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神话中
有一处神圣的存在
它是世界的中心
宇宙的至高点
它是神在人间的都城
也是凡人通往天国的阶梯
它是万山之祖
大河之源
它是龙脉
是精神的原乡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中国人对它的遐思与追索
跨越了悠悠两千载
中昆仑 · 克里雅古道上的群山
巍巍昆仑
中国人寻觅它的历史
是一部地理大发现与大探索的
壮丽史诗
研究它的历程
是文人学者抽丝剥茧
爬梳中华文化血脉的
悠长故事
与天地兮同寿
与日月兮齐光
邅吾道夫昆仑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昆仑映月
壹 昆仑神话
中国第一部地理奇书
《山海经》中
第一次出现关于“昆仑”的记载
它是山
其光熊熊
其气魂魂
▼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
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大荒西经》)
它是神的驻地
▼
“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西次三经》)
它又像一座宫阙
由开明神兽镇守
▼
“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海内西经》)
西昆仑 · 无人区的大雪山
这里万物尽有
琳琅满目
香风缭绕
这里有六条大河
奔腾浩荡
潆洄盘绕
东昆仑 · 玛曲采日玛草原上舞动的黄河
如果说
《山海经》充满上古时期奇幻迷离的想象
那么
中国第一部“科学性”地理著作
《禹贡》
就把昆仑落实成了
具体的国家
▼
“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禹贡》的创作年代大概在
战国越灭吴和秦灭蜀之后
作者将天下分为九州
西北方因秦都于雍
称为雍州
昆仑、析支、渠搜
就是雍州塞外的三个西戎国家
《禹贡》虽假托禹所作,当时全中国业已开发,水利工程十分发达,在地理观念上人们已经知道黄河发源于西部
“西戎”
是以华夏为本位的地理观
实际上
最早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是羌人
他们逐水草而居
其中一部分由陕甘南下
进入青藏高原
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形成藏族
还有一部分继续南下
进入云贵川
形成了今日的
纳西、彝、景颇、土家、独龙各族
早在殷商时代
西部羌戎就与中原有过密切交往
先期进入黄河中游的羌人
帮助周人推翻了商朝
周王室特赐封姜姓四国
其中之一就是齐国
开国元勋姜太公
便是羌人
昆仑是许多民族共有的世界大山,“天地之脐”。国名“齐”,是“与天齐”,也是说所居之地是“天脐”,
西北而来的羌人
将自己的圣山信仰、神水崇拜
带到东方
根据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开拓者
顾颉刚先生的研究
昆仑神话从两周时期
开始零星传入中原
因而成书于春秋中期的《诗经》
对此只字未提
至战国时期
方有系统介绍
而到了诸子百家的诗文
已然可见大规模采用昆仑的传说
昆仑神话传入东方后
又与苍茫幽冥的大海结合
发展出了更加本土的
蓬莱神话系统
大致在
公元前4世纪至前2世纪后半叶
昆仑与蓬莱神话已风靡一时
两相魔幻交织
在诗人与哲学家的瑰奇故事里
昆仑和蓬莱神话对中国园林建造影响甚大。战国以前,宫苑中广建高台来模拟高山,以示对昆仑的崇拜;战国后,高台逐渐被深池取代,说明当时蓬莱神话已经有了压倒性的优势。《蓬莱仙境图》
同时
昆仑神话中的西王母
也发生了本土化的蜕变
从《山海经》中半人半兽的凶神
▼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
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西山经》)
逐渐演变成《汉武内传》中
年芳三十的美人
▼
“天子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
东汉何家山2号摇钱树上的西王母。位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及至魏晋年间
更生出董双成一班侍女来
西王母
由此完全剥离了原始神话的气味
正式成为道教女神
山西永乐宫壁画中的西王母。在道教神祇中,西王母主宰着八卦和太乙诸神。位于山西博物院
西王母的原型从何而来
历来众说纷纭
青海湖在藏语中读“错温布”
日本学者白鸟库吉认为
这与“西王母”乃一音之转
(“王”在古汉语中读“温”)
而藏学家吴均则认为
“王母”实际就是藏语“旺姆”的音转
意为仙女或神女
故而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
西王母很可能就是
远古时期一位游牧于青海湖地区的
羌人女首领兼大女巫
在距格尔木70公里的昆仑山脚下,近年发现了一处史前岩画。其中一位女性身着长袍,头戴胜冠,右手举起一只鸟,上方是太阳和月亮,有学者认为这也许就是西王母最原始的画像
文化的传播往往伴随着物质的交流
南北朝时编纂的儿童启蒙读物
《千字文》记载
▼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意思是说
金子生于金沙江底
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当时楚国疆域已发展到
盛产黄金的四川丽水地区
并在云南楚雄、四川荥经
先后设置官吏
经管黄金的开采和运输
昆仑神话随着黄金的东运
在楚国广泛传播
同时秦国向西拓地
与羌戎接触密切
西北玉石之路的开拓
也成为“玉出昆冈”的物质基础
早在八千年前
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兴隆洼文化
便已有了玉石崇拜的传统
中原和西部地区因为原料供应问题
起步较晚
最先登场的是甘肃渭河上游的
武山鸳鸯玉
这是一种深绿色的蛇纹石玉
后经两千多年的发展与演变
产自西北昆仑山的透闪石白玉
逐渐取代蛇纹石
成为主流审美
昆仑玉的矿物成分以透闪石为主,图为布喀达坂峰山脚下的玉石
到《山海经》和《穆天子传》
成书的战国时代
中原人对西部透闪石白玉玉矿资源
已经如数家珍
开玉门
通西域
由最早的渭河道
再到后来的河西走廊、黄河道
玉石之路的开拓
也成为丝绸之路的先声
2014-2016年,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联合《丝绸之路》杂志组织确认了古代足以冠名“昆仑”的产玉之山。
贰 昆仑历史
昆仑神话
从辽远的西北款款而来
所到之处
每每粘合一地的风土地貌
然后逐渐融汇于
华夏文化的上古脉络之中
整合后的昆仑
逐渐成为后来炎黄子孙
魂牵梦绕
顶礼膜拜
苦苦寻觅的圣地
寻找昆仑山
成为中国人两千年来的重大课题
尼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麓的喀什塔什山,长约 210公里,图为上游的峡谷
汉代以前
“昆仑”大多是一个泛指的概念
从祁连山、阿尔金山、天山、
到昆仑山、喀喇昆仑山
西部那绵延不绝的大山
都可以称为昆仑
太阳湖畔的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属于昆仑主脉阿尔格山的主峰
学者汤惠生认为
从训诂学的角度看
“昆仑”是一种北方游牧民族的语言
意为“天”
日本学者白鸟库吉说
满族人至今称天为“Kulun”
大夏赫连勃勃之“赫连”
原语也叫“Kulun”
“赫连”与“贺兰”
仅一音之转
祁连、昆仑、赫连、贺兰
这些名字迥异的山脉
实际上都是古代匈奴语中的“天山”
也是原始萨满信仰遍及的时代
人们心目中的“宇宙山”
到了汉代
随着张骞“凿空”西域
昆仑才正式成为一座具象的山脉
汉武帝派遣张骞
出使西域
想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途中却两次被匈奴抓获
在匈奴留居的十三年里
他到过大宛、康居、月氏、大夏诸国
由此开辟了亚洲交通的大干线
张骞是汉中人
靠近西北
又是一介书生
《山海经》必然读过
回国后
他把自己注意到的西北的地理问题
汇报给汉武帝
▼
“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
其东,水东流,流盐泽;
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
(《史记·大宛列传》)
这里的西海指地中海
盐泽就是罗布泊
于阗就是今天的新疆和田
他认为
黄河的源头不在青海
而在新疆
和田东边的水全部流到罗布泊后
潜流入地下
到青海又重出地面
汉代的罗布泊广达11000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青海湖,如今已干涸
河出昆仑
是古代中国的人文地理信念
《山海经》中记载
黄河发源于昆仑山东北的敦薨山
▼
“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
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
(《北山经》)
张骞推论
如果把罗布泊定作泑泽
那么溯源而上
黄河源头西南面的于阗南山就是昆仑
但他还有一个疑惑
按照《山海经》中说
弱水环流于昆仑之下
西王母住在昆仑的西边
而当时传闻西王母住地在条支
临近黑海和地中海
昆仑应该在那边才是
可热衷于求仙问道的汉武帝
听了这瀛海奇闻
高兴坏了
也不管条支、弱水、西王母的问题
一举划定于阗南山为昆仑
西汉时期亚洲形势图
虽然被司马迁在《史记》中讥讽
于阗南山够不上昆仑山的高峻美丽
可是汉武帝这一实定的背后
却意味着寻找黄河源头
成为确立昆仑山的标准
又过了二百年
班超留守西域31年
走遍天山
越过葱岭
他的哥哥班固听闻弟弟的西域见闻
又进一步提出
黄河有两源
一出葱岭
一出于阗
位于黑石北湖附近的乌斯腾塔格山脉,属于西藏改则县,距和田约200公里,这里属于汉代昆仑山的范畴。
到了公元7世纪
吐蕃在青藏高原崛起
围绕青海和西域的控制权
唐朝与之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角逐
征讨、出使、和亲
多取青海道
大大增加了对黄河源头的认识
唐代第一个到达河源地区的是
侯君集和李道宗
贞观九年(635年)
唐军征讨吐谷浑
二人所率人马
▼
“转战过星宿川,至于柏海,
北望积石山,观河源之所出焉”
六年后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李道宗代表唐朝持节护送公主
松赞干布率部下迎亲于扎陵湖与鄂陵湖
也就是李道宗六年前到过的柏海
长庆二年
唐使刘元鼎前往拉萨会盟途中
也经过了黄河源
他观察山川地势
认为黄河从青海境内的“紫山”所出
他断定紫山
就是古书中所说的昆仑山
吐蕃人叫闷摩黎山
也就是今天的巴颜喀拉山
至元代
为了加强对西部领土的控制
元世祖忽必烈任命蒙古人都实为招讨使
率探险队再次勘察黄河源
都实一行从甘肃临夏出发
翻越陇南的崇山峻岭
溯河而上
最终追溯到
当地人称为“鄂端诺尔”的地方
也就是“星宿海”
他认为这是黄河正源
历史上
关于昆仑山所处的位置
还有很多扑朔迷离的论断
其中一说
将昆仑山等同于冈底斯山
《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记载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西藏喇嘛楚儿沁藏布喇木占巴来京
声称冈底斯山就是昆仑山
冈底斯山发源的四条河
的确与佛经相符
康熙皇帝听闻后
立即派人实地考察
最终认定冈底斯山为昆仑
冈仁波齐为冈底斯山主峰,海拔6656米。它是内陆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的天然分界线,被称为“万水之源”
民国才女苏雪林
在《昆仑之迷》中有更开阔的论断
她论证了“昆仑”一词
与西亚巴比伦远古仙山Kurkura相近
认为印度须弥山、中国昆仑山
还有希腊奥林匹斯山的神山信仰
都要追溯到
两河流域阿拉拉Ararat神山
巴比伦王都及庙宇模拟的就是
这座“世界大山”
同样
秦始皇的宫殿模仿了昆仑山
印度教寺庙亦模仿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山形独特,状如金字塔。苯教、藏传佛教、印度教和古耆那教都认定冈仁波齐是世界的中心
前有忽必烈认定的
青海阿尼玛卿山
后有康熙指定的
西藏冈底斯山
更早还有汉武帝钦定的
新疆于阗南山
可昆仑山只能有一座
自清代以来
不断有学者著书立说
试图调和矛盾
随着清廷经略新疆的推进
人们逐渐发现
从葱岭到青藏高原东端
横亘于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之间
有一片广袤的山系
恰好可以把新疆昆仑和青海昆仑
完美统一起来
布喀达坂峰位于新疆和青海交界处,属于中昆仑,维吾尔族语意为“野牛岭”。
19世纪末
随着西方掀起中亚探险的热潮
这片山系被正式标记在现代地图上
1883-1885年
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
先后四次进入亚洲高地
数度穿越昆仑山
对山脉的范围、分支、走向
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这一道巨大的山脉
从帕米尔高原发端
沿着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的交界
逶迤向东
延伸到柴达木盆地的西缘
然后分成两支
一支沿柴达木盆地北缘向东北延伸
形成阿尔金山山脉和祁连山脉
一支沿柴达木盆地南缘向东南延伸
形成巴颜喀拉山脉等山系
还有一支延续到四川西部的岷山
至此
昆仑山正式走下神坛
化茧成蝶
完成了从古代神话到现代地理的蜕变
叁 这里是昆仑
现代意义上的昆仑山
西起帕米尔高原
横贯新疆
西藏
延伸至青海中部
全长2500公里
它是东半球最长的山脉
平均海拔5500米
堪称内陆亚洲的脊梁
东昆仑群峰
这道脊梁的地貌形态主要形成于
第四纪早期
当时
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剧烈碰撞
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一同抬升
其后
经过昆仑-黄河、共和等大的构造运动
昆山山系不断抬升
河谷下切
而北邻的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则迅速下降
昆仑山
成为这一巨大高差的分水岭
按照现代地理学的划分
这道“分水岭”
自西向东分为三段
西昆仑
昆仑山西段
起始于世界屋脊的屋脊——帕米尔高原
一路向东绵延900公里
这里是极高山的乐园
“冰山之父”慕士塔格(7509米)
玉龙喀什河因盛产白玉,古称白玉河
河水浸润荒漠
绿洲出现了
千百年来
人们在昆仑山下
一连串的荒漠绿岛中
繁衍生息
贸易往来
开辟道路
运输丝绸、茶叶、宝石和良马
佛教也沿这条绿洲之路
经中亚传入中原
古代先民先后开辟了三条古道
穿越昆仑山
连通塔里木绿洲和西藏
第一条是翻越克里阳达坂的
克里阳古道
西方探险家称之为“叶尔羌之路”
另一条是穿过桑株达坂的桑株古道
还有一条翻越克里雅山口
进入羌塘的克里雅古道
是三条古道中
最艰险的一条
在克里雅古道旁
有一个名叫阿什库勒的山间构造盆地
它是中国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
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虽然国内火山景观
为数众多
但真正的活火山却并不多见
新近喷发过的则更少
以致火山学界
存在着“中国近百年没有火山喷发”的说法
唯一可能挑战这个结论的
就是阿什库勒火山群中的
阿什山火山
“1951年5月27日上午9时50分,
只见阿什山头上发出轰隆隆的巨响,
紧接着火山灰呈圆柱状从山顶冒出。”
(1951年的《新疆日报》)
乌鲁克火山以及毗邻的乌鲁克库勒湖,堪称盆地中最美的景观。
可可西里卓乃湖
玉树隆宝湿地。
年宝玉则被称为“天神后花园”,也是当地牧民心目中的“神山”。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