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 徐全熙 作
堆绣起源于唐朝,到明朝有了进一步发展。据《中国美术》记载,它最初是由刺绣艺术发展而来。据说乾隆的母亲亲自带领宫女用这种工艺做了很多花鸟、人物作品。其色彩艳丽,层次分明,神态逼真,生动活泼,故宫博物院至今还收藏陈列着很多丝绫堆绣珍品。自明朝嘉靖年间塔尔寺建成,湟中堆绣便由此产生,经寺院僧艺人代代研究制作,堆绣成为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
十八罗汉(局部) 徐全熙 作
唐蕃古道 乔应菊 作
寿星 严作鸿 作
朝圣 李长明 作
护法七贡品 邢贵芳 作
妙音天女 张启桂 作
生气 雷登娟 作
湟中堆绣属于丝绫堆绣。内容大都以佛经故事为题材,多以人物为主,其不同于壁画、酥油花的是一般不表现大场面,着重于人物造型神态,讲究各色绸缎的配置。其中代表作品有《十六尊者(罗汉)显神通》《十六尊者像》《八仙过海》等。每年农历四月十五和六月初七,在塔尔寺“观经会”上展出“晒大佛”的4幅20米宽、30米高的巨型释加牟尼佛像、狮子吼佛像、宝贝佛像和金刚萨垂佛像(每次只展出一幅),就是一种珍贵的堆绣珍品,其面积之大能遮盖一座小山坡,远在数里外的人都能望见,只见佛光闪耀、仙气缭绕,实为世界上罕见的奇观。湟中堆绣除佛经题材外,还可制作花鸟、人物、风景等大众可观赏作品。
堆绣作为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是藏传佛教圣地的艺术瑰宝,是溶当地民族文化与民间艺术于一炉,是青藏高原的艺术珍品。
2008年6月,湟中堆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全熙为这一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乔应菊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严作鸿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大威德金刚 徐全熙 作
十八罗汉东渡图 徐全熙 作
关公单刀赴会 徐全熙 作
牡丹图 徐全熙 作
静卧禅思图 乔应菊 作
昭君 乔应菊 作
民族风采 乔应菊 作
龙 严作鸿 作
狗 严作鸿 作
梅花(局部) 严作鸿 作
待嫁新娘 李长明 作
天鹅湖 李长明 作
佛灯 李长明 作
花卉 李长明 作
湟中堆绣有平面堆绣与立体堆绣之分。平面堆绣也叫“平堆”。它是把剪好的绸缎块按要绣的物体,平贴拼合在刺绣的布料上,然后稍加渲染,也产生立体效果。画面平展匀净、色彩艳丽、装饰性强。立体堆绣也叫“棱堆”。它是将刺绣与浮雕完美结合在一体。在所堆的布绸图案中间垫物(羊毛或棉花)成凸状,使刺绣出的图案造型富有强烈的立体视觉、真实感,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
自明朝嘉靖年间塔尔寺建成后,便有堆绣艺人在寺院制作堆绣作品,代代相传至今。寺内有记载的堆绣艺人血日尼玛,藏族,1910年出生于湟中多巴,7岁入塔尔寺为僧。1956年正月“观经”摆花架时,他担任花架“掌尺”,上花架灯棚供奉的堆绣《班禅坐垫十八佛像》和《卓玛聂欠二十一化身》由他制作,他是塔尔寺画院中享有盛名的画师。还有扎西尼玛,1933年出生于民和,自幼入寺随从血日尼玛学艺。他制作的堆绣作品人物造型优美、栩栩如生。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塔尔寺堆绣逐渐传出寺外,现在制作规模较大的有徐全熙、乔应菊、严作鸿等艺人。同时,他们又分别带出学徒若干名,进一步发扬和传承了堆绣技艺。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