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三江源国家公园 青藏高原的人间净土

作者: 时间:2021-06-21 12:21:52 浏览量:

来源:《绿色中国》杂志

顺着一滴水的流动逆流而上,穿过中华大地的肌体,穿过五千年的风霜雪雨,一路向前,一路向西,向着心中的圣地前进。走,抛开迷人的花香,抛开灯红酒绿的杯盏,走向心中最后的荒凉。当伸出手能握住一朵夏日雪花的时候,就到了三江源,一片平均海拔高过4000米的台地,一片众生平等山峰披挂冰川的所在。

从启动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在全国率先启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青海正以“国家公园示范省”之名走向世界,世界也以“国家公园示范省”之名拥抱青海。

三江源国家公园 青藏高原的人间净土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海省,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涉及果洛州玛多、玉树州治多、曲麻莱、杂多4个县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713.62米,它拥有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独有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三江源因水而得名,而水则来自冰雪。这里有雪山、冰川近24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冰川资源蕴藏量达2000亿立方米。这些冰川融水在山间盆地或低洼处形成诸多高山冰湖,然后再溢出冰湖,继续顺着山坡蜿蜒流淌,形成无数银链般的细流。它们各自延展、汇聚,成为黄河、长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源头。

三江源地区是“湿地王国”,湿地面积有7.33万平方公里,大小湖泊水泽有1.6万个,如同繁星散落人间。这些湿地在水源涵养、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流湿地每年向下游供水600亿立方米,占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因此被誉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地区是动植物的天堂,有着“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拥有兽类20科85种、鸟类41科237种、两栖类13科4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雪豹、金钱豹、白唇鹿、黑颈鹤、金雕、玉带海雕、胡兀鹫等。拥有野生维管束植物87科471属2238种,约占全国植物总数的8%,受到我国政府和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40多种,包括垂枝云杉、红花绿绒蒿、冬虫夏草、剑唇兜蕊兰、苞片凹舌兰等。

体制试点以来,青海省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根”与“魂”,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原创性改革,改变了“九龙治水”局面,解决了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理顺了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关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三江源特点、青海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探索之路。

“过去是互不相干、各管一段,经过试点改革整合原来水利、草原、国土等部门的相关职能,如今由管委会统一管理,能使上劲。”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执法局局长曲洋才让说,新成立的执法局整合了原先水利、环保、林业、草原、渔政、国土等部门的相关职能,“这两年违法案件明显下降,草原上的砂厂、盐场基本都关闭了,一半以上的退化草场有明显改善”。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草地整体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11%、30%以上,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

辽阔无垠的草原上,藏野驴、野牦牛悠然自得,流水淙淙的巴塘河里欧亚水獭潜水捕食,波光潋滟的扎陵湖上斑头雁、赤麻鸭愉快嬉戏。如今的三江源,颇有一派“珍鸟翅舞,奇兽奋追”的生态和谐景象。

三江源国家公园 青藏高原的人间净土

藏野驴

“现在草长得跟羊腿一样高。”索索是园区内的一名生态管护员。在玛多县扎陵湖畔的擦泽村,天刚蒙蒙亮,索索便骑上摩托车,带上干粮和水去巡护了。以前靠放牧生活的他,没想到自己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

这样的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三江源试点区已设置17211个,园区内实现了“一户一岗”全覆盖。索索的工资一年有2.16万元。“吃上生态饭,腰包更鼓了。”他说。

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重要组成部分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如今“千湖美景”再度归来,水草丰美的草原、湿地又成了野生动物们“撒欢”的乐园,众多牧民群众变身为生态管护员吃上了“生态饭”。

果洛藏族自治州州长白加扎西深切感受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诸多利好,觉得近年来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改善了民生,还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他说,近年来果洛州顺应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在创新管理体制实施大部门制改革、统筹推进自然资源有序管理、强化项目管理和综合执法等基础上,积极探索生态保护新模式,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共有3042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任永禄表示,将努力把三江源国家公园打造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名片、生态系统原真保护样板、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野生动物天堂、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平台、生态环境科研基地、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窗口、留予子孙后代的一方“净土”。(《绿色中国》2020.8B)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