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舆论坛 超微星
三江源国家公园即将正式成立,公园范围包括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等地,园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所谓三江,即长江、黄河、澜沧江,她们的藏语名称分别是治曲、玛曲、扎曲,那么藏语中是什么意思呢,本文为您解读。
藏语“玛曲”名称的由来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汉族叫她为黄河,藏族称她为“玛曲”(曾译“马曲”;青海玛多县意为玛曲上游,甘肃玛曲县以藏语玛曲命名)。藏语“曲”是“河”的意思。 “玛曲”是藏族同胞对这条河的固有叫法,并不是对汉语“黄河(黄色的河)”的意译。关于“玛曲”这个名字的由来,在沿河藏族民间有四种不同的说法。
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很久以前,这条河的源头地区野生动物非常多,当时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先民们大都以狩猎为生,有位老猎人狩猎时一只手被猛兽咬伤,伤口化脓成疮,他求遍众医,仍久治不愈,伤势越来越严重,有次他到这条河边用水去冲洗伤口,没想到伤口很快就好了。此事被人们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后来,人们就把这条河称为“玛曲”,意思是“(水)能治疮的河”(注:藏语“玛”是“疮”的意思)。 一种说,很早以前,藏族先民中一个姓“玛”的部落居住在这条河的源头一带,河源以外地区的藏民就称这条河为“玛曲”,意思是“玛家河”、“发源于玛氏部落地区的河”(注:藏语“玛”是一种姓氏的音译)。 一种说,由于这条河流经藏区著名神山阿尼玛卿山(藏语意为“大玛氏爷爷山”;简称玛卿山),因此得名 “玛曲”,意思是“流经玛卿神山的河”(注:藏语“玛”为阿尼玛卿山的缩译)。 还有一种说法,这条河的源头之一约古宗列曲(藏语音译,意思是“炒青稞的浅锅”,因地貌而得名。位于青海省曲麻莱县约古宗列盆地西南)有无数眼泉水,在阳光照耀下翻涌的水泡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当地藏民便把这条河称作“玛夏曲”(一译玛沙曲、玛甲曲;藏语“玛夏”是“孔雀”的意思),简称玛曲,意思是“孔雀河”或“源头似孔雀开屏的河”。当地藏族群众中至今还流传着一句描绘“玛曲”的谚语:“孔雀河边有孔雀,尾翎插在宝瓶中。”
藏语“治曲”名称的由来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汉族叫她为长江,藏族称她为“治曲”(曾译“直曲”,一译支曲、珠曲、折曲、州曲、烛曲;青海治多县意为治曲上游)。藏语“曲”是“河”的意思。
“治曲”是藏族同胞对这条河(上游)(汉族称通天河)的固有叫法,意思是“(母)牦牛河”或“母(牦)牛河”,也可以引申为“乳浆河”。据说其源头为两股泉水,从母牦牛状的山体或石头的鼻孔中流出,故名;一说上游楚玛尔河(藏语,意为红水河;蒙古族称沱沱河,意为平静的河)与当曲(藏语意为沼泽河;其支流布曲——藏语意为长河——曾被认为是长江正源)交汇处有牦牛状山,故名。关于“治曲”这个名字的由来,藏族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早以前,出现了特大干旱天气,万物凋败,土地干裂,地球生灵濒临灭绝的边缘。“苍巴”天神为拯救天下苍生,特派神牛“治”(注:“治”即藏语“雌性牦牛”)下界,泽及万物生灵。起初,“治”只是从天界直泻大地,并没有下界,是名副其实的“通天河”。“苍巴”天神为恩泽后世,命令“治”下界变身大河,“治”提出两个要求:第一,她要从天界神牛的腔体中流出;第二,她要从金子铺设的河床上流过。“苍巴”天神答应了她的要求。从此,通天河变成了“母牛河”,从一头雌性神牛的鼻腔中来到人间,象征着养育天下生灵的乳汁。因其河床是金子铺就的,又被称为“曲卧色尔丹”,意思是“金垫上流过的河”。
藏语“扎曲”名称的由来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汉族叫她为澜沧江(古称兰苍水,又作兰仓水、兰沧水、兰沧江、鹿沧江、浪沧江。在云南出境流经东南亚地区,则称湄公河),藏族称她为“扎曲”(又译札曲、杂曲;青海杂多县意为“杂曲/扎曲上游”)。藏语“曲”是“河”的意思。
“扎曲”是藏族同胞对这条河(上游)的固有叫法,意思是“石山河”、“从山岩中流出的水”,因其源出青海省杂多县扎青乡境内查加日玛山西侧(一说夏茸加山之麓)的岩石中,故名。又因河水清澈纯洁,藏民将其比作纯洁的喇嘛,称之“喇嘛河(水)”。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