孩子
虽然海子一直跑在同龄人前面,智商超高,但他的情商却并没有同步成长。他的内心其实还是一个孩子,他敏感、脆弱。
北大毕业后,19岁的海子就参加了工作。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他始终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文艺青年。
海子生前的好友西川这样评论他:
“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他无法适应大学里墨守成规的刻板生活。在政法大学,海子的脾气是出了名的固执。
虽然已经工作了好几年,但他却很少参加学校和系里组织的会议和活动。
因此,他不仅社交范围狭窄,连收入也受到了影响。
他的绩效工资及奖金经常被扣除,每月只能拿到少量的基本工资。而那点钱根本满足不了他的日常开支。
因为他除了自己日常开销,还要寄钱供养农村的父母和弟弟们。
一边是对精神世界的崇高追求,一边是物质上的极度匮乏,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巨大落差,让海子常常在痛苦的边缘徘徊。
童年的贫穷,似乎并没有因为知识的积累而得以改变。
因为情商发展的不足,海子的人际关系也非常糟糕。
1987年,孝顺的海子把母亲接到了北京昌平,为了给母亲提供最好的生活,一向缺钱的海子还找朋友借了钱。
但是,母子团聚的喜悦稍纵即逝,只剩下母亲对儿子的隐隐担忧。
因为她发现儿子实在太缺乏社会经验,完全处理不好和单位同事的关系。
有一次,海子带母亲在政法大学的操场上散步。遇到了一位领导,领导热情地和海子打着招呼,海子却没有什么反应,只是轻声地“嗯”了一声。
领导走后,母亲责怪了海子。海子却不屑一顾地说:
“他虽然是领导,肚子里却没有多少墨水,我没有必要去和他多讲话。”
母亲一听就急了,说儿子实在是太清高了,这样下去,肯定会吃亏的。可是,固执的海子对母亲的劝诫根本听不进去。
海子和同事关系处理不好,个人情感方面也屡遭挫折。
海子作为家中的老大,像所有早婚的农民一样,海子读高一的时候,父亲就为他定了一门亲事,那是同村的一个姑娘。
1979年,高考放榜,15岁的查海生以370分的成绩被北大法律系录取。
全家欢天喜地庆祝海子从此将捧上“铁饭碗”,意味着永远摆脱农民身份,于是,和农村姑娘的婚约也同时解除。
后来,同村女孩嫁做他人妇,海子感慨万千,写下《村庄》和《女孩子》两首诗纪念那段夭折的恋情。
1984年,海子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哲学教研室”,担任“美学课”教师。
此时的海子已经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朦胧诗人。一位从呼和浩特来的女孩波婉对海子老师产生了崇拜,一段师生恋就此产生。
根据海子的好友诗人西川在《死亡后记》中的描述:
“波婉在做学生时,很喜欢海子的诗,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中等身材,有一张圆圆的脸庞。
在大学的诗社中里,别人都喜欢顾城、北岛、徐志摩的诗时,波婉却说:她喜欢海子的诗。
男人天生喜欢被崇拜,女人天生都渴望爱。”
年轻的海子很快坠入爱河,他为自己的女神写下大量的赞美诗,其中,《你的手》这样写道:
“北方/拉着你的手/手/摘下手套/她们是两盏小灯笼。”
有时候,海子给她写起情书来可以洋洋洒洒达2万字以上。想想都令人汗颜,这哪是写信,分明是写书的节奏。
遗憾的是他们的恋情并没有得到女方父母的祝福。他们嫌弃他出自寒门,收入不高,个子也只有1米6。
贫穷应该是他的恋情失败的主要原因。
30年前,文化变现还远远没有成熟。如果海子能活到今天,相信一切都将会是另外的模样,可惜他却没有了等待的耐心。
随着波婉的大学毕业,他们的恋情也随之结束。
这段情感,算是海子真正的初恋,他付出了太多,受到的伤害也最深。
后来,一位姐姐进入了海子的情感世界。
她叫李诗芬,比海子大4岁,她仰慕海子的才华,也在生活上极力照顾海子,这让海子感受到了和前任在一起,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他感受到了一份近似母亲的关怀。
他们恋爱了1年,诗芬已经27岁,在30年前,这个年龄已经“老姑娘”了,她提出要和海子结婚。23岁的海子,并不想过早地步入围城。
于是,这段恋情再次宣告结束。
他写下一首《给萨福》:
“金色中的嘤嘤之声/萨福萨福/亲我一下”。
同时,海子因为不能给李诗芬以婚姻的承诺,也陷入了矛盾和自责,他在《太阳·断头篇》中表达了深深的忏悔:
“爱情,必须向整个村庄交代,交代清楚/爱情要对大地负责/对没有太阳的夜晚负责”
当时他还有一位名叫白佩佩的红颜知己。她是个女诗人,是海子的同事,来自青海的德令哈市。但她是一位已婚女性,但海子对她却一往情深,他称呼她为“姐姐”,为她写下了著名的诗句: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但是,这段“婚外情”终究难以长久,他们的关系也很快结束。
随后,海子又爱上了一位比自己年长11岁的女性,她是西藏女诗人李华,也是“太阳城诗会”创办人。
李华当时刚刚离婚,身材健壮,皮肤黝黑,但海子却把她当成“雪域女神”。
一天,海子晚上去李华家,喝过酒后,他请求李华留他一宿,但遭到了李华的拒绝。
后来,海子把这段短暂的接触写入了诗中:
我今夜难以入睡
是因为我这双黑过黑夜的翅膀
我不哭泣 也不歌唱 我要用我的翅膀飞回北方
海子还有一位神秘的恋人叫安妮。
安妮在北大读书时,因为崇拜而爱上了海子,但海子当时并不知道。
安妮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四川,和别人结了婚。海子去找过他,但被安妮的丈夫发现,不得不分手。
海子的几段情感经历,均以失败告终。情感上的挫败,给海子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海子自杀前去见了他的初恋女友,那位他心目中的女神。
可惜,他最后一次见到女孩时,女神已嫁他人,对他的到来十分反感。女神冷漠的态度让海子备受打击。
现实的生活让海子一次次受到“社会的毒打”。他除了个人情感失败,在诗歌创作上,也是屡遭打击。
在一次诗歌研讨会上,海子当众念了自己的2首诗。有一位文学同行调侃地说:
“海子,你是不是故意要让我们打瞌睡呢?”
一句戏言,心思粗糙的人,可能就一笑了之。可是,敏感又脆弱的海子,却感到非常受伤。
后来,他和几个北大同学相约一起“下海”,南下办报。当海子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的时候,遭到了父亲严厉的阻挠,孝顺的海子只好放弃。
年轻的海子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次次地迷悯,他逐渐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后来,他迷上了气功。在练习气功的过程中,他的头脑中产生了幻觉。那段日子,他被可怕的幻觉折磨,自己的意识都无法控制。
图|练气功的海子
随后,他的睡眠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噩梦如影随形。
他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折磨着,痛苦不堪。
种种不顺,最终把这位天才的诗人逼入了人生的死角。
今天看来,种种迹象表明,海子是罹患了心理疾病,如果他能够及时治疗,或者寻求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海子生前一直穷困不得志,死后却名声大振。
如今,在海子的家乡,海子文化园已经建成、海子的陵墓已经扩建,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海子故居会迎来一批批凭吊诗人的人们。
海子父亲于2017年去世,享年84岁。
父亲在世时对儿子的行为一直无法理解。他只是非常后悔,当初不该让儿子学文科。他说:儿子如果活到现在,应该是一名国家干部了。
母亲虽然目不识丁,却能背诵出儿子的著名诗句。
海子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手里拿着的,除了4本书,还握了一只橘子,人们猜测他可能是以此向母亲交代什么,因为海子的母亲名字中有一个“菊”字。
或许,他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向给予他生命的母亲告别、向生命致歉。
关注@妮言呢语借文字感知似水流年,用温度感恩你我遇见。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