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湖仙女湾,实地察看青海湖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他指出,我之前去看了三江源、祁连山,这一次专门来看看青海湖。青海在生态文明方面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分量很重。要把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好、生态资源保护好,把国家生态战略落实好、国家公园建设好。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
祁连山与青海湖,一个是河西走廊“母亲山”,一个是“高原蓝宝石”,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宝藏的风采。
祁连山
航拍广袤的祁连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准确地说,祁连山不是一座山
而是指多座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
千山万岭相连的巍峨“山海”,跨越中国青海东北与甘肃西部
一座辽阔的湿岛
因为这座山
浩瀚的沙海才没有吞噬中国的西部
八一冰川。(脱兴福 摄)
海拔4700米以上的祁连山区,被冰川覆盖
冰川规模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固体水库
成为众河之源
祁连山冰川融水。(罗云鹏 摄)
黑河水系,将原本荒芜的沙漠点化成富庶的绿洲
“孕育”了张掖、临泽、高台、酒泉等城市
党河,是敦煌平原的母亲河
“滋养”着世界级的文化艺术瑰宝——莫高窟
祁连山同时是湟水、大通河的发源地
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产地
为西部地区涵养水源起到重大作用
党河源头。(图片来源: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管理局)
为此,祁连山也被称为“中国湿岛”“高山水塔”
一方福泽之地
祁连山南北宽度达200—400公里
高山沟谷、森林雪峰、草原农田、湿地荒漠、河流湖泊
山水相因的祁连山。(李军 摄)
这里造就了祁连山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
马鹿。(图片来源: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管理局)
山谷间各类豆科、莎草类和禾本科植物,是马鹿等食草动物最喜欢的食物
雪豹。(鲍永清 摄)
高山深处,人们时常能追踪到雪豹的身影
《生死对决》(鲍永清 摄)
不过更为常见的,还是藏狐和旱獭
独自觅食的黑翅长脚鹬。(图片来源:《多彩中国》,沈越 摄)
作为“荒漠湿岛”,祁连山还是那些穿梭于东亚和印度之间候鸟们的理想中转站
在祁连山区生活着几十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这里已成为世界高寒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
一条历史长廊
祁连山的北侧,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
得益于祁连山雪水灌溉
祁连山下的草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十分发达,有“河西粮仓”之誉
祁连山秋色。 (脱兴福 摄)
在古代,这里曾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是商贾往来频繁的“经贸特区”
佛教从这里传入中原,丝绸、中药、茶叶从这里远销海外
魏晋战乱时,前凉、后凉、北凉等河西走廊的割据政权,又保存住了中原文化的火种
青海海北,祁连山脉卓尔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中国腹地的一条生态屏障
祁连山一直默默地保护着在此繁衍生息的多样生物和熊熊燃烧的文明之火
2017年,祁连山被正式纳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2018年10月,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
“大保护区”格局逐渐形成
我们开始更好地保护祁连山
保护这里的生命之源
青海湖
这是镶嵌在高原上的一枚“蓝宝石”
青海湖。(吴建新 摄)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
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水体面积超过4588平方公里
最高海拔5291米
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
是我国西北的“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
更被誉为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
棕头鸥在湖岸边成群戏水。(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这里拥有独特的“水-鱼-鸟”生态系统
全球8条主要候鸟迁徙路线有2条途经青海湖
还是极度濒危动物普氏原羚的唯一栖息地
曾经,这里的生态出现严重退化
旗舰物种普氏原羚濒临灭绝
湖水水位持续下降 水体面积持续缩小
对此,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逐步施行——
2008年青海启动实施《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
2019年6月,将青海湖全面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2021年,青海省启动“青海湖国家公园三年行动”
青海湖仙女湾景区。(图片来源:新华网)
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增强
如今的青海湖,水位连涨、大湖“王者归来”
生态系统不断向好发展
水鸟种类达95种,约占全国水鸟种类的三分之一
环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数量由2004年的257只
增加到了2020年的2700余只
“高原蓝宝石”再度展现动人的自然之美
鱼鸟共生,生机盎然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吕佳蓉 资料整理自:新华社、北京日报、青海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国家地理图书等)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